![]() (本文僅供學習和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方劑,非專業讀者務必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前幾天,我和大家聊過,用防風通圣散治療脫發的故事。 今天,我還想和你聊一個,用防風通圣散治病故事。我覺得,它和咱老百姓的距離更近了,而且也更能說明一些問題。 話說有一個女子,當時37歲。初診的時間是2007年。 她什么問題呢?就是顴部有黃褐斑,半年來程度逐漸加重,已經嚴重影響形象?;颊邽榇朔浅0脨?。 同時,患者心煩易怒,臉上說不定什么時候就一陣烘熱,熱了以后就出汗。 當時,有人就說,這可能是更年期癥狀。但是患者想,自己才37歲,不到40歲,更年期不會來得這么早啊。 后來,為了改善臉上的黃褐斑,患者投中醫治療。 ![]() 刻診,患者舌紅,苔薄白,脈弦細。詢問二便情況,患者說了,自己大便干結,平均每2到3天大便一次。也許是自己便秘的原因吧,患者總覺得全身憋脹,而且口苦、口臭、口干。到哪里去,她都戴著口罩。 另外,她還覺得全身酸困,多夢易醒。 了解到這些基本情況后,醫家提筆書方一首: 生石膏、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連翹20克,滑石18克,防風、當歸、麥冬、甘草各15克,大黃、荊芥、麻黃、梔子、赤芍、川芎、五味子、人參、桔梗、蟬衣各10克,薄荷9克,生姜3片,大棗5枚。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15劑以后,全身癥狀明顯減輕,臉上的黃褐斑退了十之八九,患者喜笑顏開。后來,醫家囑咐,服用成藥防風通圣散來善后。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我給你敘述了一遍。它最初刊載于2009年的《山西中醫》上。這里的醫家,是當時山西中醫學院的張克敏教授,在業界有著很高的聲望。 來吧,我們就好好學習一下其中的道理。 其實,這個患者的狀態,我們用兩個字兒就可以形容。這就是“不通”。 怎么知道不通呢?就是患者便秘,大便干結,兩到三天排便一次。 讀者朋友,我跟你說,我們千萬不能小視大便這個事兒。大便,不但是在排出體內的糟粕,更是在向外排濁氣,排火氣。如果大便不通,或者排出不及時,那么這個濁氣和火氣,就容易憋在身體里。 ![]() 對醫案里這個患者來說,她就是被“憋出病”了。何以見得?會因為患者自覺身體憋脹,而且口臭口苦。這就是大便不暢,身體不通,體內有熱濁之氣。 那么,這個熱濁之氣,既然不能從后門排出去,就只能找別的地方來發越。從哪里走呢?就從患者的顏面走。于是,它們上蒸于面,形成嚴重的黃褐斑。患者自覺面部烘熱汗出,不是更年期所致,而是這熱濁之氣從頭面部“往外冒”的寫照。 這個時候怎么辦啊?關鍵是通后門,讓熱濁之氣有路可退。你看當時醫家用的配伍—— 生石膏、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連翹20克,滑石18克,防風、當歸、麥冬、甘草各15克,大黃、荊芥、麻黃、梔子、赤芍、川芎、五味子、人參、桔梗、蟬衣各10克,薄荷9克,生姜3片,大棗5枚。 這個,依然是防風通圣散的加減。 咱們先看啊,為了開后門通便,醫家用大黃。 只開后門,或許不夠,于是加滑石、梔子利水,開前門,讓熱邪從小便走。 接著,既然熱濁之邪上蒸于面,那么就得解表,讓邪氣從表而解。這是打開的第三扇門。連翹、荊芥、防風、麻黃、薄荷、蟬衣,這些都是疏風解表的。尤其是連翹,重用20克,清熱解毒解表。 患者總覺得口干,這是熱濁之氣傷了津液。于是,加麥冬、人參生津。 為了改善顏面的色素沉著,必須活血。所以,用到當歸、川芎和赤芍。赤芍在活血的同時還涼血。 最后,以五味子、龍骨、牡蠣來安神助眠。改善患者的睡眠問題。 這就是基本的用藥思路。其中,除了龍骨、牡蠣、人參、五味子、麥冬、當歸、蟬衣之外,剩下的,基本就是防風通圣散。 對防風通圣這個方子,我們以前說過,它的主治就是疏風解表、泄熱通便。主旨,就是一個“通”字。在下通便也好,在上疏風解表也好,目的都是給體內的熱濁之氣打開通道,讓它們排出去,不要憋在身體里。只要不憋在身體里,患者三焦通了,患者就不會再有所謂“風熱壅盛,表里俱實”的問題了。包括便秘、尿赤、舌苔黃膩、脈數、口苦口干口臭、目赤腫痛、胸膈痞悶等等一些問題,都會解決。由于“不通”導致的所謂脫發、長斑、長痘等病癥,也隨之而解。 可見,這防風通圣散,是一個好方子。它解決的根本問題。根基動搖,很多病癥治起來就容易了。 ![]() 生活中,女性黃褐斑是多見的皮膚病。黃褐斑的產生,一定意味著內環境失衡。和醫案里類似的,由于大便干結不暢,肺胃熱盛,腑氣不通形成的黃褐斑,不在少數。尤其是北方人,辛辣熱性飲食多了以后,容易出這個毛病。對這類人來說,防風通圣散是不錯的,糾正體質偏頗、預防其他疾病的方子。 最后,咱們再來看一下防風通圣散的基本組成。這就是,防風、川芎、當歸、芍藥、大黃、薄荷葉、麻黃、連翹、芒硝各6克,石膏、黃芩、桔梗各12克,滑石20克,甘草10克,荊芥、白術、梔子各3克。方義,咱們也要牢記:麻黃、防風、荊芥、薄荷發汗散邪,疏風解表,使得邪從表出。黃芩、石膏清肺胃之熱。連翹、桔梗宣上焦之熱。梔子滑石清熱利濕,引邪從小便出。大黃、芒硝通便,讓熱從后門走。當歸、川芎、白芍養血和血,白術、甘草健脾和中。 好了。這個事兒,我們就暫時說這么多。以后有時間,我們接著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