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到真實的自己》 2025.5.6 作者介紹:Min,第9期桂林個人成長地面營學員,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分享地面營帶給她的體驗和轉化。 ![]() ![]() 1 人性的連接 ![]() 從地面營結束到回來后3天,震動和漣漪一直在身體里發酵。從人與人之間深刻的鏈接,到日常生活的稀松平淡,有較大的心理落差,這樣的失重感讓我有一些不舒服。于是,在飛機上對每一位伙伴表達了我真誠的感謝作為完型,我心稍安。回歸日常的生活,在與老公,孩子,媽媽的交流中踐行溝通,感受到唯獨還缺了一份對自己的完型。
內在的轉變使得我對自己有了清晰的確認,這是在8-20期的連續的線上成長營中浸泡的成果。我看到自己在與線上伙伴們的沖突,溝通和交流中,有了很大的心理空間去承載他人與我的不同,能拿出很多的溫暖和愛去抱持他人的不容易。并依靠自己聰慧的大腦和勤奮的特質,在內在成長這條路上越走越篤定,完成了大學生成長課程的開設,開啟了從輸入到輸出的跨越。 很有意思的事情是,當我開設了大學生自我成長課之后,我的教學質量從良好突然變成了優秀。我發現了一個教學的秘密,當我和學生之間有了人性的連接,課堂有了溫度,學生是驚喜的,原來人性的溫暖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我把這個發現分享給我家大寶的時候,大寶用她自身的經歷,讓我更加確認了這一點,同時也讓我理解了她的不容易,并照見了我過往由于認知的偏頗,導致的錯誤的言行。 ![]() 2 苛責與理解 ![]() 大寶在小學時遇到了很多有愛的老師,她因為跟老師有很好的情感連接,學習有動力,雖然在家庭中有我這個拉她后腿的媽媽,但是她的生命中還有光亮照耀她不斷前進; 進入初一,班主任依然是一位懂她,理解她,愛她的女老師,她的成績還算不錯;初二下學期換了一個男老師,他把學生努力學習的行為認為是應該的,面對大寶應對應試教育的疲憊有很多負面評判(和我對待大寶的方式相同:苛責),于是大寶在情緒中跌宕起伏,家庭中媽媽(我)無法給予穩定的托舉。因此,大寶陷入了情感的荒漠,她說自己有抑郁情緒了。孩子外在的表現就是不能安心學習,通過半夜玩電子產品放松,成績一落千丈。 但是孩子仍然能以很大的格局看待這些老師,她說老師這個人本身也是很好的,但是升學的壓力使得他們在課堂中沒有溫度,只有焦慮憤怒的情緒,因為我無法面對這些焦慮情緒,馬上切斷與老師的鏈接,課程內容基本就不聽了。孩子的溫暖慈悲一下子擊中了我的內心。 我看見了一個對情感連接深度渴望,對環境情緒高度敏感的孩子在應試教育體制中,在沒有得到任何老師和家長給予溫暖的時候受到的磋磨,當年的我卻傲慢以為這都是孩子的錯。當我誠懇的再次向孩子道歉的時候,孩子說:媽媽,我來這個世界就是為了陪你玩,現在你的課題解套了,現在輪到我的了,你來幫幫我吧! 我淚流滿面,一方面是愧疚,一方面是感動。 ![]() ![]() 3 認知與界限 ![]() 我和大寶的糾纏源于二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固著有限的認知,二是我的家族中傳承過來的想為他人生命負責的程序。 如果我的認知有限,但是界限清晰,不干預孩子的自我成長,那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可怕的是我的認知有限,卻一心想為孩子負責的“好家長”。 感嘆命運的安排如此巧妙,一切的發生又那么恰如其分。當我放下所有的背負,擔心和恐懼,把命運真正交還給孩子,把信任給予孩子,孩子對學習越來越自我負責。 這里除了感恩還是感恩,感恩所有的苦難來喚醒我,讓我看見小小敏在生存恐懼面前,一邊緊縮著,一邊奮斗著,一邊顫抖著,一邊苛責著,讓小小敏得以渡過難關。 這就是我的前半生,在大寶這個貴人到來的15年后,找到了真實的自我。 ![]() ![]() 4 看見與選擇 ![]() 桂林的地面營的相聚溫暖,豐盈又有趣。學習發生在課堂和課間,發生在吃飯和閑聊中,發生在喝茶和針灸中,發生在與人連接的每一刻,老師把自己的生命狀態,溫暖慈悲融入了與我們每一個人的交流中。偉偉老師對自己和我們的全然交托,含予老師臨在的智慧指導溝通實戰,其中的精微讓我受益匪淺。 這是一場以溝通模式為抓手的自我覺察訓練以及自我成長的心性的修行。訓練中,我找到了自己存在幾個溝通的問題,一個是太快,容易以事情為目標,缺少與他人、場域和自己的鏈接。二是在與家人的相處中,缺少必要的尊重和界限,容易引起他人的防衛。 針對第一個過快的情形,因為我容易把能量集中在頭部,運用敏捷的大腦快速的解決事情,缺少與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連接與感知。我在趙醫生的針灸之后發現了一種身體感受,針灸之后我說話節奏變慢了,感受到氣息下沉,身體有一種放松和穩定的狀態。即,通過氣息的下沉可以把集中的腦部的能量釋放,集中到身體的覺受上,內在與心的鏈接會比較敏銳,平時的身體功課也是這樣的一個功能,讓我們把能量下移,在與人的溝通中,保持心的連接和覺知,知道自己在哪里,減少慣性的運作,有意識的做出選擇。 二,我容易與家人間缺少尊重和邊界,即在安全的關系里,容易慣性的以小小孩的姿態在與外界互動,符合當年的小小敏與父母的互動模式。在成年的敏這里,看見就能重新做出選擇,在有覺知的基礎上,停或不停都是可以的。 當別人愿意配合你的任性,我會感謝;別人不愿意承接我的任性,我也可以自我負責。這樣邊界清晰的關系是讓彼此都舒服的做法,能想象我和老公從權利斗爭走向整合的美好畫面。
腦袋里突然跳出來一個念頭,我什么時候回到成長營,重新來訓練一下溝通模式。 期待大家指出我的不足,促進我的進步,感恩有你們,謝謝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