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口,古稱丁舍和丁村,因位于無錫東南的鵝湖和南青蕩而得名,是無錫市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
![]()
![]()
![]() 蕩口古鎮是集旅游、休閑、觀光、度假為一體的江南水鄉古鎮,保留有北倉河老街、華氏始祖的老義莊、楠木廳、華蘅芳故居、三公祠、思泉亭、步弓刻石、植福祠戲樓等古建筑。蕩口古鎮充分利用了文化遺存,整合湖泊、田園生態資源,復合打造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游憩娛樂、生活居住為一體的水鄉風韻、體現江南水鄉風情旅居和文韻深厚名鎮的獨特魅力。 ![]()
![]()
![]()
![]()
![]()
![]() 因華氏家族“晴耕雨讀”詩禮傳家之理念,得名的耕讀橋。 ![]()
![]()
![]()
![]()
![]()
![]()
![]()
![]()
![]()
![]()
![]()
蕩口古鎮景區保護修復文保單位、歷史建筑2.8萬平方米。打造布展文化體驗景點8個:華氏義莊,會通館,關帝廟,華蘅芳生平事跡陳列館、華君武故居、王莘故居,錢穆舊居、亨得利鐘表館。蕩口古鎮人才輩出精英薈萃,千百年來,涌現了一批文化、藝術、科技、實業等領域的文化精英。我國近代科學的先行者、數學家、教育家、翻譯家華蘅芳世居蕩口。明代首創銅活字印刷的華燧、清末民族音樂演奏家華秋蘋、首創亂針繡法的民間刺繡藝術家華圖珊、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國學大師錢穆、“力學之父”錢偉長、《歌唱祖國》詞曲作者王莘等專家、學者都出生于此地或在本地完成啟蒙教育。 華氏義莊,以宗族為單位,通過義田收益救助族內貧困、助學濟困,并制定嚴格的莊規制度,成為古代宗族慈善文化的典范,建起江南現存規模最大的義莊群。 “江南第一義莊”的玄機:乾隆十年,華進思父子割田1340畝,在蕩口建起老義莊。這里不僅是糧倉,更是“古代版社保局”:族中鰥寡孤獨可領月俸,貧寒子弟讀書全免學費,連婚喪嫁娶都由義莊包辦。最絕的是“義田輪耕制”——每戶輪流耕種義田,收獲七成歸己,三成交公,既防懶漢又保公平。 義學催生的“最強大腦”:華氏義莊獨創“教育扶貧”模式,在耕余書塾基礎上建成果育學堂。這所鄉間小學竟開出“神仙師資”:國學家顧子重教《詩經》,東京大學畢業生顧建伯教物理,音樂家劉天華親自授課。1912年,10歲的錢偉長在這里算出人生第一道數學題;1923年,11歲的王莘在這里學會識譜,日后譜出《歌唱祖國》。
![]()
![]()
![]()
? 會通館?是明代藏書家、刻書家、銅活字印刷家華燧(1439-1513)的讀書室及印書工場,始建于明弘治年間。更是中國早期銅活字印刷的重要工場,開創了金屬活字印刷的先河。這對于了解文字發展史特別有幫助。明弘治.會通館活字印本《會通館校正音釋書經》—會通館活字印本《會通館校正音釋書經》現收藏于上海圖書館。《會通館校正音釋書經》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的金屬活字本,成為活字印刷的重要實物見證。 ![]()
![]()
![]()
![]()
![]() ![]() 華君武(1915-2010),祖籍江蘇無錫蕩口,出生杭州;中國著名漫畫家。1938年到達延安,華君武從事抗日宣傳并為《解放日報》畫時事漫畫;194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12月華君武歷任《人民日報》美術組組長、《人民文學》美術顧問;1961年起,華君武開始在《光明日報》的《東風》副刊上發表“人民內部諷刺漫畫”;1979年華君武當選中國美協副主席,曾任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2010年6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5歲。代表作品有《疲勞過度癥》、《肉骨頭引狗》、《1939年所植的樹》等。
![]()
![]()
![]()
![]()
![]()
![]() 關帝廟原名義盛庵,由舉人華祖勤始建于明萬歷年間,隨后更名為漢壽亭侯廟(即關帝廟)。 ![]() ![]() ? 華蘅芳(1833—1902),字若汀,江蘇無錫縣蕩口鎮(今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鵝湖鎮)人?,是中國清末著名的數學家、科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被譽為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 ![]() ? 王莘(1918年10月26日-2007年10月15日),原名王莘耕,是江蘇無錫蕩口鎮人,中國著名的作曲家。?他是《歌唱祖國》的作者,這首歌曲在中國廣為人知,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 ![]()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國學大師。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旗幟,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為“史學四大家”,錢穆一生寫了1700多萬字的史學和文化學著作,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著很大的影響。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國史大綱》《朱子新學案》等。 錢穆錢偉長故居在原錢氏家族舊址上按錢氏鼎盛時期建筑規模重建而成,與懷海義莊連通,故居為三路四進七間,主要有五世同堂、溯源堂、鴻議堂、素書堂、齊眉堂、院士閣、懷海堂等建筑。恢復有錢穆臥室、書房,錢偉長臥室,蔡太夫人紡織織布間等。
![]() “三德支”錢氏近代以來英才輩出,除了七房橋的錢穆和錢偉長(錢穆侄)、錢易(錢穆女)兩位院士外,鴻聲里有錢臨照、錢令希兄弟兩院士;三房巷有中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錢俊瑞。 ![]()
錢偉長(1912年10月9日—2010年7月30日),出生于江蘇無錫,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 民盟盟員 ,物理學、力學、應用數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 ,加拿大多倫多賴爾遜學院院士 。生前是上海大學校長,上海市應用數學和力學研究所所長。 ![]()
![]()
![]() 漫步于江南水鄉古鎮,煙水廊棚間,吳儂軟語揉碎了晨光。五步一橋,十步一河,青瓦上棲著明清的舊夢,石階被船娘的木槳聲磨得發亮。轉角處阿婆掀開蒸籠,酒釀甜香混著書樓飄來的墨香——華氏義莊的磚雕還刻著詩禮傳家,而臨河茶肆里,評彈聲早絆住了匆匆步履。 黃昏最是妙絕,夕陽給千米水巷潑了層金箔,游船搖進燈籠陣里,恍然便分不清今夕何年。時光就是這樣慢慢的流淌。 蕩口古鎮,風光養眼,游人流連忘返;人文養心,大師的偉業,依然有來者接續踐行。 人靜心安,在安靜中,養一份熱愛,和一個有趣的靈魂,在漸行漸美的光陰里,做安然的自己。 借用了幾幅網絡上的圖片,特向拍攝者致謝! |
|
來自: 泰山taishan > 《泰山taishan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