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名雨 「天啊!剛出地鐵就汗濕半件衫」「化妝2小時,脫妝5分鐘」…… 是不是你的夏日寫照?別急著怪天氣! 中醫說「汗為心之液」,異常出汗其實是陽氣在「漏」! 就像充電寶沒關,電量嘩啦啦流失。 別急,今天馮名雨教你用醫圣張仲景的千年智慧和人體自帶的「止汗開關」,把陽氣牢牢鎖在身體里,從此不再多汗!(戳上圖,可進店) 一、張仲景止汗茶方:桂枝甘草湯張仲景真不愧是醫圣呀,《傷寒論》里的桂枝甘草湯,那可是止汗的經典方子。 這方子看似簡單,只有桂枝 12 克、炙甘草 6 克兩味藥,卻把陽虛多汗的毛病拿捏得死死的。 桂枝這味藥呀,鮮品顏色紅紅的,(紅色食物入心),因此,桂枝和心臟特別搭。 它性溫通陽,既能振奮心陽,讓心臟有力地跳動,又能溫煦肌表,把汗孔給 “關緊”。 炙甘草呢,就像一個溫柔的助手,憑著它的(甘緩之性),能讓桂枝的藥性更持久地發揮作用。 這倆一搭配,心陽有了,陽氣不再溜走,心慌也沒了,汗自然也就不亂出了。 《福建中醫藥》記載,1960年有個姓林的男子,多汗、心慌、怕冷,難受得很,心慌到要用手壓住胸口才能呼吸。 醫生給他用了桂枝甘草湯,沒過多久,這人就感覺好多了。汗收住了,心也不亂跳了——陽氣足了,身體自然知道該“關門”了! ■.適用人群: ?一動就大汗淋漓,汗后心慌得像坐過山車 ?夏天不敢吹空調,手腳冰涼卻滿頭汗 ?總感覺身體“虛浮無力”,像被抽空的氣球 二、合谷穴:面部止汗的 “開關”合谷穴可是個厲害的穴位,它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別看它在手上,對頭面部的汗出可是有大作用呢。 ■.為啥按它能止汗? 合谷是大腸經的 "原穴",大腸經和肺經相表里,而肺主皮毛、管著汗孔的開闔。 你可以把合谷比作 "毛孔的總開關": 自汗(白天一動就汗出):艾灸合谷能補肺氣,讓松垮的汗孔收緊,就像給漏水的水龍頭換個新閥門; 此時,拿一根1.8厘米的石磨艾條,直接熏虎口的穴位即可,溫溫的,不要太燙。因此,溫補溫補,溫溫的艾灸,是補法,可以補氣。 盜汗(晚上睡覺盜汗):合谷能清大腸熱,肺熱跟著降下來,就像給沸騰的水鍋揭開蓋子,熱氣散了,汗自然就少了。 晚上出汗多,舌頭紅,心情煩躁,得清熱。可以用點一滴藍色艾草精油在虎口,用純銅刮痧板在虎口刮痧。 刮痧和艾灸相比,偏重于瀉法,能清熱。 單純用手按揉合谷穴,也能讓面部的微循環變好,毛細血管收縮功能增強。 我有個朋友,夏天出門吹一會兒空調就汗流浹背,后來她試著每天早上和睡前按揉合谷穴 3 - 5 分鐘,斷斷續續做了一個月,嘿,還真見效了,大汗淋漓的情況少了很多。 三、復溜穴:人體自帶的 “控水開關”復溜穴,是腎經上的穴位,它就像是人體自帶的一個 “控水開關”,能很好地調節全身的水液代謝。 腎主水液代謝,而復溜穴呢,能把腎的蒸騰氣化功能給調動起來。讓身體里的水液都能乖乖地按照正常的規律運行,該排的排,不該排的留住,從而避免陽氣隨著汗液流失。 ■.為什么它專治“偷偷出汗”? 名字玄機:“復”是反復修護,“溜”是流動水液——這個穴位就是專門調節身體“該流汗還是該存水”! 適用人群: ? 半夜睡醒一身冷汗(盜汗) ? 更年期潮熱汗出 ? 運動后虛汗停不下來 復溜穴在腳踝上方,直接綁個大號濾煙艾灸罐,艾灸一根艾柱的時長就行。 合谷穴收汗+復溜穴補水控水,陰陽雙補,汗液進出有序,多汗的情況就消失了。 馮名雨提醒: 很多粉絲反饋按復溜穴后口水變多——這說明腎水開始上濟心火啦,是身體變平衡的好消息,不用擔心! |
|
來自: 養生書庫 > 《盜汗--自汗—狐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