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顏色曾經是綠色的,今后也會是紅色的嗎? 地球成為“紫色行星”的未來5/21 (水) 15:15發布 在人類的大部分歷史中,地球被占其表面大部分的海洋認為是“藍色行星”。 但是,《Nature Geology & Evolution》上刊登的最新研究顛復了這一常識,據說古代的海洋是綠色的,今后甚至有可能變成紫色。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小組確定了大海是綠色的原因在于從約38億年前持續到18億年前的“遠古( Archean eon )”。 據說由于那個時代的降水,鐵從大陸的巖石中溶解出來,通過河被帶到海里。 海底火山活動引起的熱水噴出口也是向海中提供鐵的來源。 當時幾乎不存在氧氣的海水含鐵量非常高,因此大海變成了綠色。 氧氣的大量發生( Great Oxidation Event )始于藍藻產生氧氣,大氣構成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 當時的微生物與現代植物不同,在光合作用中只使用葉綠素,使用的是能吸收綠色光的名為維生素E ( peb )的色素。 這是因為,當時的海中大部分是綠色的波長。 基因研究表明藍藻菲可立酮似乎是通過進化這種蛋白質來適應綠色的海洋環境,從而活了下來。 海中的氧濃度上升時,鐵會變成不溶性的三價鐵化合物,沉淀后變成“銹”。 由于鐵和氧的反應,大海的綠色消失了,形成了現在的藍色大海。 科學家們指出,將來大海的顏色有可能再次發生變化。模擬試驗根據,由于火山活動硫磺據說豐富的海洋有可能變成紫色,另一方面,如果在熱帶氣候下生成赤鐵礦,海洋就會染成紅色。 這些地球化學變化說明了地球上經常進行的化學反應,以及生物和環境聯動進化的過程。 將來,人類會看到"紫色行星"而不是"藍色行星"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于地球的地球化學進化和很長時間。 (本文是從英國技術特化媒體“Wonderfulengineering.com月29日的報道中翻譯轉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