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謝崇橋 出版社:現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0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頁數:304頁 “所謂教,就是共同談未來”。這是《畫不像——少兒藝術教育與創造力》這本書中的一句話,一個觀點。這本書也正是這個觀點的踐行案例。說是著作,但更像是用孩子們的作品在說話,就如同墻上貼滿孩子們作品的那座教室,無需多言。這本書是一位從事藝術設計十余年、專注藝術教育二十余年的教育者,也是一位時刻鼓勵與引導孩子創作探索的父親,這是他與一群孩子們為未來插上創意的翅膀,也是他帶著責任打造出的一個陪伴孩子成長的創意空間。 孩子畫得不像怎么辦? 孩子突然不喜歡畫畫了怎么辦? 孩子總是畫小雞怎么辦? 孩子的畫,大人如何去讀?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給孩子選擇什么樣的美術班好? 美術老師怎么開拓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也許《畫不像——少兒藝術教育與創造力》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
作者從19歲走上講臺,就曾利用課后的美術興趣班給鄉村小學的孩子們曾帶去多彩世界,藝術教育之路從此開啟;直至清華美院博士畢業,他始終帶著理想與實踐追尋藝術教育的真諦,足跡踏遍國內多個城市及美國、歐洲多個國家,將中國民間藝術傳承、國際藝術教育融合于心,創立帶有包豪斯精神的兒童藝術創作空間。《畫不像》則是這一空間的幀幀掠影和點點記錄。 他的教學理念中,孩子們不像是繪畫的作者,而更像是造物主,使用材料不拘于顏料與陶泥,而是置于自然萬物中,根據季節與主題,選用飄落的樹葉、蕭條的樹枝、廢棄的飲料瓶、紙盤、形態各異的石頭、綿軟的沙子、五顏六色的布料等,圓圓的南瓜、細細的火柴棒、棉簽,甚至是各種口味的蔬菜等等。他的口頭禪是“不要因為材料而限制孩子的創作思想”。 他的課堂實踐常常在游戲中開始,游戲中結束,不知不覺你會發現教室里又多了很多作品。他的教學與自然同步,將生物的更替與變化、繽紛與活力引入課堂,在感受自然的魔力中運用戶外寫生、動態素描等方式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構圖能力。他的教學與節日共舞,帶領孩子用創意熱愛生活,用手工裝點節日,體驗平凡生活中的狂歡。他將自己熱愛的民間藝術帶進課堂,從泥塑到風箏,從面具到剪紙、布藝。他將音樂、文學,甚至包括化學、物理知識納入課堂,引導孩子故事接龍,創作繪本;將冷熱、軟硬、香臭、悅耳與刺耳等觸覺、嗅覺和聽覺訓練帶入課堂,訓練孩子們對感官體驗的內心感受,并用畫作表達出來。書中有孩子們邊聽旋律進行創作的作品,也有孩子們同自然玩游戲的創作。 他教授的不是美術,而是“視覺語言”。他堅信視覺語言運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尊重孩子對涂鴉和創意的興趣,但不一定強求孩子長大后成為畫家;理解孩子用色彩和形象表達內心世界,但不是固守某種藝術形態;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鑒賞能力、想象能力和視覺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品味”,從而有助于他們將來“完美地做事”、“高格調地生活”。這是他的信念,也是他的實踐。 ![]()
![]() ![]() ![]() ![]() ![]() ![]() ![]() ![]() ![]() ![]() ![]() ![]() ![]() ![]() ![]()
本書沒有名家推薦,但有不少讀者來信,摘選幾則: 好長時間沒有這么認真地讀完一本書了。 寫得真好,讓我感觸頗深。可以說洗禮了我的思想,讓我對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 常常有一些孩子很懂事,平時學習很認真,成績也不錯,但往往大考時都不行,我們都認為是這個孩子心理素質不好,發揮失常。讀了這本書“創造力”這一章后,我恍然大悟,這根本不是心理素質問題,而是平時過于拘謹,失去了創造力,遇到大考,遇到陌生的題型就束手無策了。看來,做老師,不要太刻板,做家長,不能太嚴厲了。 只有充滿愛心的人才能寫出這本書,全書充滿了對孩子的關注和呵護。有很多章節素材來自于你自己的兒子和家庭,透出濃濃的幸福感。 這本書的設計裝幀恰如您本人一般低調謙遜,處處為讀者著想,十分方便翻閱,封面溫暖而又清爽,我十分喜歡。此書是您多年少兒藝術教育的心血和結晶,由衷為它的誕生感到高興。從字里行間可以明顯感受到您對少兒藝術教育的用心,記錄下了孩子瑣碎的點滴。而這種用心的態度和持之以恒的韌勁正是我們每一個家長所應該擁有的寶貴品質,我也深切的體會到,家長對孩子的理解就是建立在持續的觀察和反思基礎上的。孩子能夠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遇到您實在是幸事一件,這種幸運我與女兒求之而不得,得您佳作可聊慰遺憾。 您的書帶給我的啟發和感慨太多,不是一封郵件可以裝下。我畢業于師范院校,做了母親后對兒童教育的興趣爆發,讀了一些相關方面的書籍。正如您所言,您的理念和方法不只適用于少兒藝術教育,它們應該成為家庭教育的通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