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界,有這樣一家航司,被乘客一邊狠罵一邊狂搶,它就是春秋航空。 大家罵它座位極窄、付費項目多,服務態度差,甚至被吐槽擠得像“空中運輸船”。 可就是這樣一家“風評不佳”的航司,卻連續多年登頂全國最賺錢的航司榜單,還成了航空界的“拼多多”。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咱們就來深入扒一扒春秋航空的“摳門”賺錢之道。 初印象:摳搜到極致的運營模式走進春秋航空的飛機,你會發現它和其他航司大不一樣。 座位極窄,仿佛被壓縮到了極致;想喝水,得付費;要托運,也得付費。 其他航司免費提供的服務,在春秋航空這里統統都要收費,甚至讓人忍不住想,它是不是恨不得在飛機上賣站票。 乘務員兼職清潔員,起飛前連空調都不舍得開,這種摳搜勁兒,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其實,這種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運營模式在世界上并不新鮮。 美國的西南航空、歐洲的瑞安航空、馬來西亞的亞洲航空,都是鼎鼎有名的廉航航司。 瑞安航空的CEO甚至提出過讓乘客付費上廁所,飛機上只留一名飛行員的“瘋狂”想法,真是沒有最省,只有更省。 這些航司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特別能掙錢。春秋航空也算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在摳門這件事上,玩出了新花樣。 發展歷程:從低價試水到國際擴張春秋航空成立于2004年5月,是我國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 它的首次特低價嘗試是在2006年,在上海到濟南航線上試售一元機票,四百多張機票在短短幾天內就被搶購一空。 雖然低價機票打破了行業慣性,遭到了友商的聯合投訴,春秋航空被迫取消了多條特價航線,還被判為價格違規受到處罰。 但這一塊錢的特價機票卻讓春秋航空嘗到了甜頭,從此堅持著讓人人都坐得起飛機的使命,時不時推出極低折扣來吸引消費者。 2009年,春秋航空推出了140萬張99元的特價票,比綠皮火車的臥鋪還便宜。 也是在這一年,春秋航空獲得了民航局批準,可以開拓國際航線,成為了國內首個獲準飛國際的廉價航班,這無疑是春秋航空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幾年后,春秋航空機隊規模擴張到了30架以上,航線上百條。 到了2013年,相關規定放松,機票價格下限得到了松綁,春秋航空的低價模式也更加完善。 僅僅一年后,春秋航空在2014年就實現了營收破百億,穩坐業內廉價龍頭位置。 2014年,春秋航空還跟日本合作成立了春秋航空日本,運營日本國內航線和中日航線。 雖然后來因為經驗一般,部分股權轉讓給了日本,但也成功讓春秋航空累積了跨國運營經驗,為如今的國際廉價航班打下了基礎。 2015年,春秋航空成功上市A股。 升級成為上市公司之后,春秋航空卻做出了一個超前的決定,去西北、西南交通薄弱的地區試點。 這一決定讓春秋航空在2015到2019年在石家莊、揚州、寧波、南昌等基地的旅客量年復合增長率遠超行業平均。 不過,2020年疫情來襲,春秋航空也受到了重創,國內航司普遍虧損,春秋航空也沒能躲過,虧損了5.88億,但虧損幅度大幅小于三大航。 到了如今,春秋航空已經連續兩年突破20億凈利潤,刷新了行業記錄。 賺錢秘籍:從賣票到運營的全方位摳搜春秋航空在賣票這件事上,牢牢掌握了主動權。 它不通過中航信,而是研發了自己的IT系統,不僅能提高機票的直銷比例,還降低了銷售成本。 據統計,不通過中航信系統,僅僅這一項,每年就能省掉上億元費用。 而且,因為航司要給機場柜臺付租金,春秋航空又只肯付2個小時,所以一般不會叫乘客太早來機場。 在起飛前2個小時才開始正式辦理值機,并且大量投放自助打印機,讓乘客全程自己搞定登機牌,準確說應該是一張紙條。 機型單一也是春秋航空的省錢大法。 它清一色地使用空客A320或者A321系列機型,共通性很高,不僅維修方便還省油,還能簡化飛行員和機務的培訓,真是把摳門做到了極致。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春秋航空在飛機維修項的費用僅為2.96億元,而南航則高達48.5億,可見春秋航空在成本控制方面有多厲害。 為了節省空間,春秋航空不僅將頭等艙撤掉,后廚空間減半,還將座椅間隙減少了好幾厘米,硬是把座位數從原來的158個擴張到180個。 盡管有乘客笑稱這種布局略顯寒酸,但確實為春秋航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本優勢。 腿伸不開背也躺不下,但乘客也沒辦法中途換乘,只好克服一下,畢竟這個價格還要什么自行車呢? 最有意思的是,直到近幾年,春秋航空還非常致力于賺機上乘客的錢。 大部分坐過春秋航空的人都曾參與過其中的固定節目——推銷產品。 在這個連火車都很少再碰到推銷員的時代,春秋航空依然不忘初心,讓那些打扮得體的空姐空少們帶上小喇叭,強制喚醒追夢中的旅客賺取外快。 所以春秋航空還被取了一個很有趣的名字,叫“空中綠皮車”。 春秋航空不提供免費的餐飲和水,也不含免費托運行李額,這讓票價可以低數十元到上百元。 而且春秋的航班一落地就關閉客艙空調,乘務員經常頂著汗水打掃清潔,如此每年可以為公司再省下數千萬元。 在飛行過程中,機組會盡量選擇更高巡航高度,以減少油耗; 滑行和地面等待時盡量減少發動機使用,攜帶油料也僅在安全范圍內留最小富余。 它的退票手續費也很驚人,如果是起飛前2至24小時退票,退票費將是原票款的80%。 如果你行李超重,行李一次收費最高50%。 春秋航空的輔營收入可不少,選座費約占15%,機場銷售商品貢獻約10%,退改簽手續費也高于行業20%到30%。 春秋航空就憑這些輔營項目在2024年實現營收收入9億元,利潤率超過50%,相當于貢獻了公司超過15%的利潤。 而且春秋航空這幾年在二三線城市的布局也貢獻了很高的收入。 隨著眾多地區為了滿足航空出行的需求,提供了財政航線補貼,以換取客流量提升,這些下沉市場為春秋航空開拓了客源和收入。 2024年春秋航空獲得各地航線運營補貼高達總收入的90%以上。 爭議與奇跡:摳門背后的代價與成就因為對成本不計手段的壓縮,春秋航空從建立之初就被無數人詬病,直到如今仍然位列航司投訴榜前列。 不過大家投訴歸投訴,真到了選機票的時候,身體還是很誠實的。 放眼從創立之初到如今長達20年來的發展歷程,春秋航空只有在2020年出現了業績大幅度下滑的情況,但是很快在2021年就止住了虧損,而且還盈利了。 也是由于五一前發布了這張漂亮的財報,截至5月6日收盤,春秋航空股票的單股收盤價達到了55.16塊,漲幅2.76%。 在如今幾乎所有航司都在吃老本的情況下,春秋航空能夠交出這份成績單堪稱奇跡了。 但人人都清楚,創造奇跡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春秋航空是從旅行社起家的,航司創立之初,它只有3架空客A320,還都是租的。跟大多數航司相比,春秋航空幾乎是沒有支撐也沒有退路的航司。 當時中國已經有了許多家航空公司,而春秋之所以主打低成本,或許也有暫避鋒芒,另辟蹊徑的意思。 在這樣的經營模式之下,春秋航空的當家人也練就了一手省錢大計。 春秋航空的創始人王正華2009年去倫敦出差時,住地下室坐公共交通,去機場見英航總裁時也沒有走特殊通道,坐的是機場大巴和擺渡車。 去年3月,王正華兒子王煜從父親手中接過春秋航空成為當家人之后,也沒有搬離20平米的副總裁辦公室,甚至連門口的門牌都沒換。 在這樣的環境下,春秋航空的所有高層都在為如何降本增效而努力,這又怎么能不算是不忘初心呢? 在成為了中國最賺錢的航司之后,春秋航空發現罵它的人越來越少,學它的人倒是越來越多了。 根據亞太航空中心統計,2014年至2023年,亞太地區國內低成本航空航線從25.7%升至28.3%。 但是截至2024年9月,我國低成本航空占國內航線市場份額為12.7%。 相較亞太地區動輒25%以上的份額,國內低成本航線確實還有蠻大的成長空間。 不過呢,之所以造成這種情況,倒也不是聯航們不努力,海外對于聯航的發展其實已經非常成熟了。 早在2006年,新加坡就建立了首座為廉價航空服務的航站樓,提高了航班的運行效率,無數聯航也紛紛效仿,成果顯著。 春秋航空自然也是動過這樣的心思的,早在2008年,春秋航空就曾與上海機場集團協商,希望能將航站樓的一部分改造聯航專用樓,但最終不知為何不了了之了。 未來展望:挑戰與機遇并存伴隨著中國鐵路及公路的基建設施逐步完善之后,人們對于飛行出行的意愿就低了很多。 而如今,面對乘客對于交通工具選擇更為謹慎的現狀,各大航司也紛紛放下身段,打起了價格戰。 曾經,世界上首家廉航美國西南航空的出現,大大推動了航空客運的價格改革和服務變革。 如今看來,春秋航空似乎也扛起了亞太市場的這面大旗。 同樣的24小時里,春秋航空干的活也遠比其他航司更多,別人的日飛行時間大概是9小時,而春秋航空能有11小時。 不僅如此,在早上八點前和晚上十點之后,春秋航空還有不少紅眼航班,方便乘客趕路。 而且,別看春秋航空只留2個小時辦理值機,但是它家的航班正常率在2024年達到了90.88%,位居主要航司航班正常率第一,能滿足極限出差黨的出行需求,雖然飛著難受,但下了飛機不耽誤事兒。 盡管低成本航空如今在國內發展得如火如荼,但面對的挑戰也一年比一年大。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印象中,飛機依然是一種高端的出行方式,坐廉航肯定會有幻想失真的情況發生。 更何況說到底航運賣的還是服務,如何平衡服務標準和乘客滿意度,這方面一直都是聯航的難題。 這些困難是擺在聯航發展道路上不得不搬開的趨勢。而作為中國聯航代表的春秋航空更是首當其沖的那一個。 不過,春秋航空也有自己的優勢。它非常清楚地鎖定了那些愿意用舒適換取低價的年輕消費者。 這些年輕人收入有限,但旅行欲望強烈,為了省錢愿意忍受旅途中的小小不便。 他們愿意提前搶特價票,背包出行,不托運行李,就為了換取更經濟的旅行,為了欣賞那些從未見過的景和物,旅途中的這些艱難都可以忍受。 春秋航空通過社交媒體營銷和口碑相傳,不斷擴大這一忠實群體。 其實全服務航司的票價高,是因為大家平均分攤了這些服務費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這些服務。 而春秋航空的出現,不僅讓航空運輸服務的模式變得更加多樣化,也讓它變得更具可選性了,將全服務航司的行李托運、餐食等免費服務變成明碼標價的收費模式,讓乘客按需購買。 沒有優質的服務,沒有舒適的座椅,但是有價格低廉的機票,你不嫌我擠,我也不嫌你窮。 我們不僅能讓你飛,還能讓那十幾億還沒坐過飛機的國人都有機會飛一次。 春秋航空的“摳門”策略,讓更多人實現了飛行夢想,也讓自己在航空市場中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盈利之路。 最后的話摳門背后引發了的航空界的新生態。 春秋航空的“摳門”并非簡單的成本壓縮,而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 它通過精準定位市場需求,以低價策略吸引了大量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同時通過嚴格的成本控制和輔營收入,實現了盈利。 這種模式不僅讓春秋航空在激烈的航空市場中脫穎而出,也為航空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未來,隨著低成本航空市場的不斷擴大,春秋航空有望繼續發揮其優勢,為更多人提供低價、高效的航空服務。 同時,其他航司也可以從春秋航空的成功中汲取經驗,探索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畢竟,在競爭激烈的航空市場中,只有不斷創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消費者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