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總以為退休是終點,后來才懂,這是生命真正的起點。 去年冬天在兒子家小住,清晨裹著毯子坐在陽臺。樓下廣場舞音樂震天響,樓上鄰居夫妻為學區房爭吵,我忽然意識到:人這一生最奢侈的自由,是學會對全世界按下靜音鍵。 ![]() 01 朋友張姐退休前是重點高中班主任。去年同學聚會,她穿20塊的棉布裙赴宴,被老同事調侃:“當年叱咤風云的張老師,現在怎么像菜場大媽?”她笑著舀了勺銀耳羹:“我現在每天研究糖水火候,可比當年研究升學率有趣。” 這讓我想起楊絳百歲時寫的:“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 日本有位叫坂本健一的舊書店老板,92歲仍獨自守著小店。 每天只營業4小時,其余時間在店門口擺張藤椅,讀《源氏物語》配梅子酒。 NHK想給他拍紀錄片,他擺擺手:“我的熱鬧在書頁里。” 真正的悠閑,是給靈魂松綁。 ![]() 02 作家慶山在《夏摩山谷》里寫:“人需要大量時間空白,來確認哪些是真正重要的事。” 前年體檢查出甲狀腺結節,醫生建議少操心。 我把家族群設成免打擾,退掉3個“夕陽紅旅游團”,注銷了用了15年的朋友圈賬號。 如今手機日均使用1.8小時——0.5小時看菜譜,1小時聽昆曲,剩下0.3小時用來拍窗臺上的藍雪花。 鄰居王叔的退休生活是另一番景象:早上6點趕老年大學書法課,9點參加社區合唱團排練,下午還要去老年活動中心當象棋裁判。 上個月心梗住院,他拉著我苦笑:“比當年跑項目還累。” 梭羅在瓦爾登湖悟出的真理,我們60歲才懂:刪減99%的社交,才能遇見1%的自己。 ![]() 03 京都龍安寺有塊著名枯山水庭院。 15塊石頭無論從哪個角度望,永遠只能看見14塊。 僧人說:“就像人生,總要留一處空白不示人。” 上海弄堂里有對退休教授夫婦,二十年沒添置新家具,卻花光積蓄收藏了137把紫砂壺。 每周末兩人關掉手機,把壺挨個擺出來曬太陽。 老爺子說:“這些壺里泡過龍井、普洱、碎銀子,就是沒泡過人情世故。” 《百年孤獨》里那句“生命中有過的所有燦爛,終將用寂寞償還”,如今才嚼出甜味。 ![]() ▽ 上個月兒子問我:“爸,你天天在家不無聊嗎?” 我指著正在臨摹的《富春山居圖》贗品笑道:“當年教你背'孤舟蓑笠翁’,現在才當上那老漁翁。” 點個贊吧,愿我們都能活成自己的“無用”風景——不扎眼,卻讓經過的人都忍不住駐足。 |
|
來自: 新用戶3738L4CZ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