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名醫 胡國棟《防治心腦血管梗死方》
【組成】西洋參150g,黃芪200g,三七150g,丹參200g,天麻150g。 【功效】益氣活血,祛痰通絡。 【主治】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塞、腦供血不足、腦癡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傳導阻滯等,屬氣虛血瘀、痰濕阻絡者。癥見頭昏腦漲,心煩,失眠健忘,反應遲鈍,肢體麻木,行動困難等。【用法】以上各藥共為細末,每日早晚服3~4g,開水送服。【方解】方以西洋參、黃芪大補元氣;三七、丹參養血活血,祛瘀通絡;天麻除痰濕祛風。諸藥合用,可使瘀血痰濕祛除,心腦絡脈通暢,則精神倍增,對心腦血管疾病起到預防和治療作用。【點評】胡氏自創本方,為老年體弱患心腦血管疾病者而設。可廣泛用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如腦血栓塞、腦供血不足、腦癡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傳導阻滯等。運用多年,離退休干部廣為傳抄,不下百人使用,反映普遍較好,基于老年元氣虧虛,瘀痰濕阻絡而設,是本病之道。【驗案1】曹某某,男,72歲,2006年10月下旬來診。主訴近幾年來頭昏腦漲,失眠多夢,心煩健忘,血壓偏高,手足麻木,大便不暢。查舌質晦黯,苔厚膩,脈弦有力,乃痰濕瘀血阻絡致,先予天麻15g,梔子15g,法半夏12g,黃芩15g,黃連10g,茯苓15g,瓜蔞30g,酸棗仁20g,丹參30g。服藥3劑后各癥均有所減輕,后給予上方1劑,服藥后10天自覺頭昏漲等大減,精神轉好,1月后覺全身輕松。【驗案2】王某某,男,73歲。1年前發現患有間質性肺炎,但病人不咳痰,西醫給予大量抗生素和激素,癥狀不但沒有減輕,反而病情加重,患者心情抑郁,飲食及睡眠均差,倦怠無力,遂求診。勸其停止一切西藥,先給予補中益氣湯加減,待精神睡眠轉好后,給予上方,僅10天后全身癥狀消失如常人,仍囑堅持服之1月。 【名醫簡介】胡國棟,1934年生,四川眉山人,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主任醫師,中西醫內科專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內江市十大名中醫。曾任四川省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中西醫學會名譽理事,內江市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內江市中醫學會會長,內江市紅十字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擅長用中醫方法治療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特別是對乙型腦炎、急腹癥、麻疹、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熱、慢性腎功能衰竭及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疾病的治療。 從事臨床工作近70年,著有《胡國棟臨床經驗集》,發表論文50余篇,多篇文章被收錄出版。 
【西洋參】別名:西洋人參、洋參、美國人參、花旗參、廣東參。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均系栽培品,選取生長3~6年的根,于秋季挖采,除去分枝、須尾,曬干。噴水濕潤,撞去外皮,再用硫黃熏之,曬干后,其色白起粉者,稱為粉光西洋參。挖起后即連皮曬干或烘干者,為原皮西洋參。【歸經】歸心、肺、腎經。【性味】甘、微苦,涼。【功能主治】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于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干。【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 【黃芪】別名:綿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肺、脾經。【功效與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三七】別名:田七、人參三七、參三七、文州三七、漢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秋季花開前采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莖基,干燥。支根習稱“筋條”,莖基習稱“剪口”。【性味與歸經】甘、微苦,溫。歸肝、胃經。【功效與主治】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丹參】別名:紅根、大紅袍、血參根、血山根、紅丹參、紫丹參、太子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與歸經】苦,微寒。歸心、肝經。【功能與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經,清心除煩。用于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癥瘕積聚,胸腹刺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肝脾腫大,心絞痛。【注意】不宜與藜蘆同用。【天麻】別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風草根、白龍皮、離母、鬼督郵、神草、獨搖芝、赤箭脂、定風草、合離草、獨搖、自動草、水洋芋。為蘭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塊莖。冬、春兩季采挖,春季4~5月間采挖為“春麻”;立冬前9~10月間采挖的為“冬麻”,質量較好。挖起后趁鮮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礬水略泡,刮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攤開晾干。【歸經】歸肝經。【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YYout 祖國中醫藥學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涌現出眾多燦若明星的中醫學藥學家,正是他們在懸壺濟世、耕耘杏林的過程中,在一方一藥的基礎上,使其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今天完整的中醫藥學體系,對中華民族的繁榮和昌盛做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 460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