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朝聞職教社的第19篇原創文章 國家統計局每年2月底都會發布上一年度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摘錄2000-2022年部分數據如下: 注:
歷年在“公報”中,有幾個概念表述上的變化:
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過去22年有這4個結論: 1、普通本科、高職、中職的招生人數在增加,但全國出生人口在下降; 2、中職和普高的招生容量為近1600萬(2022年數據)。也就是說, 2007年以后出生的人口 ,初中畢業后都有學上,但自2018年以后出生的適齡人口,即從2032年起,部分中職和普高學校,會招不滿人。 3、普通、職業本專科的招生容量為近1015萬(2022年數據)。也就是說,2021以后出生的人口,基本上都能夠上本、專科,即從2039年起,部分本、專科學校,會招不滿人。 4、普通高中的招生容量為近948萬(2022年數據)。也就是說,2022年出生的人口,14年后幾乎都能上高中,如果出生率繼續下降,部分高中,會招不滿人。 在此基礎上,結合目前“普職分流”、“職教升本”等國家重大政策,稍加思考,能夠得出職業教育發展的5個趨勢。 1、本科、高職、中職出現結構性的招生難。辦學水平較高的本科、高職、中職的招生受影響小,但辦學水平較差的本科、高職、中職會出現明顯的招生難。 2、中職、高職學校數量會減少。部分在校生數量少、辦學水平差的中職、、高職,或被合并、或被取消;除出生人口數量影響之外,隨著“雙高計劃、雙優計劃”及后繼高職、中職建設政策的推進,這個速度會加快,將影響目前40-50歲左右的學校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專業骨干教師的職業發展。 3、部分本科、普高會轉型。部分本科院校會向應用技術型職業本科轉型,部分普通高中會向職業高中、綜合高中轉型。 4、教師編不再是鐵飯碗。一旦招生人數驟降,教師數量冗余問題會突出,將馬上牽連到在編教師的薪資待遇;考編熱,會降溫,“宇宙的盡頭是教師編”會成為歷史。 5、職業院校考核指標從硬轉向軟。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紅利的消失,選擇職業教育的人會顯得空前珍貴,不真刀真槍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去培養貨真價值的技術技能人才,就會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大局,所以職業院校的考核指標會從如人數、專業數、設備數等偏硬的指標轉向體現教學育人質量的偏軟指標,比如畢業生平均薪資等,教學質量對于學校會類似訂單、現金流對于企業。 如果站在10年后的視角,回頭看現在的職業教育,哪怕空前密集出臺重量級政策,也只是剛觸及到職教改革的皮毛,就像面對一鍋滾燙的川味麻辣火鍋鍋底,我吹了吹想降降溫,紅油表面皺了皺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