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酸---------吳茱萸,瓦楞子,牡蠣,烏賊骨。 消渴---------麥冬,山藥,天花粉,黃精。 腫瘤---------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重樓。 軟堅---------浙貝母,鱉甲,夏枯草,海藻,昆布 止癢---------蟬蛻,防風,苦參,白蒺藜。 眼花---------枸杞子,草決明,石決明,菊花。 失音---------蟬蛻,胖大海,木蝴蝶,鳳凰衣。 腰痛---------杜仲,川斷,桑寄生,五加皮。 失眠---------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夜交藤。 自汗---------麻黃根,浮小麥,五味子,牡蠣。 盜汗---------五味子,牡蠣,知母,黃柏。 虛熱---------鱉甲,銀柴胡,胡黃連,青蒿。 水腫---------桑白皮,冬瓜皮,益母草。車前子,。 貧血---------阿膠,當歸,枸杞子,何首烏。 食積---------雞內金,山楂,神曲,麥芽。 疼痛---------香附,元胡,川芎,白芷。 濕疹---------地膚子,蛇床子,白鮮皮,野菊花。 止血---------藕節碳,地榆炭,側柏碳,白芨。 便秘---------火麻仁,郁李仁,杏仁,柏子仁, 鼻炎---------辛夷,白芷,藁本,細辛。 咽痛---------玄參,麥冬,桔梗,金銀花,連翹。 胸痹---------瓜蔞,薤白,郁金,半夏,丹參。 干咳---------百部,麥冬,百合,冬花,紫菀。 咳嗽---------川貝母,半夏,瓜蔞,竹茹,。 降脂---------生山楂,半夏,澤瀉,荷葉。 降壓---------天麻,草決明,夏枯草,白蒺藜。 肥胖---------生山楂,澤瀉,荷葉,大黃。 脂肝---------生山楂,澤瀉,茵陳,地龍。 麻木---------白芥子,天麻,薏苡仁,雞血藤。 乳癖---------郁金,夏枯草,浙貝母,穿山甲。 嘔逆--------半夏,竹茹,柿蒂,生姜,砂仁。 梅核--------半夏,瓜蔞,桔梗,厚樸,浙貝母。 面癱--------白附子,僵蠶,天麻,白芥子,地龍。 哮喘--------半夏,白芥子,蘇子,旋復花。 頑痹--------僵蠶,地龍,白芥子,全蟲,穿山甲。 轉筋--------木瓜,白芍,牛膝,川斷。 抽蓄---------全蟲,僵蠶,天麻,蟬蛻。 氣喘--------蛤蚧,五味子,麥冬,人參。 耳鳴--------五味子,麥冬,磁石,龍牡。 陽萎--------鎖陽,肉蓯蓉,仙靈脾,蛇床子。 遺精--------桑螵蛸,金櫻子,芡實,龍牡。 止遺--------桑螵蛸,益智仁,烏藥,芡實。 抗炎--------金銀花,敗醬草,魚腥草,蒲公英。 醉酒--------葛花,草豆蔻,砂仁,葛根。 解暑--------金銀花,荷葉,藿香,西瓜皮。 胎動---------白術,砂仁,桑寄生,黃芩,杜仲。 上痹---------羌活,桑枝,威靈仙組方 制酸---------吳茱萸,瓦楞子,牡蠣,烏賊骨。 消渴---------麥冬,山藥,天花粉,黃精。 腫瘤---------白花蛇舌草,半邊蓮,半枝蓮,重樓。 軟堅---------浙貝母,鱉甲,夏枯草,海藻,昆布 止癢---------蟬蛻,防風,苦參,白蒺藜。 眼花---------枸杞子,草決明,石決明,菊花。 失音---------蟬蛻,胖大海,木蝴蝶,鳳凰衣。 腰痛---------杜仲,川斷,桑寄生,五加皮。 失眠---------酸棗仁,柏子仁,合歡皮,夜交藤。 自汗---------麻黃根,浮小麥,五味子,牡蠣。 盜汗---------五味子,牡蠣,知母,黃柏。 虛熱---------鱉甲,銀柴胡,胡黃連,青蒿。 水腫---------桑白皮,冬瓜皮,益母草。車前子,。 貧血---------阿膠,當歸,枸杞子,何首烏。 食積---------雞內金,山楂,神曲,麥芽。 疼痛---------香附,元胡,川芎,白芷。 濕疹---------地膚子,蛇床子,白鮮皮,野菊花。 止血---------藕節碳,地榆炭,側柏碳,白芨。 便秘---------火麻仁,郁李仁,杏仁,柏子仁, 鼻炎---------辛夷,白芷,藁本,細辛。 咽痛---------玄參,麥冬,桔梗,金銀花,連翹。 胸痹---------瓜蔞,薤白,郁金,半夏,丹參。 干咳---------百部,麥冬,百合,冬花,紫菀。 咳嗽---------川貝母,半夏,瓜蔞,竹茹,。 降脂---------生山楂,半夏,澤瀉,荷葉。 降壓---------天麻,草決明,夏枯草,白蒺藜。 肥胖---------生山楂,澤瀉,荷葉,大黃。 脂肝---------生山楂,澤瀉,茵陳,地龍。 麻木---------白芥子,天麻,薏苡仁,雞血藤。 乳癖---------郁金,夏枯草,浙貝母,穿山甲。 嘔逆--------半夏,竹茹,柿蒂,生姜,砂仁。 1、補氣藥人參:大補元氣,補心肺脾腎四經之虛 西洋參:氣陰兩補,適合易上火的人 黨參:補氣血,補脾肺,人參“平替” 太子參:兒童進補第一藥,氣陰兩補 黃芪:補脾氣,補肺氣,升陽氣 山藥:補脾、肺、腎,氣陰雙補 刺五加:功效類似人參,補腎健脾 絞股藍:扶正抗癌,可用于萎縮性胃炎 白扁豆:補脾虛,化濕氣,消肥胖 甘草:通十二經,解百藥毒,藥中國老 大棗:補脾補氣血,助睡眠,調脾胃 蜂蜜:脾肺雙補,潤腸通便 2、補血藥當歸:補血圣藥,調經要藥,潤腸通便 熟地黃:補腎陰要藥,地黃丸主藥 白芍:養肝脾,補血調肝 阿膠: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龍眼肉:補脾胃,養氣血,改善睡眠 3、補陰藥麥冬:補肺胃心三經之陰,緩解咽炎 百合:潤肺止咳,利咽喉,助睡眠 石斛:上能潤肺,中可養胃,下補腎陰 黃精:補脾、肺、腎三經之氣陰兩虛 枸杞子:滋補肝腎,明目安神,久服輕身 桑葚:滋陰補血,生津,潤腸 銀耳:預防秋天燥咳,改善體虛 4、補陽藥鹿茸:補腎陽之首,益精補血,強筋骨 淫羊藿:溫腎,強筋骨,祛風濕 仙茅:溫腎壯陽,強筋骨,有毒不能久用 肉蓯蓉:溫腎緩慢,益精血,潤腸通便 菟絲子:陰陽雙補,肝腎同治 冬蟲夏草:最貴補腎壯陽藥,益腎補肺 韭菜子:補益肝腎,溫陽強腰 5、發散風熱藥薄荷:常用于風熱感冒、頭痛,五官上火 桑葉:散風熱,潤肺止咳,清肝明目 菊花:散風熱,清肝明目,消暑熱 柴胡:疏肝解郁第一藥,緩解胸悶抑郁 葛根:退熱,解酒毒,止瀉 葛花:解酒毒,祛濕熱 6、發散風寒藥麻黃:風寒感冒第一藥、溫肺首選 桂枝:散風寒,止咳嗽,溫通血脈 紫蘇:治風寒感冒,祛寒暖胃 生姜:治風寒,溫胃,止咳止嘔 白芷:上管鼻塞,下管腸胃,振陽祛濕 細辛:緩解“全身上下諸痛”,散里外之寒 蒼耳子: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 辛夷:鼻炎鼻塞常用藥,又叫鼻炎花 蔥白:用于風寒感冒初期,緩解鼻塞 7、瀉下藥大黃:通便第一藥,小量健脾,大量通便 火麻仁:潤腸通便,常用于老年人便秘 8、清熱藥知母:潤肺、滋腎、益胃,除一身之火 天花粉:糖尿病常用,清熱生津止渴 淡竹葉:清心胃火,除煩,利尿 竹葉:清心胃火,除煩,利尿 夏枯草:清肝明目,涼茶中常見 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黃連:清心胃肝火,用于失眠、上火口瘡 龍膽:肝膽濕熱、肝膽實火要藥 金銀花:清熱解毒,散風熱,夏季消暑 連翹:瘡癰圣藥,常用于風熱感冒、咽痛 板藍根:清熱解毒,常用于風熱、咽痛 蒲公英:乳癰要藥,清熱瀉火,但不傷胃 馬齒莧:可用于痤瘡、蕁麻疹、皮膚病 胖大海:老師的護嗓神果,用于咳嗽咽痛 生地黃:能補能清,滋陰養血 玄參:治慢性咽炎、咽痛咽癢、異物感 青蒿:治瘧疾,退虛熱,解暑熱 地骨皮:清肺火,用于不明原因低熱 西瓜:解暑、解渴、解酒,延緩高血壓 荷葉:清熱解暑,升陽止血,降脂減肥 9、化濕藥藿香:化濕解暑,止嘔止瀉 厚樸:祛濕消脹,推動胃里食物往下走 砂仁:化濕開胃,醒脾調胃要藥 豆蔻:化濕暖胃,開胃消食 草果:暖脾胃,祛濕消脹,消宿食 10、利水滲濕藥茯苓:利水消腫第一藥,健脾祛濕,助睡眠 薏苡仁:利水,健脾,止瀉 冬瓜皮:利水良藥,清熱解暑 玉米須:利水消腫,利膽利尿 11、祛風濕藥獨活:祛風濕,常用于中老年風濕腰腿痛 防己:祛風濕,消水腫,降壓抗癌 威靈仙:祛風濕,通經絡,化魚刺 秦艽:祛風濕,舒筋絡,退虛熱,清濕熱 豨薟草:祛風濕,通經絡,用于高血壓病 桑枝:祛風通絡,利水消腫 路路通:祛風通絡,利水消腫,下乳 桑寄生: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12、理氣藥陳皮:行氣消脹,化痰,用于痰多咳嗽 香附:女科主帥,專治氣出來的病 荔枝核:以核治核,散結止痛 玫瑰花:緩解女性經前乳房脹痛、煩躁 薤白:通心氣,心臟病、心絞痛良藥 13、溫里藥附子:溫一身陽氣,散寒止痛,心梗常用 肉桂: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經通脈 干姜:附子無干姜不熱,暖胃溫肺 桂皮:暖脾胃,但多是做食物 花椒:暖胃止痛,殺蟲止癢 小茴香:暖胃散寒,消胃脹腹脹 八角茴香:暖胃,流感特效藥原料 14、止血藥側柏葉:止血,止咳化痰,生發烏發 三七:傷科要藥,活血止血補血三合一 仙鶴草:補虛強壯,收斂止血 藕節:用于各類止血,止血不留瘀 艾葉:溫經絡,調氣血,止癢祛邪 15、活血化瘀藥川芎:頭痛要藥,活血,祛風,止痛 延胡索:中藥布洛芬,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丹參:活血調經,調暢氣血,保養血管 紅花:活血力道大,通經止痛 藏紅花:活血通經,涼血,解郁安神 桃仁:活血祛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喘 益母草:婦科經產要藥,也用于鼻炎 澤蘭:婦科活血調經常用藥,利水消腫 骨碎補:治腎虛腰痛,耳鳴耳聾,脫發 水蛭:活血散瘀,治中風腦梗、抗血栓 銀杏葉:活血化瘀,平喘,改善血管硬化 16、消食藥山楂:消食除脹,通血管,降脂減肥 雞內金:健脾消食,化結石,用于食積 17、化痰止咳平喘藥半夏:化痰第一藥,止咳利咽,消腫瘤 皂角刺:善祛風,用于皮膚病瘙癢蕁麻疹 旋覆花:專降上逆之氣,用于食管反流 禹白附(白附子):化痰祛風,用于面癱 桔梗:清嗓化痰,用于咳嗽痰多,咽炎 川貝母:清化熱痰,潤肺止咳,寒咳慎用 浙貝母:善化熱痰,止咳,解郁散結 苦杏仁:上能止咳,下可通便,有小毒 款冬花:潤肺,止咳化痰,最擅長寒咳 白果:止咳平喘,止白帶,緩解遺精尿頻 18、平肝息風藥石決明:清肝明目,高血壓頭痛常用 赭石:重鎮降逆,用于反胃嘔吐打嗝 牛黃:息風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 天麻:治風神藥,用于高血壓、頭痛頭暈 僵蠶:祛風化痰散結,常用于中風 19、開竅藥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經 石菖蒲:開竅化痰,化濕氣,治耳鳴 20、安神藥珍珠:鎮靜安神,明目,古代用來護膚 酸棗仁:治失眠要藥,改善多種失眠 遠志:增強記憶力,改善睡眠,交通心腎 靈芝:補肺益腎,健脾安神,止咳平喘 21、收澀藥麻黃根:專用于出汗,包括自汗和盜汗 五味子:能補又能收,止咳止瀉,安神 烏梅:收斂固澀要藥,止咳、止瀉、止渴 蓮子:補脾、補腎、養心,能補能收 芡實:能補能收,補脾益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