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外科醫生Kris 編輯 |外科醫生Kris
“你砸鍋賣鐵,病也好不了!” 你以為只要肯花錢,什么病都能治好?如果你也有這種想法,那你得趕緊醒醒了。現實是,有些病,不管你花多少錢、跑多少家醫院、吃多少種藥,它就是根本治不好。不是醫生沒水平,也不是你命不好,而是——這些病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根治。 在我的門診里,最常見的不是疑難雜癥,而是病人求“根治”的執念。有的全家貸款去“秘方”診所,有的把養老錢送進了保健品公司,最后病沒治好,錢也沒了,連人都被折騰得半條命。 今天,我就把話挑明了——有些病,現代醫學只能控制,沒法根除。你盼它徹底消失,只會讓騙子有機可乘。 ![]() 一、糖尿病:不是沒藥治,是根本不能斷藥糖尿病最大的騙局,就是各種“根治糖尿病”的廣告。無論是“神奇中藥”“胰島再生技術”,還是“斷食療法”,一旦你信了,后果只有一個——血糖失控,器官報廢。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最常見的是2型糖尿病。問題根源在于胰島素抵抗和胰島功能衰竭,不是靠幾副中藥就能“恢復”的。 根據《中國慢性病防控藍皮書(2022)》統計,我國糖尿病患者已超過1.4億,但控制達標率不到30%。為什么?不是沒藥治,而是很多人被“可以停藥”的假話騙了。 糖尿病要做的,是終身管理——飲食、運動、用藥、監測,一個都不能少。你要做的是控好血糖,少出并發癥,而不是幻想根治。 ![]() 二、高血壓:能控制,但永遠別想摘掉藥盒高血壓在中國有多常見?3個成年人里就有1個血壓高。更可怕的是,大多數人居然沒癥狀,直到腦出血、心衰才發現。 高血壓的機制是復雜的,和遺傳、年齡、血管彈性、生活方式密切相關。一旦確診,就意味著你這一生都要和它“和平共處”。 很多人一聽“終身吃藥”就抗拒,其實這藥不是毒藥,而是保命藥。你吃藥不是給醫生交差,而是為了防止中風、心梗。而那些所謂“調理降壓神器”,根本沒臨床依據。 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心腦血管疾病是中國人死亡的第一大原因,70%以上與高血壓有關。 就是這么嚴重的病,很多人還想著“根治”,你說冤不冤? ![]() 三、哮喘:不是“感冒”,它會跟你一輩子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哮喘長大就能好,結果孩子一到換季、感冒就喘個不停。 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本質是氣道高反應性,遇到誘因就會發作。目前沒有任何治療方法能根除這種氣道敏感性。 國際哮喘管理標準(GINA)明確指出,哮喘的治療目標是“控制癥狀、減少急性發作”,不是“治愈”。 有些家長看廣告說“某某膏方調理肺氣、根治哮喘”,花幾萬元一療程,結果孩子病情更加不穩定。 關鍵在于:規范吸入性激素治療、避免誘因暴露、長期監測。不是誰家祖傳膏藥就能封喉斷喘的。 ![]() 四、系統性紅斑狼瘡:免疫系統背叛了你,不是靠“調養”能好的紅斑狼瘡常出現在年輕女性身上,很多人誤以為“上火”“體虛”,結果延誤治療。 它的本質是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自我組織,可能累及皮膚、關節、腎臟、神經系統,屬于重癥自身免疫性疾病。 雖然現代醫學已經可以通過激素、免疫抑制劑把病情控制得較為穩定,但至今沒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根治。 有些病人聽信“中醫調理能斷藥”,結果復發腎炎、腦病,甚至直接猝死。 醫學早就明說了:紅斑狼瘡目前無治愈方案,但可以長期緩解。只要你不亂來,完全可以和它共存幾十年。 ![]() 五、乙肝:病毒不走人就別想“痊愈”中國是乙肝大國,超過7000萬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的可怕之處在于,它可以無癥狀潛伏幾十年,一旦發作就是肝硬化、肝癌。 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復制,但清除病毒幾率極低。 很多患者問我:“醫生,我吃了三年藥了,能不能停?”我只能說,病毒沒有消失,藥就不能停。 你要做的不是“等藥斷根”,而是定期檢查病毒載量、肝功能、甲胎蛋白,防止病情進展。 各種所謂的“乙肝轉陰秘方”,沒有一個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敢信,你就等著肝硬化上門。 ![]() 六、癌癥晚期:別幻想“逆轉”,活得質量才是硬道理癌癥晚期患者最容易被騙。各種“靶向神藥”“免疫奇方”“國外特效藥”層出不窮,價格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先說清楚,晚期癌癥幾乎無法治愈,無論你多有錢。即使是靶向和免疫療法,也只是延長生存期,不是讓腫瘤消失。 根據《全球癌癥統計2022》報告,全球每年新發癌癥病例超1900萬例,死亡達1000萬例。其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往往不足20%。 這不是醫生無能,而是癌細胞擴散后,人體已難以承受系統性治療。 與其砸鍋賣鐵去追“根治”,不如接受現實,選擇合適的姑息治療,提高生存質量,減少痛苦。 ![]() 結尾:有些病不能根治,這不是醫學的失敗,而是生命的現實。你可以不信醫生,但別信騙子。別讓“根治”兩個字,毀了你的財產,也毀了你的命。 別再把希望寄托在奇跡上,真正的希望,是理性、科學、長期的管理。
![]() |
|
來自: 你到哪里去了呢 > 《綜合各論,妙論熱點、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