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曾見過很多名山大川、大江大河,與那些宏偉壯闊相比,它很不起眼。 不過是一條很小的河,不過是一條很普通的路,對于我來說,卻有特殊的意義。 不知不覺間,活到五六十歲的年紀了,我有時候會思考生命的長度??催^一個統計,現代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七十六歲,即使樂觀一點兒,就算人均健康地活到八十歲,也不過是29200天左右。 假如,在一個人不到三萬天的生命中,至少有一萬天,你會見到一條河,走過一條路,那么,這條河和這條路,是不是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 虞河,就是我生命中最熟悉的那條河。虞河路,就是我走過一萬次的那條路。 ![]() 一 想像一下它的來歷:應該是先有了河,清沏的河水引來了沿河而居的人,他們用河水煮飯,在河水中清洗衣物,用河水澆灌莊稼……人越來越多,然后有了村莊,有了城市,再后來,才有了一條以河的名字來命名的路。 虞河,全長約80公里,流經濰坊市區地段12.7公里。即使在濰坊,它也平平無奇,論規模比不上彌河,論名氣比不上白浪河。“母親河”“城市明珠”之類的稱號都與它無關。它不是名門閨秀,勉強算得上“小家碧玉”。 正是這種小家碧玉的氣質,讓虞河與這個城市融為一體,它溫潤、平淡、嬌俏、質樸、羞澀,她曾經像個野孩子一樣在大地上奔跑,在貧窮的歲月里,也曾經灰頭土臉,后來經濟發展了,生活好了一些,她懂得了妝扮,變得風姿綽約。 虞河古稱溉水,又名東丹河,發源于昌樂塔山北麓。塔山后來更名為靈山,劃歸坊子區。論出身,虞河甚至連“小鎮青年”都算不上,她就是一個“村里孩子”。所謂“溉水”,當初應該主要是灌溉莊稼用的吧?虞河從塔山(靈山)發源后,由房仕莊北進入濰縣境內,經范家溝、泉河頭在坊子水潴為池,然后又北流,穿過鐵路至趙家莊東,寧家溝河自西南入注。又向北至九龍山下,白沙溝河自東南入注。經后欒家莊、上虞河莊西,張面河自東入注。再向西經樂道院、東關升曦門外,一路向北至張氏村折向東,由分營埠向北入昌邑境,經西利魚莊東,向北入海。 據資料記載:早年的虞河,從南向北,所經路段基本是左岸地勢低平,右岸陡峭壁立,河中多泉,水旺,常年有水。它一路形成大小不等的灣塘,濰縣城區一帶有李家莊灣,樂道院邊的東大灣、北大灣,向北還有楊家灣、黑老婆灣等。兩岸是農田、菜園,沿岸是農戶以及鐵匠、皮匠等小手工業者。 百川歸海。所有的河流從誕生起,就有一個奔向大海的愿望嗎?我似乎看到,幾百年來,虞河在這片土地上流淌,從一條小水渠開始,穿過村莊和田野,它吸納了來自周邊的水流滋養,不斷地發展壯大自己。遇到低谷就流得慢一點兒,形成一個灣;地勢平坦的時候就流得快一點兒,無論時代如何更替,它從來沒有放棄自己。作為一條小河,它沒有波瀾壯闊的歷程,但最終流進了大海的懷抱。 ![]() 二 虞河,這個名字來源于何時何人,我沒有查到。 只是越琢磨越感覺這個名字好。 最先想到的是京劇《霸王別姬》中的虞姬,那個名字為“虞”的女子,畫著艷麗的油彩,有著曼妙的身姿、婉轉的歌聲、濃烈的情感。她從戲曲與傳奇中走來,在某一個時刻,靈性與氣質注入一條名為“虞”的河水。 她們有關聯嗎?她們沒有關聯嗎? 查了一下資料:“虞”字由“虍”和“吳”組成,據文獻記載,“虞”在古代是一種祭祀的名稱。造字本義是打老虎成功后,人們戴著虎頭面具,表演打虎的歌舞,這是一種慶祝勝利的娛樂活動。 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認為“虞”字是指一種傳說中的名為“騶虞”的野獸。這種獸貌似白色的老虎,身上有黑色條紋,尾巴比身體長,只吃自然死亡的動物的肉。 虞,還是一個古國的名字。《史記·貨殖列傳》中提到“虞夏以來”,虞在這里指一個古國,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陸縣。 另外,“虞”字古籍中也有表示官職的意思,指的是古代掌管山澤鳥獸的官員?!秶Z·晉語》中提到“詢于八虞”,意思是向八位掌管山澤鳥獸的官吏咨詢,其中“虞”便是指這類官吏。 在《詩經》中,“虞”字還被用作表示歡樂、安適的意思…… 傳說中的神獸,古老的祭祀,安樂無虞的理想……這是生于斯長于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公元1881年,即清朝光緒七年,虞河岸邊來了一位美國傳教士,他叫狄樂播。他買下了虞河西岸原為李家莊的一塊地,在此建了一些房屋作為傳教的場所,名為“樂道院”。后來又建了醫院和學校,這就是虞河西岸現在濰坊市人民醫院和濰坊二中的前身。 1937年7月7日瀘溝橋事變后,侵華日軍占領膠東半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2年至1945年,日軍把“樂道院”改為“敵國人員生活所”,在此關押在華歐美僑民,最多時達到2000多人,其中包括327名兒童。樂道院一度成為中國境內最大的“集中營”。被關押的人士中,有曾任蔣介石顧問的美國人雷振遠、華北神學院院長赫士、曾獲奧運會400米冠軍的世界著名運動員英國人埃里克·利迪爾等。那段歷史后被寫成小說,拍成電影,以利迪爾為原型的電影《火焰戰車》曾獲奧斯卡金像獎。 流淌的虞河水見證了那些崢嶸歲月。 2020年,濰坊市在樂道院暨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上,建起了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后更名為“濰縣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博物館”。因為有了那段歷史,人們更加珍惜和平的時光。2021年2月3日,濰坊成為繼南京之后的中國第二座國際和平城市。 ![]() 三 虞河的命運是與城市的命運緊密相連的。 上世紀,曾經有過一段時間,虞河成為濰坊市區的主要排污干道之一。排污造成了河流的污染,對周邊的生態環境、居民的生產生活都有影響。從2006年開始,濰坊市政府展開了對虞河的綜合治理工程。在虞河下游建污水處理廠,并完成了河道清淤、河床固化,設計并打造了虞河兩岸景觀帶。虞河景觀從南向北劃分為:九龍問源、虞水帆影、石橋漱玉、江山多嬌、慧泉金灣、樂道彩虹、康橋水岸、九州方圓、虞河古道、北宮春早、玉清煙曉、踏雪尋梅等,成為兩岸居民踏青、散步、健身、娛樂的重要場所。 春天,虞河的兩岸百花盛開,楊柳依依。 夏天,清沏的河中有白鷺翔集,野鴨子們在河里的蘆葦叢里安了家。 秋天,河邊的紅葉經過風霜,紅得似火。 冬天,河里經常有一些薄薄冰,下雪的時候,總會有人在橋頭上堆幾個大大小小的雪人。 初見虞河時,我還是二十歲出頭,因為工作的單位離虞河不遠,后來就在虞河邊安了家。在虞河附近一住就是三十多年,期間搬過幾次家,也不過是從西岸搬到東岸的小區,再從東岸搬到西岸的另一個小區。 無數次沿著河邊散步,看到花開了又謝了,樹葉黃了又綠了。 三十年過去,虞河還是虞河,散步的人卻從青絲變成了白發,從剛出校門的學生到即將退休的老人。 前些年,我家搬到了虞河路的南頭。從去年開始,我有了一些空閑時間,經常去虞河路北頭的一家琴行練習彈琴,從南到北要依次穿越櫻前街、健康街、東風街、勝利街、福壽街、北宮街。濰坊的街道南北方向的多叫“路”,東西方向的稱“街”,虞河路串起的這幾條街,每個名字里都有歲月的沉積。 這些路的名字就像在講一個關于人生的故事:那個在櫻花樹前奔跑的少年,感受過著“東風”的明媚,在長大的過程中,那些小小的收獲曾經以為是“勝利”,等到中年才明白,人生最大的勝利不過是“健康”,而那些關于“福壽”的祝福,最終要順從天意。 每次步行或騎自行車穿行在虞河路上,看到身旁安閑或匆忙的行人,無數記憶的碎片蜂擁而至。 剛上班時,我做體育記者,傍晚與幾個同事在路邊的小酒館外坐著馬扎喝啤酒,談論著晚上要直播的足球賽,等著看完比賽后要給晚報寫評論。 后來,結婚了。再后來,在市人民醫院生下了女兒。出院時,把小小的嬰兒放在一個紙盒子時,走過虞河,帶回家。 女兒三四歲的時候,陪她在河邊玩耍,她拿著一條淡藍色的絲巾圍在身后,兩只胳膊把絲巾展開當作翅膀,在河邊跑來跑去地“飛翔”。 姥姥在人民醫院做手術,我和弟弟等人在醫院日夜陪護,那些緊張、擔憂,黑白顛倒的日子啊! 后來,姥姥走了。爸爸媽媽年紀大了。女兒上大學了,大學畢業了,乘著青春的翅膀“飛”去了遠方。 我站在虞河的邊上,望著河水平靜地流過,一如從前。 河還是那條河,街還是那條街。 時光穿梭,不著痕跡。 那天,我在虞河路邊的琴行反復練習一首名叫《多年以前》的曲子。那是一首愛爾蘭民謠,深情而優美的旋律,反復在唱: 請給我講那親切的故事,多年以前多年以前。 請給我唱我愛聽的歌曲,多年以前多年以前。 我純真的微笑使你常留戀,你每句話都打動我心弦。 我多幸福猶如在你身邊,多年以前多年以前 我深信你愛我仍如前,多年以前多年以前…… ![]() ![]() |
|
來自: 新用戶21671hit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