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雷轟頂,頻繁長口腔潰瘍的人,你極有可能患上這些疾病! 可別看口腔潰瘍只是嘴里的小疙瘩,反復發作,它可能是重要信號。 先別走神,接下來要從淺到深,講清楚它背后暗藏的那些“不常見”但必須關注的問題。 ![]() 頻繁長口腔潰瘍(醫學上稱“復發性阿弗他性口腔炎”——RAS),雖然很多人都經歷過,但多數人以為那是壓力大、缺維生素導致的小事。 的確,局部刺激、免疫激活、維生素B12、鐵、葉酸缺乏,甚至壓力,都可能引發潰瘍,但這只是表層。 美國StatPearls資料指出,RAS與炎癥性腸病(如Crohn病、潰瘍性結腸炎)、乳糜瀉、Beh?et病、HIV感染等系統性疾病關聯密切。 這件事意味著:你嘴上起的小泡,也可能是腸道、血管、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的指示燈。 ![]() 咱先聊第一個大家最容易忽視的——炎癥性腸病。 它分成Crohn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經常伴隨腹痛、腹瀉,但很多人在潰瘍反復出現前,口腔就先出狀況。 統計顯示,IBD患者中約有35%會出現口腔病變,其中潰瘍最常見。 這種趨勢說明,不是所有人嘴上反復來“瘡”都是維生素不夠,三餐不規律。 出現RAS的人群,如果還伴有腹脹、排便習慣異常、體重下降,就要警惕是否有隱性腸病。 ![]() 如果等到腸病明顯了再去看,已經進展甚至并發癥都可能出現。 第二種容易被忽視的是Beh?et病——一種小血管炎癥綜合征。 雖然在西方不常見,但在中東、東亞稍多,嘴里長潰瘍是最早也是最常見的表現之一,往往比眼部紅痛、皮膚紅斑還早出現。 這個病不僅僅是破潰嘴巴,嚴重會導致血栓、動脈瘤、甚至神經炎。 如果習慣性口腔潰瘍超過6周,還同時出現 genital ulcers 或 uveitis,那就不能再“拖延性治療”了。 ![]() 早期識別能避免后期復雜并發。 第三點,看似沒關的,其實跟口腔潰瘍也有關——干燥綜合征。 此乃一種免疫系統攻擊唾液腺與淚腺的疾病,會致使口干、眼干,同時伴有牙齦問題、潰瘍,口腔感染也會增多。 患者常以“喝水又喝也漱不掉口腔粘膜潰瘍”為表現。 很多過50歲的人以為口干是年紀大了就這樣,其實免疫系統在作怪。 如果忽視,唾液分泌減少后會增加齲齒、牙齦炎、黏膜破損,長此以往口腔健康會整體崩盤。 第四個容易被忽視的是營養吸收不良——特別是維生素B12、葉酸、鐵缺乏型貧血。 很多研究指出,RAS患者中相當部分存在這些“潛在”的微量營養素缺乏,如2015年的一項Meta分析指出,約有0–42% RAS患者存在B12缺乏。 低B12或低葉酸會導致黏膜薄、愈合差,口腔黏膜容易破裂形成潰瘍,治愈慢。 這情況有些人吃維他命片就改善,但另一些人可能是腸道吸收不良甚至因為IBD或乳糜瀉。 ![]() 這又回到第一點:口腔潰瘍往往是腸道問題的影子。 還有一點,很多人忽略的是免疫系統本身。 RAS本質上就是局部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口腔黏膜被激活,引起炎癥。有研究發現T細胞介素、TNF-α在RAS發作時升高。 這就意味著,頻繁復發的潰瘍不只是一兩次問題,而是你體內免疫調節紊亂在反復告訴你“出狀況了”。 表面上看似為口腔小問題,實則或許與全身炎癥、免疫調節失衡相關。 ![]() 更出乎意料但確實存在的關聯是,口腔潰瘍和某些風濕或關節炎疾病有關。 比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反應性關節炎、有小比例Sjogren等風濕病,會伴隨口腔黏膜出現潰瘍。 有些患者先出現口腔潰瘍,再出現關節痛、晨僵、晨起手指腫痛。 此種情形下,若僅僅治療口瘡,顯然是治標不治本之舉。 最后,不可忽視的是HIV感染或其他免疫缺陷疾病。 這些疾病可能在潰瘍剛頻繁出現時并無其他典型表現,但持續反復的RAS就可能是此類疾病的早期提示。 ![]() 雖然普通人無需恐慌,但免疫異常本就不是小事。 歐美文獻中建議反復發且伴有淋巴結腫大、體重下降、發熱者,應考慮排查免疫水平或病毒檢測。 總而言之,口腔潰瘍反復發作雖為常見之癥,然不可想當然地將其歸咎于維生素缺乏或壓力因素。 它可能是腸病、血管炎、免疫病、營養吸收不良、甚至感染病的一種外顯。 最有料的是,這些疾病互為風向標——比如IBD患者維生素缺乏加上免疫激活,更可能一起道出RAS真相,而你嘴巴反復發病,可能只是身體在訓練你留意更大的圖景 ![]() 口腔潰瘍還藏著一個被長期忽視的問題:它可能是身體節律失調的表現。 這個觀點聽起來像是跨領域的亂入,但它其實建立在對“晝夜節律”和免疫系統相互影響的研究基礎之上。 美國西北大學2020年的一項臨床研究指出,人體的免疫反應、炎癥水平、細胞因子釋放等,都與晝夜節律密切相關。 而長期作息紊亂、睡眠不足、晝夜顛倒,會干擾免疫穩態,引發慢性低度炎癥,降低黏膜屏障修復效率,從而導致口腔反復潰瘍。 ![]() 從這個角度看,那些夜班族、失眠者、睡得晚吃得亂的人,他們嘴里“長瘡”并不是嘴巴的問題,而是生物鐘錯亂給身體打的信號。 特別是免疫系統的細胞活性、干擾素調節、TNF-α釋放都和褪黑素水平直接掛鉤。 晚上十一點之后熬夜不睡,褪黑素分泌下降,這會削弱抗炎能力,激活促炎機制,繼而誘發黏膜損傷的恢復延遲。 這說明什么?說明很多人口腔反復長潰瘍,不是“火氣大”,而是“壓力大”。 ![]() 也就是說,越是嘴巴出問題,越應該問一問:是不是活得太緊繃了。 吃不對、睡不好、焦慮過多,本質上都可以成為誘發點,而每一個誘發點背后都不是單一機制。 口腔黏膜是免疫、內分泌、神經三條通道的交點,一旦某一端被拉扯,潰瘍就能冒出來。 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1]顧佳麟,胡鳳林,吳國琳.中西醫結合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研究進展[J].西部中醫藥,2025,38(02):108-1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