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諸位晚上好,我在這說句實在話,我臨床49年了,經方派的底子,全國能這么用經方的,掰著手指頭算,真不多。 現在看天皰瘡的,十個有九個半,上來就清熱利濕!黃連、黃芩、苦參、土茯苓,方子開得跟涼茶鋪子似的。 覺得把濕熱清干凈了,水皰、糜爛自然就好了?想法太淺!天皰瘡這病根子,光清利可斷不了。 中醫治天皰瘡,得求本!本是什么?就是斷了生濕熱的根兒。那根兒在哪兒? 《內經》講得透:“諸濕腫滿,皆屬于脾”。 脾是干嘛的?運化水濕的“大總管”! 脾虛了,運化無力,濕邪內生,郁久了就化熱,熱毒壅盛,這才熏蒸肌膚,發為燎漿水皰,破爛流水不收。 光想著用苦寒藥壓濕熱,也得看看這“大總管”的力氣足不足啊!脾氣健旺,濕邪得運,熱毒無源,這才是釜底抽薪。 否則,濕邪源源不斷,你怎么清得完? 越清脾越虛,越虛濕越重,惡性循環! ▲黃帝內經 正文: 《金匱要略》里論水氣病就點明了:“脾旺則濕運,脾衰則濕聚”。 這天皰瘡的“濕毒泛濫”,其實就是脾氣虧虛、運化失司后的失衡狀態。 脾不光管運化,它還主肌肉、主四肢啊! 《素問》說:“脾主身之肌肉”。 脾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肌膚失養,濕毒浸淫,那皮肉能不潰爛嗎?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天皰瘡病人,清熱利濕藥用了一大堆,瘡面就是難收口,甚至越治越虛,胃口也沒了,人也沒勁了——根子就在脾氣衰敗,中焦失守,濕毒盤踞不去! 所以啊,治天皰瘡,得分清主次: 如果病人體質尚可,濕熱壅盛明顯,那當然要清熱利濕解毒為主。 但要是病程長了,或者病人本身脾胃就弱,或者用了大量苦寒藥傷了脾胃,出現瘡面色暗、滲液清稀或粘稠但難收、人疲乏、納差、便溏,舌淡胖有齒痕苔膩,脈濡弱…… 這就必須把健脾益氣、培土固本放在首位!培土即是治濕之本源。土厚則濕自化,濕化則毒自減。 不顧脾胃這個根本,光知道清利,那是揚湯止沸,甚至會雪上加霜,讓脾氣更虛,濕更難除! 再說蟲藥 天皰瘡這病,纏綿難愈,反復發作是常事。 病久了,濕毒瘀濁必然深伏絡脈、膠著肌膚腠理。 尋常的草木藥,清熱利濕可以,但要深入絡脈,搜剔那些頑固的濕毒瘀濁,促進瘡口收斂生肌,力道往往不夠。 這時候,就得請蟲類藥出馬了! 蜈蚣、全蝎、僵蠶、烏梢蛇,這些家伙,性善走竄搜剔、解毒通絡、攻毒散結。 《本草綱目》說蜈蚣“治癥癖邪魅、蛇毒”,《玉楸藥解》說全蝎“穿筋透骨,逐濕除風”。 它們這股子“鉆勁”,正好能深入病邪盤踞的絡脈和肌膚腠理深處,把那些膠結的濕毒瘀濁給搜刮出來、化解掉,這就是蟲藥的獨特搜剔通絡、解毒斂瘡之功。 但是! 蟲藥這東西,多數性偏溫燥(尤其是蜈蚣、全蝎),或者有小毒。搜剔力強,但也容易耗傷氣血陰津。 咱們的病人本來脾胃就虛,氣血可能也不足,瘡面還耗傷津液。 所以用蟲藥,必須搭配好!不能單兵突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