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畢業典禮那天算起,孩子們離開校園還不到一周。許是跨年級帶課,依然要堅持到校的緣故,經過班級門口,總有一些不適應。 平日里,到校的第一件事便是步入班級,看一下誰比我更早。大多時是盼盼,有時是欣悅和欣憶,也有時是思宇,當然睿燊也是榜上有名。 我習慣性地拿起掃帚將班級重新掃一遍,其實頭天晚上剛與孩子們一道打掃過。說起衛生值日,總有一小部分孩子耍滑頭,明明安排到的,卻裝作不知道,不參與。 邦國是班級里最老實的,在擔任勞動委期間一直都是認真負責。昊擔任勞動委的那段時間,總體也不錯。 掃地,看似小事,卻是班級管理中的大事。 好在,每次布置班級時,我安排到的孩子們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像嘉巖、俊超、奧松、晨昕、子胥、雅萱、欣微、思源等,沒有半點怨言。 特別令我感動的是畢業典禮結束后,雅婷、曦月、欣悅和欣憶一道問我要不要幫忙布置班級,那一刻真是讓我溫暖。有人說孩子們畢業了,就不會聽從老師的,甚至連起碼的感恩也沒有。其實,我一直不這樣認為,在孩子們的心中,老師一定是有位置的。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在工作日的早晨往班級群發一句溫馨提示,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心靈雞湯”。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有沒有效果?但,至少我有啟發和收獲。 遺憾總是有的,三年里有許多半途而廢。首位的便是周記,這是我從教以來一直堅持的,但到縣城里沒能推行下來,也許是孩子們不想自己的隱私被侵犯,上交周記的人越來越少,漸漸就沒了意義。其次是綜合素質評價記錄,這是我來城里創新的,本意想以此來促進孩子們全方位成長,實際操作中不太可行,主要是標準不好界定,堅持一學期便沒了下文。然后,就是成長記錄冊和家長給孩子寫評語,其實這件事是最有意義的。 當然,與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互愛。我不太喜歡找家長,在我看來有些事家長也解決不了,像作業,孩子完成不了的,家長也無法解決。再說,很多作業就是無效的。 孩子們畢業了,辦公室一下子寂寞起來。平日里,我們三個班主任的辦公室一到下課時特別熱鬧。汪主任總是被孩子們包圍著,有說有笑。張主任總是喊孩子們來交流,有問有答。 周三上午,我不在學校,有同事打我電話,說有孩子找我。原來是欣憶和欣悅這對姐妹來看我,還給我送了一束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