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在中醫中稱為 “須發早白”,多與肝腎不足、氣血兩虛、血熱偏盛、情志失調等因素相關,中醫認為 “腎其華在發”“發為血之余”,治療常從滋補肝腎、益氣養血、涼血烏發等角度入手。以下為常見的中醫驗方、秘方及名方,涵蓋內服藥、外用藥及食療等方法: 一、內服藥方:辨證分型治療1. 肝腎不足型2. 氣血兩虛型3. 血熱偏盛型4. 氣滯血瘀型二、外用藥方:直達發根1. 外搽 / 外洗方柏葉桑椹酊 組成:側柏葉 30g,桑椹子 20g,黑芝麻 20g,75% 酒精 200ml。 用法:浸泡 7 天后外搽白發處,每日 2-3 次,可刺激毛囊、促進黑色素生成。 何首烏洗劑 組成:制何首烏 30g,旱蓮草 20g,女貞子 20g,黑芝麻 15g,艾葉 10g。 用法:水煎后放溫洗頭,每周 2-3 次,適用于肝腎不足型白發。 生姜涂擦法 組成:鮮生姜切片。 用法:直接涂擦白發處至頭皮微紅,每日 1-2 次,可溫通氣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2. 針灸療法三、經典驗方與秘方1. 烏發丸(《中國藥典》)2. 扶桑丸(《壽世保元》)組成:嫩桑葉(經霜)、巨勝子(黑芝麻)、生何首烏各等份。 用法:研末,煉蜜為丸,每次 9g,每日 2 次,空腹鹽湯送服。 功效:養血祛風、滋肝腎、烏須發,適用于血虛風燥型白發。
3. 返老還童丹(民間秘方)組成:何首烏 500g(米泔水浸,九蒸九曬),茯苓 500g(人乳拌蒸),牛膝 250g(酒浸),當歸 250g(酒浸),枸杞子 250g,菟絲子 250g(酒浸煮),補骨脂 125g(黑芝麻炒)。 用法: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 9g,每日 2 次,溫酒或鹽湯送服。 功效:大補肝腎、填精烏發,適用于中老年人肝腎不足所致的須發早白。
4. 旱蓮丸(《醫學正傳》)四、食療與代茶飲1. 三黑粥2. 枸杞桑椹茶3. 芝麻核桃糊4. 首烏煮雞蛋五、注意事項辨證施治:白發需根據體質分型用藥,如青少年白發多與血熱或遺傳相關,需涼血滋陰;中老年白發多為肝腎不足,需滋補為主。 長期調理:毛發色素恢復較慢,通常需堅持用藥 3-6 個月,同時配合食療和生活習慣調整(如避免熬夜、減少精神壓力)。 藥物禁忌:何首烏生品有毒,需用制何首烏,且不宜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傷肝),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血熱型白發需避免溫補藥物(如肉桂、鹿茸)。 情志調節:中醫認為 “怒傷肝”“思傷脾”,長期焦慮、抑郁可加重白發,需保持心情舒暢。
建議先由中醫師辨證體質后再選擇方劑,同時減少燙染發、避免長期暴曬,對白發改善更有幫助。若白發伴隨明顯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白癜風等),需先治療原發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