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1938年5月,臺兒莊戰役中,女護士劉守玫正要搶救受傷的連長。突然,一個軍官揮刀將連長砍死,憤怒的女護士拿起石頭砸向日軍軍官,軍官當場死亡,可就在這時不遠處一名日軍早就瞄準了女護士…… 一顆子彈從背后鉆進了她的身體,劇痛傳來,劉守玫眼前一黑,就昏死過去。 萬幸她沒當場犧牲,而是被轉移到了附近的陳塘村傷兵所,等劉守玫醒過來,她心里明白,自己怕是不行了。 她費力地從貼身衣兜里掏出三樣東西:一封寫好的家信,兩塊沉甸甸的大洋,還有一張自己的照片。 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彌留之際,她只能把這些托付給照顧她的陳家老奶奶,求老人家幫忙寄回湖南老家。 陳奶奶被這年輕女兵的勇敢和孝心打動了,含著淚答應下來,可那時的醫療條件實在太差,加上失血太多,這位才18歲的女英雄,終究還是沒能挺過去,帶著未了的心愿走了。 陳奶奶心里難受,把劉守玫葬在了陳塘村東邊的亂葬崗,墳頭插了根柳條做記號,盼著有朝一日能讓她魂歸故里。 可陳奶奶還沒來得及把那封信寄出去,戰火就燒了過來,她也開始顛沛流離地逃難。 為了不丟了這封裝著性命囑托的信,老奶奶小心翼翼地把它藏在隨身帶的箱子底。 等她好不容易熬過苦日子回到陳塘村,卻發現箱子受了潮,信紙爛得不成樣子,字也糊了。 更要命的是,當時太匆忙,老奶奶壓根沒記住女兵的名字和具體地址,唯一能指望的,就剩那張照片了,也受了潮,但好歹還能看出個模樣。 好在老奶奶收信時仔細看過,憑著殘存的記憶,她大概還記得信里的意思:“女兒瞞著爹媽出來當兵,現在人在外地戰場上,怕是活不長了,希望爹媽別太傷心,這兩塊大洋和女兒的照片寄回去,算是盡點孝心,報答爹媽養育的恩情。” 信的大意雖然還在,可沒了姓名地址,這信還是寄不出去,女兵的心愿也就這么耽擱下來。 這事兒成了陳奶奶心里過不去的坎,她總覺得對不住那位女英雄,之后整整16年,每到清明或者女兵的忌日,老奶奶都顫巍巍地走到那插著柳條的墳前,燒點紙錢,默默念叨幾句。 歲月不饒人,等老奶奶年紀大了,實在走不動了,就把這樁心事和那段往事,鄭重其事地托付給了自己的孫子。 孫子明白奶奶這份執念,也被那位素未謀面的女英雄的事跡感動了,他不僅接過了每年給女兵掃墓的活兒,還下了決心,一定要幫她找到親人,了卻她的遺愿。 日子就這么過著,轉眼到了2004年,孫子在堅持掃墓的同時,也開始琢磨新法子,通過報紙和剛興起的網絡發布尋親消息,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這位無名女英雄。 這一找,又是8年。 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么一傳十、十傳百,到了2012年,總算有了眉目。 湖南漢壽縣鄉下一位網友看到了尋親啟事,根據照片和零零散散的線索,居然真的聯系上了劉守玫的家人。 經過仔細核對,那位在臺兒莊犧牲的無名女英雄,正是他們失散多年的親人——劉守玫!六十六年啊,這條尋親路總算走到了頭。 沒過多久,劉守玫的家人在當地部門的幫助下,懷著激動又崇敬的心情趕到江蘇陳塘村,把烈士的遺骸接回了湖南老家,隆重安葬在湖南革命烈士陵園。 隨著劉家人的出現,劉守玫烈士的身世也清楚了,她1920年出生在湖南漢壽縣新興鄉軍劉村,念過有名的長沙周南女子中學,跟向警予、楊開慧、丁玲這些大名鼎鼎的革命前輩還是校友。 1937年,一腔熱血的劉守玫加入了丁玲領導的女學生衛生隊,奔赴上海參加了慘烈的淞滬會戰。 那一仗打下來,部隊傷亡慘重,她所在的衛生隊回到湖南,整編加入了國民革命軍第50師衛生隊。 1938年春天,臺兒莊戰役打響,劉守玫又跟著部隊上了前線,救死扶傷,直到犧牲。 整整66年,劉守玫的英魂總算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鄉,她最后的心愿也算圓滿了。 她的故事,不只感動了陳家老奶奶和她的子孫,也讓所有聽到的人心里不是滋味,忍不住掉眼淚。#MCN微頭條伙伴計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