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常說 “血脈通則百病消”。 可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卻在不知不覺中給血管 “添堵”。 長期熬夜像給血管刷上一層 “銹”,高脂飲食如同倒入泥沙,情緒焦慮更似收緊的繩索。 當血液流動變緩,就像河道淤泥堆積,瘀堵在腦部引發腦梗,阻在心脈造成心梗。 此類情況的根源都在于血瘀,而我們的穴位療法,正是要從源頭化解危機。 穴位分別是:百會穴+膈俞穴,隱白穴,太沖穴 一、通脈第一步 調理血管瘀堵,首要任務是打通心腦氣血通道,就像疏通城市主干道。 百會穴位于頭頂正中,就是頭頂旋的位置,作為 “諸陽之會”,如同高架橋的制高點。 艾灸百會能升提全身的陽氣,引清陽之氣直達腦竅,改善腦部供血,緩解頭暈頭痛。 這就好比給擁堵路段安裝信號燈,讓氣血有序通行。 ![]() 膈俞穴被譽為 “血會”,是調節全身血液運行的關鍵樞紐。 凡是和血液相關的問題,艾灸它就對了。 它就像河道的清淤船,刺激膈俞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的循環。 我就發現,常灸膈俞的老人,舌下青筋凸起程度明顯減輕,這正是體內瘀血減少的直觀體現。 百會與膈俞配合,一上一下,共同為心腦血管開辟暢通之路。 注意: 百會穴在頭頂,這里有頭發,手持艾條艾灸距離要遠一些,避免把頭發燒焦; 也可以把頭部耳朵艾灸罐戴在耳朵和腦袋上,正好可以艾灸到頭頂的百會穴。 ![]() 二、防溢關鍵 在大力活血通脈時,就像給河道開閘泄洪,必須設置 “安全閥門” 防止出血風險。 隱白穴作為脾經井穴,正是人體的 “止血衛士”。 中醫講 “脾主統血”,隱白穴是脾經的第一個穴位,相當于是脾血和脾氣的源頭,就像血管的堤壩,艾灸隱白能增強脾的固攝功能,讓血液安穩地在脈道中流動。 曾有位高血壓患者,在調理初期擔心活血會引發腦出血,堅持每天手持1.8cm的石磨艾條,艾灸隱白 10-20 分鐘。 三個月后復查,不僅血管斑塊縮小,凝血功能也保持正常,這正是隱白穴 “防溢” 作用的有力證明。它與活血穴位相互配合,讓調理更安全穩妥。 位于:在足大趾內側,由足大趾趾甲內側緣(即掌背交界線,又稱赤白肉際)與下緣各作一垂線之交點處,即為本穴。 ![]() 三、調本核心 如果說前面的穴位是 “清淤修路”,太沖穴則是從根源解決問題。 位于:在腳背的第一腳趾縫,從下往上推,腳趾骨頭的夾角前方的凹陷處,即為此穴。 太沖作為肝經原穴,能疏肝理氣、平肝潛陽。 情緒焦慮、壓力過大時,肝氣郁結,肝氣是相當于血管里面的交通警察。 可以只會氣血的流動,讓氣血暢通,一旦交警沒有上班,交通就淤堵癱瘓了。 極易導致氣滯血瘀,而刺激太沖穴能讓肝氣舒展,從源頭減少瘀血生成。 昨天有個情緒波動引發血壓驟升的患者,把藍色艾草精油涂抹在太沖所在的腳趾縫后,頭痛眩暈癥狀明顯緩解。 太沖可以疏肝,保證氣血的正常運輸和流通,從根本上改善血管的內環境。 只要找對穴位,堅持調理,就能讓血管重煥年輕態,遠離心腦血管疾病的威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