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從不跟產品較勁,只跟人心打交道。昨天刷到一個視頻,一個賣煎餅的大爺,每天早上6點開攤,晚上8點收攤,一天能賺800塊。 評論區有人問他秘訣,大爺說了一句話:'我不是在賣煎餅,我是在賣溫暖。' 這句話,直接把我給點醒了。 你看那些真正賺到錢的人,賣的從來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背后的'人性需求'。 星巴克賣的不是咖啡,是'第三空間'的歸屬感;蘋果賣的不是手機,是身份認同的優越感;小米賣的不是性價比,是'為發燒而生'的參與感。 說白了,生意的本質就是人性的生意。 誰能把人性琢磨透,誰就能把錢賺到手。 01:滿足虛榮,而不是需求第一層境界,是滿足人的虛榮心。 注意,我這里說的不是貶義的虛榮,而是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的'被認可、被羨慕、被尊重'的渴望。 前段時間,我一個朋友開了家私人定制西裝店。同樣的布料,同樣的工藝,別家賣2000,他賣3500,生意還特別好。 我問他怎么做到的,他說:'我不跟客戶談性價比,我跟他們談身份。' 每個客戶來,他都會說:'這套西裝,穿上就是成功人士的樣子。'然后安排專業攝影師拍照,還會在店里的'成功客戶墻'上展示。 結果呢?客戶不僅愿意花高價,還主動幫他轉介紹。 為什么?因為他滿足的不是客戶'穿衣服'的需求,而是'彰顯身份'的虛榮心。 人性最深層的渴望,就是被看見、被認可、被羨慕。 誰能讓客戶在朋友圈里有話說,在聚會時有面子,在同事面前有優越感,誰就抓住了人性的命門。 這就是為什么奢侈品永遠不愁賣,為什么'限量版'總能溢價,為什么'私人定制'比流水線產品貴10倍還有人買。 因為它們賣的不是功能,是'與眾不同'的優越感。 02:制造稀缺,而不是豐富第二層境界,是制造稀缺感。 人性有個特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了的卻不珍惜。 真正的高手,從不跟客戶強調自己的產品有多豐富、多齊全,而是告訴客戶:這個機會不多了,這個名額有限了,這個優惠快沒了。 我見過一個賣茶葉的老板,特別會玩這套。他店里明明有幾十種茶,但每次客戶來,他都只推薦一種,而且一定會說:'這是今年最后一批了,錯過就要等明年。' 結果呢?客戶不僅當場就買,還經常一買就是好幾斤。 后來我才知道,他所謂的'最后一批',其實倉庫里還有幾噸。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戶相信了,并且因為這種稀缺感而產生了購買沖動。 稀缺的本質,是讓客戶感受到'失去的恐懼'。 你不用真的限量,你只需要讓客戶覺得'不買就虧了'、'錯過就沒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這就是為什么'雙11'、'618'這些促銷節日如此成功,不是因為真的便宜多少,而是因為它們制造了'限時'的緊迫感。 當一個人覺得機會稍縱即逝的時候,理性就會被感性打敗,錢包就會不自覺地打開。 03:建立信任,而不是說服第三層境界,是建立信任感。 真正厲害的銷售,從來不會拼命說服客戶,而是想方設法讓客戶信任自己。 因為信任,比說服更有力量。 我認識一個賣保險的朋友,業績常年第一。別人都以為他口才好,其實他話不多,但有個絕招:從不主推產品,而是先幫客戶解決問題。 有次一個客戶來咨詢保險,他發現對方其實是想給孩子存教育金。他沒有直接推保險產品,而是先幫客戶分析了各種理財方式的優缺點,最后才提到保險的價值。 客戶當場就簽了單,還說:'跟你聊天,我特別放心。' 信任的本質,是讓客戶覺得你是站在他這一邊的。 不是想著怎么從他口袋里掏錢,而是想著怎么為他創造價值。當客戶感受到這種真誠的時候,他不僅會買你的產品,還會成為你的'自來水'。 建立信任有幾個關鍵動作: 銷售的最高境界,不是讓客戶買你的產品,而是讓客戶相信你這個人。 04:掏心窩子的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