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導讀 救誤甚難,有感而發。 經驗之談,勿作等閑。 孩子高燒嗜睡、吃藥吐藥、吃退燒藥反而燒更高:最后關頭勿忘外治法! 作者:tsp南極 一步錯,步步錯 2025年2月3日,我收到了一個極為麻煩的求診。 朋友家的小孩,白天玩水,晚上睡覺又把被子蹬開了。早晨起來惡心、頭暈、腿疼,體溫38.5℃、無汗。 家長自行給藥,情況如下:
體溫被強行壓下去之后,只剩下如此癥狀—— 咳嗽,無痰。 沒胃口。 沒喝水欲望。 肚子里咕嚕嚕的水聲。拍打胃腹部有鼓鳴音。 口中黏膩。 大便今天還沒有解。 晨起小便淡黃順暢。 ![]() 大家可以發現,絕大多數發熱病人常見的癥候是沒有了的,已經被掩蓋住了。 說實話,看到他這個完全是胡鬧的用藥過程,我頭都大了,真麻煩啊! 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給他吃了五種不同的中藥,然后再給他加退燒藥,強行把體溫降下來。這種操作下,后面體溫的猛烈反彈會非常驚人。 傷寒論這本書,有大半都是在講怎么樣救逆救誤。經常當“救火隊員”的朋友應該知道,胡亂用藥之后,救火是多難啊! 我思考:
分析完了之后,我選擇開出藿樸夏苓湯加減。 治療濕溫的大法是先化濕邪,把濕邪去掉之后,氣機才能通暢,然后才有退熱的可能。 但是注意,治療濕溫發熱會有一個體溫升高的過程,化濕的過程中,體溫要繼續升高,升到一個點之后,把濕邪煨透了,然后才會汗出退熱。 有時候晚上吃了藥,前半夜一直燒,到后半夜就出汗退燒了。這個過程很像是燉湯,心急了就燉不好。 所以我非常坦誠的告訴這位朋友,這孩子后面大概率是要重新發燒的,而且經過這樣的瞎搞誤治,我這一副藥下去基本上是不會退燒的,必須按照理法一步步走,才能勝利! 結果我才說完,他就告訴我孩子又開始起燒了: ![]() 我一看孩子手足冰冷,心想這下壞了,后面的體溫反彈恐怕會很猛烈。 我告訴朋友,孩子吃了藥之后務必好好休息,不退燒也不要著急。今天晚上把濕邪化一下,明天再用別的思路就可以了。 但很遺憾,事與愿違。 孩子的母親并不信任中醫,覺得中醫并不能治發熱。吃了藥后體溫回升,直接給吃了退燒藥。 2025年2月4日的中午我得知此事,深感無奈。 朋友告訴我說,孩子現在體溫正常,人看著也比較舒服,退燒之后人有精神了,吃飯也不覺得惡心了,而之前發高燒的時候老想吐。 人有精神了,也有胃口了,這發燒是要好了嗎? 很遺憾的是,大概率要再次發燒,因此我做出如下決定: ![]() ![]() 我這樣做有兩個考慮: 第一,吃了退燒藥之后,這孩子像個沒事人一樣,癥狀全都被掩蓋了,這個時候是看不準的。 第二,這孩子父親相信中醫,母親并不相信中醫,這樣的情況下會出現一個麻煩問題,我以前也遇到過—— 還記得幾年前有個孩子大晚上發燒,吃退燒藥體溫降下來后,第二天白天孩子精神了、有胃口了、狀態好了。 但是我一看那個舌頭,就知道這肯定再燒。所以我開完藥之后也告訴孩子家長,這孩子后面要再燒的。 結果誰知道,這孩子的母親信中醫的,父親不太信任中醫,吃了中藥之后體溫回升,就來大罵,說本來這孩子燒都退了,病都好了,你這中藥給他吃壞了,又發燒了,癥狀都加重了。 我當時真是覺得百口莫辯,這時候還講啥醫理啊,什么用都沒有,只能自認倒霉,甘愿挨罵。 所以對于這種已經預見到可能再燒的情況,我選擇先不開,等燒起來了之后我再開,免得引發爭議。 唉,果不其然: ![]() 這孩子一開始體溫最高也就38.5℃而已啊!現在到反彈到39.7℃。 被退燒藥壓下去的癥狀全部返回來了,疲勞倦怠、嗜睡、全身劇烈惡寒、兩足冰冷、腹脹,之前的假象全部都消退了。 我在想,要是我在這孩子重新發燒之前就把藥開下去,是不是我又要白白挨一頓罵? 我看了看孩子的癥候,越發覺得壓力巨大,這樣的狀態下,想要一副藥把燒退下去,讓兩個家長全都安心,真的極難。 家長實在是定不住,完全不給身體時間去積累力量去退燒。但是正氣這么弱,現在又怎么可能起到速效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大家應該都懂呀! 我只能勉強開出扶正健胃透表之劑,現在惡寒非常嚴重,同時孩子身體這么倦怠虛弱,非得補益兼透發外邪不可。 再怎么說,也要把惡寒解除,令衛氣充分達表。一直惡寒的話,衛氣縮在里頭出不來,可就壞了,要生出大熱的。 次日告訴我,昨天晚上還是頂不住,吃了中藥還沒退,還是吃了布洛芬。 可怕的是,這次吃布洛芬之后,沒有再像之前那樣出很多汗退燒。 這次出汗沒多少、小便也少、喝了水還吐。食欲全無、體溫降到38.5℃就下不去了、不惡寒亦不惡熱,就是純燒。 脾胃虛弱,津液自然沒有源頭,同時大量丟失津液,汗與小便皆少。現在連強行退熱的退燒藥吃了都不再起反應,局面非常非常壞了。 現在用藥一方面必須恢復脾胃、增加津液,其另一方面要把體內郁熱透發出來。二者兼顧是比較麻煩的。 最關鍵的是,這孩子現在老吐,哪怕用藥兼顧了脾胃,也不一定能護得住,正如我昨日的思路就護胃失敗了! 我當時是真的坐在那里想了好久,忽然想起很久之前我處理過比較相似的病例: 孩子高燒、服大量寒涼劑后胃氣受傷、倦怠嗜睡:此法繞過脾胃、穩妥有效 胡天雄老先生的和中解表湯,一方面可以保護脾胃、增加津液,另一方面可以透發體內病邪外出。 我把他改為外用法,并增加足夠的辛涼藥物,就可以適應病機了。 我把方子開好: 胡天雄和中解表湯化裁 粉葛根24,桔梗6,蘆根15,黨參9,大米手抓一把,炙甘草6,青蒿6,蟬蛻9 煮35分鐘之后,毛巾沾濕擦拭身體,棉球沾濕敷肚臍 治療發燒的時候,全身皮膚涂抹藥液,這個比單純泡腳的效果要來的更快更好。 肚臍這里再給一部分藥物。效果還要再上一層樓。事實上,我治療一些嘔吐類疾病的時候,也是經常配合肚臍給藥: 以上醫案與肚臍給藥相關。 雖然似乎一些西醫的研究認為皮膚用藥吸收率很差,但是我給一些小朋友用這個方法,時不時還是能夠起到奇效的。具體是怎么回事有待高明候正! 開完之后,我還是感到心情沉重,我非常坦誠的告訴朋友我心中的擔憂: ![]() 但是這一次,處方與病機完美契合上了。外治法成功打開了局面—— 朋友用藥水給孩子擦拭身體,擦著擦著,就發現身體不那么滾燙了。 嘗試性把多出來的藥水給孩子吃了點,發現孩子竟然沒吐! 就這樣邊喝藥,邊擦拭中藥,體溫就順利降到正常,食欲也恢復了。 ![]() 我看了一下孩子的舌象,還是沒有完全復常,后續有待調理改善。 治療外感發熱需要定力,調理體質更加需要。沒有定力的話,往往左右搖擺,最后什么也得不到。 又是焦頭爛額 2025年2月17日,又治療了個令我頭疼的病例。 一個上海的老朋友家里的娃發燒、咳嗽,16日打吊抗生素之后惡心吐瀉、吃的飯都吐了。嘔吐之后,體溫從38升高到38.7℃,后面繼續攀升到39.5℃。 ![]() 刻下: 既不怕冷,也不怕熱。扇風扇也不怕風。 寶寶小,沒有描述這些信息。 咳嗽,有痰,氣促。 食欲不好、腹痛。 精神變差。 補充: 之前趁著B老師來上海出診的時候帶去看過,腹診有振水音,吃過半個月小劑量七味白術散調節脾胃。 ![]()
我思考了半天,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溫柔的透發肺中邪氣,同時又能夠保護脾胃? 忽然想到之前的病例,于是決定采用內外并治法: 外用:調胃桑菊飲化裁 桑葉15,菊花9,苦杏仁15,連翹3,薄荷9,桔梗6,炙甘草6,蘆根15,葛根24,黨參12,大米手抓一把,蟬蛻9(打碎),青蒿9,淡豆豉9,佩蘭24 煮35分鐘即可,煎好之后,用于泡腳,擦拭身體。 調胃桑菊飲是我的經驗方,具體為胡天雄和中解表湯與吳鞠通桑菊飲的合方化裁,解析如下: 老人發燒、紅色舌苔、眼眶發脹、過量服用補腎藥:辛涼透熱一劑愈 小孩反復高燒39℃、癱軟在床、輕微抽動,精確用藥半劑熱退人安 在此之前我也使用過桑菊飲熏蒸的方法治療過嚴重的咳嗽: 同時我配合內服藥物保護脾胃的方法: 內服 蠶砂18,竹茹9,陳皮9,枇杷葉9,焦三仙各9 和胃消食,減輕脾胃負擔 蠶砂、竹茹、陳皮這三寶,請大家看之前的醫案: 流感發燒38℃、上吐下瀉、一天無法進食、全身酸痛:經方覆杯而愈 這種內外并用的方法,我在之前醫案的末尾講過: 由于這位朋友真的是非常非常著急,孩子體溫一往上升,她就會慌亂無主。 所以我就把之前的病例講給她聽(即本文第一段的醫案),一定要保持定力: ![]() 一著急真的好容易壞事啊! 家長著急的時候,我心里也急。但是家長能慌,我是不能慌的,我只能壓著。此中壓力,諸君應該能夠理解。 這也是為什么不太熟的人找我看小孩子發熱,我要是看到孩子家長急的不得了,我一般都選擇推辭。 因為壓力會傳遞,著急會壞事。壞了事之后,我心里也難受。 所幸的是,藥后效果蠻好,這位朋友也是一改昨日之愁容,高興的不得了,忍不住哐哐問我問題: ![]() 膩苔大退,然胃口不開,可以開始健脾胃治本了: ![]() 去掉外洗,改用培土生金法善后: 異功散合止嗽散加減 黨參4,生白術3,茯苓3,炙甘草2,陳皮4,炒白芍2,木瓜2,荊芥1,百部3,紫菀3,白前3,焦三仙各3 異功散與止嗽散治療脾胃不足的咳嗽,這個沒啥說的,常規操作而已。 在健脾胃的藥方里頭加入酸味的白芍、木瓜,這是學習葉天士、王孟英等人的方法,健脾胃的同時不忘制肝,起效更速。 用藥劑量非常小,不給脾胃增加負擔。平淡中見神奇。 小小總結一下 胡天雄老先生的和中解表湯是真的非常精妙的處方,方子里頭大部分藥物的味道都比較淡,聞到藥味就想惡心嘔吐的孩子服用此方一般是不會吐的。 不過如果惡心嘔吐劇烈的話,也可以像我一樣嘗試內外并用的方法。 方子里頭的黨參、甘草、大米,都是非常平和的健胃藥物,而且都味甘多津,健胃的同時還能復津液。 使用這張方子的時候,主要把握住的病機就是脾胃虛弱、津液大量丟失、無法正常作汗、以至于病邪內陷。 如果舌苔比較厚膩,而口唇臉部的皮膚干燥脫屑,是為濕邪盛、津液虧。 此時把芳香化濕的石菖蒲、佩蘭等藥與復津液的和中解表湯并用,并不會起沖突。 如果病邪在肺的情況比較明顯,要配合透發肺中邪氣的方法。 不只是桑菊飲之辛涼透熱,諸如杏蘇散之溫散亦可,隨病機用藥為優。 昨天我還看到一則不錯的醫案,也是和中解表湯法,很棒的思路,可供參考: 《發熱案例一百篇》之案例五,反復發燒十幾天,疑似猩紅熱,詳細辨治成功退燒。 最后再說一句,治療外感發熱病確實是一件比較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大都要求我們速效,甚至覆杯而效。 如果這個發燒伴隨誤治,那一劑熱退的難度就會往上翻幾番,這個時候不只是要治病,還要救誤。一劑藥里頭要把各種情況全部考慮到,分清其輕重緩急,然后處方,方能得神效。 著急上火的家長有時候是不太講理的,在下也有數次遭人毀謗的經歷,想來也是令人神傷。 后面發現那些心態比較佛系平和的家長,治療其子女發熱往往省心省事,平素相互知根知底,遣方用藥也沒啥壓力。所以許多孩子的外感病我后面都婉拒了,也是卸下許多重擔。 若是初入醫林的小友,多治療親戚朋友家的小兒發熱為好,可省許多事。此為經驗之談也。 ![]() 警告: 文中涉及所有的思路與方劑都是為中醫同仁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人士請勿私自試藥,否則后果自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