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財不入臟門”,家里打掃的干凈整潔,好運自然就來了,反之,家里雜亂不堪,容易匯集陰氣,福氣就沒了。雖然這種說法帶點迷信色彩,但是不無道理,屋子是否干凈,給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樣;而喜歡打掃的人,他們的狀態(tài)、生活也都不一樣,他們大多活成了下面這樣,你還別不信。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對比,有一位73歲老太太的家一塵不染,極簡、原木風格的家,讓人感覺非常舒服。家里所有桌子上都沒有雜物,也沒有“花開富貴”的裝飾畫,更沒有用各種布蓋東西;家里的各個角落,擺放的是不同樣式的綠植,床單被罩沒有一點褶皺,東西按類收納,擺放得整整齊齊。再看73歲老太,衣服很樸素,沒有乍眼的大花,顏色也不是花花綠綠,讓人感覺特別親切,她的精神狀態(tài)好的不像這個年齡的人。而上海的一名女子,出門打扮的光鮮亮麗,但家里臟亂差,如同豬圈;沒有扔掉的外賣盒子,滿地都是,垃圾成堆,臟衣服也扔的到處都是,她回到家就覺得莫名的煩躁,本來上一天班身體就很累,這下心更累。對此,日本個人能量咨詢師舛田光洋在《掃除力》一書中提到:“房間就是能量場。” 他認為臟亂的房間會釋放負能量,抵消人的正能量,這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就會萎靡不振、郁郁寡歡;相反,整潔干凈的房間,則會提升人的精神狀態(tài),消除負能量。所以,不要小看打掃房間的習慣,無形中改變了人的精神面貌,讓你身心愉悅,同時擁有超脫不凡的氣質;這種魅力能夠抵擋歲月的侵蝕,讓你優(yōu)雅的老去。喜歡把家里打掃干凈的人,往往最懂得生活,也最熱愛生活,更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就像作家畢淑敏所說,“生活需要儀式感,平凡的日子需要一束光。” 認真打掃房間,體現的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而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是什么態(tài)度,它就會以同樣的態(tài)度回饋你;若你不喜歡打掃房間,雜物和灰塵也會成為你心中的“垃圾”,你會因雜亂而焦躁不安,長此以往,這日子就如同溫水煮青蛙,漸漸磨滅你的斗志。這些垃圾不僅讓你的生活蒙上一層陰翳,也讓你的內心照不進陽光,活在黑暗中的人,又怎么會快樂?頹靡的狀態(tài),身邊人都會感到壓抑,逐漸疏遠你,你情緒就會更加低落,心情不好就懶得收拾屋子,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黃帝內經》有句話說得好,“人因宅而立,人因宅而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 意思是說人和住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彼此互相影響,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能帶來好運,臟亂的環(huán)境則會招來霉運和不幸?。因此,你想要生活變得順遂,一定要養(yǎng)成打掃房間的好習慣,好好熱愛生活,享受當下,時間久了,你就會發(fā)現,人生也沒那么苦。如果你仔細觀察喜歡打掃房間的人,便會發(fā)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心理健康、情緒穩(wěn)定,面對困難,總是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相反,家里臟兮兮的,這類人的情緒都不太穩(wěn)定,就像定時炸彈,一點就著。其實,道理很簡單,打掃房間非常考驗人的耐心,沒有耐心的人,經常是半途而廢,或者直接就破罐子破摔。日本整理專家近藤麻理惠提出了“整理即療愈”的觀點;她認為,這類人將打掃看成發(fā)泄情緒、與自我對話的過程;對物品進行“斷舍離”,有助于卸掉自己的情緒負擔,清走垃圾同時,自己會發(fā)自內心的感到輕松。這樣一來,打掃房間就不再是一件累人的事情,而是一件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情,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誰又能拒絕呢?喜歡打掃房間的人,他們生活永遠充滿陽光,以最飽滿的狀態(tài)迎接未來,面對生活的風浪從容不迫,所以,他們就活成了我們想要的樣子。因此,從此刻開始,你也行動起來,給家里來一次大清掃,做個徹底的“斷舍離”,相信好運、福氣都不請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