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涔汐看到這個標題,大家是不是思考這個兒子是不是重病了啊?非也。 話說我昨天刷到一個視頻,一個大媽哭訴自己比黃連還苦的日子。
因為他們催著兒子結婚,兒子好不容易結婚了,后來丟了工作,就整天在家打游戲刷手機,老婆覺得跟這種男人在一起沒有希望了,好聚好散。 這老兩口不能見著好不容易兒子娶到的媳婦,小兩口勞燕分飛啊,就妥協說:我們老兩口出去工作,攢錢供著你們。 以此來幫助兒子維持著婚姻。 大媽哭訴:
網友們評論:這哪里是養兒子,這是供祖宗啊。 無獨有偶,我跟大家分享找我咨詢親子關系中,這類案例實在太多,他們共性就是:
這父母受不了啊,眼看著孩子大學畢業,本來應該闖事業的年齡,白天睡不醒,晚上打游戲刷手機,過著晝夜顛倒頹廢的日子。 老兩口身體是一年不如一年,想攢點兒養老錢比登天都難啊。 而且這種案例還比比皆是,為什么你養出來的孩子連自力更生都難呢? 逃避型人格 這幾天我遇到幾個這樣的案例,清一色大學生出校找工作。 干了幾份工作不滿意,就甩手不干了,待在家幾年不融入社會,后來慢慢發展成越來越討厭跟人打交道。 前幾天,一個媽媽極度焦慮說:
我回答:
這也是給我們家庭教育敲一個警鐘:
要不然孩子長大了就如同這些案例,工作遇到一點困難就撂挑子不干了。 沒有家庭責任感 我繼續分享近期咨詢的個案,這個媽媽呢在工廠打工,爸爸前幾年因為腦梗搶救再加上后期康復把家底耗空了。 兒子大學畢業快3年了就是不工作,而家里又急需用錢。 兒子整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刷手機,頭發長過肩膀,媽媽氣頭上說:
典型的就是他的兒子沒有家庭責任感,父母一把年齡還在打工養著他,他身強力壯躺在家刷手機。
沒有家庭責任心的孩子,就只顧著自己爽,我咋開心我咋來,我5年,10年不工作就在家躺著我就舒服。 你是舒服了,可是苦了父母還要辛苦賺錢養你啊。 你的舒服是建立在父母的痛苦之上。有本事你自食其力,不用年邁的老父母養著。 所以沒有家庭責任心的孩子,普遍極度自私,眼里沒有父母。 抗挫折力差,怕吃苦 其實并不是現在工作難找,而是錢多活,兒少離家近的工作少。 今年又有1000多萬的高校畢業生進入社會,哪里有這么多好工作就等著你呢? 《天道》中丁元英有這么一句話:
你的能力不如人,學歷不如人,人脈不如人,資源不如人,年紀輕輕再沒有一點兒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堅韌不拔的態度,哪里還有你生存的空間呢? 所以年輕人就業難,難在哪里?不是難在沒有工作,而是難在高不成低不就。
你說你是普通本科人家還是211本科,你說你是211本科人家還是碩士,你說你是碩士人家還是博士。 所以,我勸年輕人如果你在學歷、能力、資源上競爭不過別人的時候,那就放下心氣,先學會融入社會,社會才是最好的大學。 在社會中去歷練,學會工作能力、社交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管理能力等等,拿著寶貴的時間上好社會大學,然后再一步一步往上走。 而不是貪心:
這個時代哪里還有穩定的飯碗就等著你呢? 這就是家庭教育第三大坑:
窮人家的孩子,父母卻怕孩子吃苦捧著養,這是典型坑娃。 看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我把家庭教育的坑都給大家總結出來了,希望各位父母們引以為戒,不要在養老的年齡還在養巨嬰,做好家庭教育這是在投資晚年的幸福啊。 孩子小時候沒有教育好,父母的晚年簡直在受罪。 作者簡介:張涔汐,青年作家,代表作《你的努力,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頭發雖長見識不短,深度剖析復雜的人性,犀利的解密職場的認知大坑,歡迎關注@我是涔汐,公眾號(id:zhangcenxi99),一個讓你增值的地方, 個人微信:zhangcenxi9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