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現代印壇,“北齊南鄧” 的美譽早已刻入金石 —— 齊白石以單刀快意稱雄,鄧散木則憑鐵筆沉雄立足。這位原名鄧鐵、字鈍鐵的上海印人,別號 “一足”,齋名 “廁簡樓”,一生橫跨書、畫、詩、印四域,真草篆隸皆精,四十余年治印五千余方,成譜五十余冊,堪稱藝壇 “全能型巨匠”。?
他早年得李肅之啟蒙,后拜趙古泥、蕭蛻庵為師,中年后掙脫師門桎梏,晚年變法更見鋒芒。本次精選的朱文印作,正是他掙脫藩籬后的巔峰之筆,每一方都凝結著生命淬煉后的力量。?
彼時的鄧散木,歷經人生跌宕:精神上的風雨、動脈硬化截去左腿的劇痛、右腕傷筋難執刀的困境,并未磨去他的鋒芒。他以錘代筆,以鑿為刀,在石上鑿刻出比年少時更熾熱的生命力。這些朱文印,便是他 “剩有未干江河筆,衰年報國有余情” 的最好注腳。?
觀其晚年朱文,如見老將披甲:?線條堅卓如屈鐵,卻暗藏彈性,似拉滿的弓弦蓄勢待發;打破 “橫平豎直” 的陳規,字勢或欹斜如風中勁松,或疏朗若寒潭映月,看似不講章法,實則 “亂中有序”——“虛處見氣,實處見力” 的布局,讓每一寸空間都在呼吸。?
“真” 與 “純” 是這些印作的靈魂: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炫技的繁復,只有刀痕與石質硬碰硬的坦誠。筆意與刀味熔于一爐,篆法與情感渾然一體,于剛猛中見天真,于蒼勁里顯赤誠,恰如他 “幸霸氣堂堂在,一足猶堪抵十夫” 的自況,在方寸間立起一座不屈的藝術豐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