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查出癌癥,家人就像天塌了一樣?其實,有些癌癥并沒有那么“兇”,別讓“癌”這個字嚇破了膽……有些癌癥雖名為“癌”,實則“溫和”,只要合理治療,壽命幾乎不受影響。 中國的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癌癥早已不是“罕見病”。然而,談癌色變卻成了普遍現象。這種恐慌,不僅源自對疾病的不了解,更源于對“癌”這個字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癌癥都會迅速奪走生命。在現代醫學的幫助下,一些癌癥完全可以“帶瘤生存”,甚至“和平共處”大幾十年。 癌癥不是“死刑”,這7種癌癥請別太慌首先必須明確,癌癥是一大類疾病的統稱,而非單一病種。不同的癌癥,惡性程度、發展速度、對壽命的影響差異極大。 以下這七類癌癥,醫學上普遍認為其發展緩慢、惡性程度低、治療手段豐富、長期生存率高。當然,并不意味著可以掉以輕心,而是說,這些癌癥一旦確診后,不必過度恐慌,積極治療和科學管理,幾乎不影響壽命。 甲狀腺乳頭狀癌:最“溫和”的癌癥之一甲狀腺癌中,乳頭狀癌占比最高,超過80%。它的特點是發展緩慢、極少遠處轉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2023年發布的數據顯示,甲狀腺乳頭狀癌的10年生存率超過95%。
患者起初驚慌失措,但醫生建議她不急于手術,而是先觀察。5年過去,腫瘤幾乎沒有變化,生活質量良好,和正常人無異。 這類癌癥即使不手術,也可以通過“主動監測”(Active Surveillance)進行管理,避免過度治療。只要定期復查,配合醫生建議,患者幾乎可以像健康人一樣生活。 前列腺癌:慢得像“老牛拉破車”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見的癌癥之一,尤其在70歲以上人群中更為多見。和很多兇險的癌癥不同,前列腺癌生長速度極慢,有些患者終其一生都不需要治療。 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專家指出,低危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高達98%以上。在臨床中,對于早期、低風險的患者,醫生多建議采取“觀察等待”策略,而非立即手術或放療。 一句俗語說得好:“病是找的不是命,是心態。”前列腺癌就是典型的“慢性癌”,如果不是惡性程度高,很多人甚至是“死于別的病,活過癌癥”。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可以“帶瘤生活”幾十年這種病雖然名字里有“白血病”三個字,但它和急性白血病完全不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是一種進展非常緩慢的血液病。很多患者確診后,十幾年都無需治療,只需定期復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數據顯示,部分CLL患者20年都未出現明顯癥狀,生活質量幾乎不受影響。
這類白血病的治療目標不是“根治”,而是“長期控制”,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管理即可。 基底細胞癌:皮膚上的“小惡魔”,嚇人不傷命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癌的一種,常見于面部、頸部等陽光照射部位。它的特點是局部侵犯性強,但極少發生遠處轉移。也就是說,它“嚇人不致命”。 國家癌癥中心的數據顯示,基底細胞癌的治愈率超過95%,通過手術切除通??梢酝耆斡?。即使復發,也很少影響壽命。 醫生常戲稱它為“最懶惰的癌癥”。只要發現及時、處理得當,一般不會造成嚴重后果。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早發現早處理,避免反復就是關鍵。 原位癌:癌前病變,不是真正的癌原位癌是指癌細胞尚未突破基底膜,未侵入周圍組織。常見于宮頸、乳腺、膀胱等部位。只要發現及時,治療后幾乎不會復發,生存率接近100%。 2022年中國婦幼健康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宮頸原位癌患者經宮頸錐切手術后,五年生存率達99%以上。 這就像是“在門口徘徊的小偷”,還沒進屋,就被發現了。如果處理及時,完全可以“杜絕于未然”。因此,定期體檢尤為重要,尤其是女性的宮頸篩查和乳腺檢查。 睪丸癌:年輕男性也不必驚慌聽到睪丸癌,很多年輕男性第一反應是“完了,不光是命沒了,連男人也當不成了”。其實,這種癌癥的治療效果非常好。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泌尿外科數據顯示,睪丸癌早期發現后,五年生存率超過95%。即便出現轉移,通過化療也能得到良好控制。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于美國自行車冠軍阿姆斯特朗,他在患睪丸癌、已有肺部轉移的情況下,接受積極治療后不僅康復,還贏得了多次環法冠軍。 當然,前提是早發現、早治療,不能害羞不就醫。 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最高的淋巴瘤淋巴瘤分為霍奇金和非霍奇金兩類。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極高,聯合化療和放療后,長期生存率可超過90%。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一項研究指出,30歲以下患者的治愈率甚至接近100%。這類癌癥對化療高度敏感,治療反應好,預后優。 所以,即使確診霍奇金淋巴瘤,也不必悲觀,科學治療是關鍵。 癌癥不可怕,怕的是諱疾忌醫醫生常說:“發現得早、治療得好、心態放平,癌癥也能變成慢性病?!痹谂R床一線,每天都能看到無數患者在“與癌共舞”的路上活出了精彩人生。 不可否認,癌癥這個詞讓人恐懼。但真正要命的,不是癌癥,而是對癌癥的誤解與恐慌。很多人一聽“癌”,就放棄治療、情緒崩潰,反而讓原本可以控制的病情惡化。 健康生活,是防癌的第一步![]() 雖然上述這幾種癌癥“溫和”,但并不等于可以掉以輕心。定期體檢、健康飲食、規律作息、戒煙限酒、適量運動,這些最基礎的健康習慣,才是遠離癌癥的根本。 醫生的責任,不僅是治病救人,更是普及科學、打破偏見、消除恐慌。希望這篇文章,能讓更多人重新認識癌癥、理解癌癥、戰勝癌癥。 別讓“癌”成為心靈的牢籠。只要科學面對,理性治療,有些癌癥不過是“紙老虎”,嚇得人半死,實際上并不可怕!
|
|
來自: 新用戶64671279 > 《癌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