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橫畫抗肩的歷史演變 橫畫抗肩的審美價值是在書法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最初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以及大篆、小篆等都沒有抗肩的概念。直到西晉陸機的《平復帖》和王羲之的楷書橫畫開始出現抗肩現象,到唐時橫抗肩成為楷書的法度,尤其在歐陽詢的《九成宮》等作品中表現尤為明顯,抗肩成為了一種普遍的美學追求。 ![]() 橫畫抗肩可以根據其傾斜程度和在字中的位置分為不同的類型。橫畫的抗肩也有其特定的規律。在書寫含有多個橫畫的字時,需要根據橫畫的長度和在字中的位置來調整抗肩的程度例如,長橫、中橫和短橫在抗肩上有不同的要求。短橫和中橫在結字中一般抗肩稍大;長橫一般用在一個字的底部,對上面的部件有托舉作用,整體呈平勢,一般抗肩角度為5度,后半段要變平;短橫角度大,一般抗肩角度為10度以上,長橫角度小,一般抗肩角度為5—10度以上,越靠上抗肩斜度越大,越靠下抗肩斜度越小。 當一個字中橫畫下面為斜鉤、戈鉤、斜捺、右點、豎彎鉤時,上面的橫畫抗肩要盡量大,有的抗肩角度20-30度。 1、戈鉤為第一主筆,遇橫斜短,短橫遇戈鉤,橫畫抗肩角度要加大。 ![]() 1、短橫遇戈鉤,橫畫抗肩角度要加大。 2、戈鉤是第一主筆,要寫長,起筆較高,收筆較低,鉤向上。 3、點如高山墜石,在戈鉤起筆和短橫收筆連線之外。 4、撇靠上,橫撇分戈鉤2:2;3黃金分割,戈鉤分橫3:2黃金分割。 5、主筆突出,斜中取正。 ![]() 1、短橫遇戈鉤,橫畫抗肩角度要加大。 2、單人旁寫窄寫短,為右部戈鉤,預留較大空間。 3、主筆戈鉤挺拔要寫長,起筆較高,收筆較低,鉤向上。點如高山墜石,在戈鉤起筆和短橫收筆連線之外。 4、短橫靠上,橫撇分戈鉤2;3黃金分割。 5、左收右放,左窄右寬,左矮右高。 ![]() 1、短橫遇戈鉤,橫畫抗肩角度要加大。 2、橫、口、提平行抗肩等距,首橫起筆較低,寫窄寫短,為戈鉤預留較大空間。 3、主筆戈鉤挺拔要寫長,起筆較高,收筆較低,鉤向上,點在橫外。 4、短橫靠上,短橫和短撇靠上,橫撇分戈鉤2:2;3黃金分割。 5、中宮收緊,主筆突出,左收右放。 ![]() 1、短橫遇戈鉤,橫畫抗肩角度要加大。 2、橫、提平行抗肩等距,首橫起筆較低,工寫窄寫短,為戈鉤預留較大空間。 3、主筆戈鉤挺拔要寫長,起筆較高,收筆較低,鉤向上,點在橫外。 4、短橫靠上,橫撇分戈鉤1:2黃金分割。 5、中宮收緊,主筆突出,左收右放。 ![]() 據統計,90%新入學小學生不會寫字。一、二年級是練字的黃金階段。練字入門,刻不容緩。與其后期矯正,不如現在開始。 洛陽一手好字藝術中心,專注于中小學生書法藝術培訓,練字就來一手好字,一次正確的選擇大于百倍的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