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懶,所以我只靠最簡單的方法做電商?? 我做電商這三年,總有人追著問運營秘訣。說實話,每次被問都挺不好意思的,因為我這抖店干得實在“不地道”——別人熬夜做表格算數據,我卻天天想著怎么偷懶摸魚,結果店還真就這么活下來了。 懶人的第一個秘訣:選品只看“別人嚼過的饃”。我從不在選品上費腦子,每天花10分鐘翻抖店熱榜,只盯著前20名的品看。不是照搬,是看這些品的“變種需求”。比如去年夏天冰絲袖套賣爆,別人都跟著進貨,我琢磨著“開車的人戴冰絲袖套怕滑”,就找廠家加了防滑硅膠,定價貴3塊,照樣賣爆,三個月出了5萬單。他們算轉化率、點擊率,我只看“熱榜品有什么小缺點”,改一點就是新機會。懶的本質,是不做重復勞動,撿現成的風口改改就行。 運營上,我懶到連推廣都省了。別人投千川、做直播,我就靠“自然流量三板斧”。標題只寫“產品名+核心賣點+人群”,比如賣中老年運動鞋,標題就寫“媽媽鞋 軟底 防滑 散步不崴腳”,關鍵詞直接懟滿;主圖只拍三張:產品全景、細節特寫、真人上腳,不加花字濾鏡;詳情頁就列5條:材質、尺碼、售后、好評截圖、優惠活動。就這簡陋的頁面,我家的自然流量占比常年在80%以上。有次平臺小二來看店,說“你這頁面太糙了”,我算筆賬:優化頁面要請美工,每月多花3000,現在自然流量夠賣,何必花這錢?運營的懶,是只做“不得不做的事”,多余的動作全砍掉。 客服這塊,我懶到讓客戶“自己解決問題”。別人雇三個客服輪班,我就設了個自動回復:“尺寸表在詳情頁第3張圖,簽收后7天可退,快遞單號查訂單頁”。剛開始投訴率有點高,我加了個動作:每天花1小時翻差評,把高頻問題補進自動回復。現在客服投訴率從15%降到3%,每月省6000人工費。有個客戶在差評里說“沒找到退貨地址”,我直接把地址印在快遞單上,后來這問題再也沒出現過。懶不是甩鍋,是把客戶常踩的坑提前填上,讓他們不用找你。 最懶的是庫存,我從不囤貨。跟5個廠家簽了“代發協議”:客戶下單,我轉發訂單給廠家,廠家直接發貨,我賺差價。有人說“代發利潤低”,我算過:囤貨要壓資金,賣不掉還虧,代發雖然每單少賺2塊,但沒風險。去年冬天賣羽絨服,別人囤了5000件,天冷得晚,壓了3000件虧慘了。我一件沒囤,客戶下單多少發多少,雖然每單只賺15塊,但賣了2000件,凈賺3萬,比囤貨的還多賺1萬。庫存的懶,是不跟風險較勁,用別人的倉庫賺自己的錢。 別人做電商累,是因為把簡單的事搞復雜了。他們研究算法、追熱點、搞私域,我就守著“熱榜選品、簡陋頁面、代發庫存、自動客服”這四樣,三年下來,小店月銷穩定在30萬,凈利潤6萬,比那些天天熬夜的同行還輕松。 做電商的本質,不是比誰勤快,是比誰能找到“不勤快也能賺錢的規律”。熱榜已經告訴你客戶要什么,廠家已經幫你備好貨,平臺已經給了流量,你非要自己再折騰出一堆事,不累才怪。 懶人做電商,就記一句話:別人嚼過的饃,熱乎的,拿過來吹吹就能吃,別非要自己蒸一鍋。省下來的時間,躺著不好嗎? |
|
來自: yaoqianghao > 《元宵節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