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子光:干咳止咳方 【組成】罌粟殼、五味子、杏仁各15g,川貝母、甘草各10g 【范圍】干咳無(wú)痰,頻咳不止,影響休息者。
2、郭子光:咽喉干咳止癢湯 【組成】蟬蛻10g,防風(fēng)10g,僵蠶10g,桔梗10g 【范圍】咽喉癢,干咳不止
 3、朱良春:久咳丸 【組成】五味子50,罌粟殼600,枯礬30,杏仁72 【范圍】做丸凡慢性氣管炎久咳不已者,用之多笑
4、朱良春:止嗽?? 【組成】蜂房3g,雞??1只 【范圍】百日咳及慢性支氣管炎久咳不已而痰少者
 5、任繼學(xué):自擬治久咳方 【組成】海蛤粉10g,青黛3g,金蕎麥15g,金蓮花6g,瓜蔞仁15g,百部3g,防風(fēng)2g,干姜3g,天冬9g,玄參9g,杏仁3g,枳殼10g,紫菀3g。 【范圍】久咳不愈
16、朱良春:油松節(jié)止咳方 【組成】油松節(jié)20~30g 【范圍】慢性支氣管炎,癥見(jiàn)咳嗽久久不愈
 6、周仲瑛:肺炎初期方 【組成】豆豉9g,薄荷3g,荊芥9g,桑葉9g,菊花9g,金銀花9g,連翹9g,桔梗3g,牛蒡子6g
7、周仲瑛:肺炎中期方 【組成】麻黃6g,杏仁9g,甘草6g,石膏30g,知母9g,黃芩9g,竹葉6g,蘆根30g,魚腥草15g,金銀花9g
 8、周仲瑛:重癥肺炎方 【組成】黃連6g,黃芩9g,金銀花12g,連翹9g,牡丹皮9g,赤芍9g,郁金9g,遠(yuǎn)志6g,天竺黃9g
9、周仲瑛:慢性支氣管炎方 【組成】蜜炙麻黃5g,杏仁10g,桔梗3g,生甘草3g,法半夏10g,陳皮6g,浙貝母10g,前胡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佛耳草12g,澤漆12g,炙百部10g
 10、郭子光:頓挫喘咳方 【組成】全蝎10g,僵蠶15g,地龍15g,麻黃10g,杏仁10g,炒白果15g,防風(fēng)15g,蟬蛻15g,瓜蔞殼15g,薤白20g,法半夏15g,甘草10g 【范圍】咳喘并作、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發(fā)作期
11、郭子光:三陰固本方 【組成】蛤蚧2對(duì),冬蟲夏草20g,煅紫石英60g,胡桃60g,沉香30g,川貝母30g,五味子50g,山茱萸50g,枸杞子50g,白術(shù)50g,巴戟天50g,熟地黃50g,甜杏仁50g,茯苓50g,炒白果仁50g,京半夏50g,人參50g,黃芪100g,桑白皮100g,山藥100g,炙甘草40g。 【范圍】咳喘病緩解期、間歇期
 12、鄧鐵濤:外感咳嗽方 【組成】金銀花15g,桑葉10g,連翹10g,玄參10g,百部10g,冬瓜仁6g,葦莖30g,千層紙10g,仙鶴草15g,芒果核30g,薏苡仁30,甘草5 【范圍】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屬內(nèi)熱者
13、鄧鐵濤:肺炎咳嗽方 【組成】百部10g,紫菀10g,橘絡(luò)10g,海浮石10g,冬瓜仁10g,杏仁10g,五爪龍20g,蘇子10g,萊菔子10g,甘草5g。 【范圍】咳嗽。
 14、鄧鐵濤:治咳自擬草藥方 【組成】鮮鵝不食草50g,鮮黃皮樹(shù)葉50g,鮮鳳尾草20g,鮮崩大碗50g,鮮車前草50g,鮮蘇葉10g,馬勃1g。 【范圍】咳嗽痰稠
15、朱良春:止嗽散加減 【組成】桔梗30g,前胡30g,甘草30g,紫菀30g,荊芥30g,陳皮30g,百部30g,生萊菔子60g(研),枇杷葉60g(去毛,包煎),魚腥草60g,生蘿卜汁60g。 【范圍】外感、內(nèi)傷等各種咳嗽。
 17、朱良春:清肺定咳湯 【組成】金蕎麥20g,魚腥草15g(后下),白花蛇舌草20g,天漿殼12g,化橘紅6g,蒼耳子10g,枇杷葉10g(去毛,包煎),生甘草5g。 【范圍】支氣管炎、肺炎久咳而偏于痰熱者。
18、朱良春:五子鎮(zhèn)咳湯 【組成】天竹子6g,白蘇子6g,車前子6g,甜葶藶子4g,六軸子1g,百部8g,甘草3g。 【范圍】頓咳,百日咳又名頓咳,較為頑纏。
 19、朱良春:清肺解毒湯 【組成】板藍(lán)根、大青葉、魚腥草、白花蛇舌草、金銀花、山海螺各15g,蒸百部、炒僵蠶、玄參各8g,甘草3g。 【范圍】腺病毒性肺炎,
20、朱良春:化痰定咳湯 【組成】金蕎麥20g,白花蛇舌草30g,蔓荊子20g,魚腥草20g,天竺子10g,天漿殼10g,化橘紅8g,甘草8g。 【范圍】急性支氣管炎,久治未愈
 21、朱良春:三百湯 【組成】百合15g,百部10g,白及10g,參三七6g,花蕊石9g,茜草15g,黛蛤散6g。 【范圍】支氣管擴(kuò)張
22、朱良春:自擬支氣管擴(kuò)張散劑 【組成】川百合、白及、蒸百部、花蕊石、海浮石、鐘乳石、炙紫菀、制黃精各90g,北沙參60g,川貝母30g,化橘紅30g,參三七20g,懷山藥120g,甜杏仁60g,甘草20g。 【范圍】支氣管擴(kuò)張。
 23、任繼學(xué):寧肺止嗽湯 【組成】前胡15g,白前10g,桔梗5g,荊芥15g,百部15g,紫菀15g,款冬花20g,枳殼10g,杏仁10g,馬兜鈴15g,防風(fēng)15g,炙桑白皮25g。 【范圍】感冒后邪氣留連不凈所致喉癢,咳嗽
24、王綿之:治咳喘經(jīng)驗(yàn)藥組 【組成】炙麻黃3g,杏仁9g,桔梗6g。 【范圍】外感風(fēng)寒后肺失宣肅所致的咳嗽 
25、王綿之:自擬治支氣管擴(kuò)張膏方 【組成】龍眼肉120g,炙綿芪90g,北沙參90g,土炒白術(shù)72g,當(dāng)歸身75g,苦百合90g,陳皮60g,桔梗30g,白茯苓120g,炒扁豆120g,炒五味子15g,炒酸棗仁90g,煨廣木香18g,白芍90g,炙遠(yuǎn)志45g,阿膠60g,生地黃120g。 【范圍】支氣管擴(kuò)張伴咯X者。
26、方和謙:杏蘇散加減方 【組成】蘇梗6g,桔梗10g,杏仁10g,前胡10g,陳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2g,炙甘草10g,薄荷5g(后下),炙桑白皮12g,炙紫菀10g,白前10g,炙百部10g,荊芥5g,酒黃芩3g。 【范圍】秋燥咳嗽,癥見(jiàn)咳嗽、口干咽痛、咳吐黃痰等。
 27、方和謙:自擬和肝湯 【組成】當(dāng)歸10g,白芍10g,柴胡10g,薄荷6g,蘇梗10g,香附10g,人參10g,白術(shù)10g,茯苓15g,甘草10g 【范圍】肝氣犯肺之咳嗽。多于生氣或郁悶后發(fā)作咳嗽
28、方和謙:止嗽散加減 【組成】荊芥6,紫菀10,白前10,百部10,杏仁10g,桔梗10,陳皮10,蘇梗6g,魚腥草15g,前胡6g,桑白皮15g 【范圍】咳嗽,癥見(jiàn)咳聲重濁,咽癢
 29、方和謙:治大葉性肺炎方 【組成】麻黃6g,生石膏30g,杏仁10g,炙甘草10g,金銀花15g,半夏10g,蘆根15g,淡竹葉6g 【范圍】大葉性肺炎
30、李振華:肺腎陰虛咳嗽方 【組成】蒸何首烏20g,生地黃15g,熟地黃15g,石斛15g,麥冬10g,山茱萸10g。 【范圍】肺腎陰虛之咳嗽。
 31、李振華:皂星片 【組成】皂莢12g,訶子、杏仁、蛤粉、百部、紫菀各30g,膽星、黃芩各15g。 【范圍】慢性氣管炎,咳喘痰多者。
32、張 琪:小柴胡湯加味 【組成】柴胡15g,半夏15g,黃芩15g,黨參15g,甘草10g,荊芥10g,紫蘇10g,杏仁15g,薄荷10g,麥冬15g,川貝母15g,北沙參15g,知母10g,生姜10g,大棗3 【范圍】咳嗽日久不愈
 33、張 琪:人參清肺湯 【組成】人參15g,炙甘草10g,知母15g,阿膠10g,地骨皮15g,桑白皮10g,杏仁15g,罌粟殼10g,烏梅10g。 【范圍】肺氣腫
34、張 琪:清肺湯 【組成】知母15g,麥冬15g,天冬15g,川貝母15g,黃芩15g,桑白皮10g,瓜蔞20g,半夏10g,杏仁15g,橘紅10g,枳殼10g,桔梗10g,生甘草10g。 【范圍】肺熱證,咳嗽聲高,咳痰黏稠或色黃
 35、張燦玾:清燥救肺湯加味 【組成】人參10g,枇杷葉15g,桑葉10g,杏仁10g,石膏30g,胡麻仁15g,阿膠10g,甘草6g,麥冬10g,天冬10g,知母12g,貝母6g,五味子6g 【范圍】肺燥咳嗽。癥見(jiàn)干咳少痰,痰黏滯不易出
36、郭子光:小陷胸湯加味 【組成】黃連6g,瓜蔞皮20g,法半夏15g,桔梗12g,杏仁10g,枳殼10g,浙貝母15g,金銀花10g,連翹15g,魚腥草30g,甘草6g。 【范圍】痰熱咳嗽,咳引胸痛者。
 37、路志正:潤(rùn)降止咳方 【組成】南沙參15g,麥冬12g,桃仁、杏仁各12g,炒蘇子9g,黛蛤散9g,炙百部9g,茅根、蘆根各15g,炙甘草6g。 【范圍】外感時(shí)邪咳嗽,遷延不愈,干咳少痰
38、 顏正華:外感久咳方 【組成】荊芥、桔梗、甘草、橘紅各6g,紫菀12g,百部、白前各10g。 【范圍】外感咳嗽,纏綿不愈。 
39、顏正華:肝火犯肺咳嗽方 【組成】桑白皮12g,地骨皮10g,黃芩10g,蘇子6g(打碎),杏仁10g(打碎),化橘紅10g,大貝母10g,紫菀12g,竹茹10g,黛蛤散15g,郁金10g,絲瓜絡(luò)10g。 【范圍】咳嗽證屬肝火犯肺,癥見(jiàn)陣發(fā)性咳嗽氣急
 40、顏正華:肺氣虧虛咳嗽方 【組成】人參6g(亦可用黨參15g代之),胡桃肉30g,白術(shù)12g,茯苓20g,炙甘草6g。 【范圍】內(nèi)傷咳嗽之肺氣虧虛型,以久咳、氣短、自汗、脈虛為主癥。
41、顏正華:瀉白散加減 【組成】桑白皮12g,地骨皮15g,甘草6g,粳米10g。 【功效】清肺,平肝,降火。 【范圍】肝火犯肺型以氣逆咳嗽
 42、顏正華:二陳加厚樸杏子湯 【組成】茯苓30g,半夏、橘紅、厚樸、苦杏仁各10,甘草6 【范圍】內(nèi)傷咳嗽之痰濕犯肺型
43、裘沛然:咳嗽經(jīng)驗(yàn)方1 【組成】桑白皮、制半夏、紫菀各15g,黃芩30g,麻黃9g,細(xì)辛10g,蟬蛻、僵蠶、干姜、柴胡、前胡各12g,川貝母6g,玉蝴蝶4.5g,生甘草20g。 【范圍】咳嗽(支氣管炎)
 44、裘沛然:咳嗽經(jīng)驗(yàn)方2 【組成】麻黃10g,細(xì)辛10g,生姜9g,干姜10g,牛蒡子10g,蘇子9g,萊菔子9g,葶藶子9g,川樸10g,枳實(shí)10g,前胡10g,全瓜蔞30g,黃芩30g,黃連6g,黨參30g,黃芪30g,麥冬15g,生地黃30g,大棗9g。
45、裘沛然:金水六君煎 【組成】熟地黃45g,全當(dāng)歸20g,廣陳皮9g,炙甘草、白茯苓、制半夏各15g。 【范圍】慢性支氣管炎
 46、郭子光:治熱痰自擬方 【組成】浙貝母10g,瓜蔞皮10g,天竺黃10g,竹瀝10g。 【范圍】熱痰,色黃、黏稠、難咳、腥臭。
47、郭子光:夏姜陳角藥方 【組成】半夏15g,干姜10g,陳皮15g。 【范圍】寒痰,痰色白、清稀、易咳、無(wú)腥臭者。
 48、張 琪:肺燥咳嗽方 【組成】地黃15g,玄參10g,麥冬10g,小薊10g,白茅根15g,藕節(jié)10g,瓜蔞15g,郁金10g,蘇子15g,甘草6g。
49、何 任:治內(nèi)傷咳嗽方 【組成】天冬10g,麥冬10g,桑葉10g,枇杷葉15g,桑白皮15g,黃芩10g,當(dāng)歸10g,川貝母6g,生甘草6g,茯苓12g,白術(shù)12g,炙百部15g 【范圍】久咳傷陰,陰虛火旺咳痰者。
 50、任繼學(xué):宣肺止嗽散 【組成】飯蒸百部25g,白前30g,紫菀30g,雞內(nèi)金20g,炙款冬花20g,馬兜鈴15g,瓜蔞仁15g,枳殼15g,桔梗15g,山楂、焦神曲、焦麥芽各10g,白果仁10g,貝母15g 【范圍】無(wú)寒無(wú)熱,咳嗽痰多,納呆之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