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中醫堂整理 





【名稱】 羊奶角角、牛皮消、軟毛牛皮消、祖馬花、趨姐姐葉、老牛腫 【來源】 為蘿藦科植物鵝絨藤莖中的白色乳汁及根。夏、秋間隨采乳汁隨用;根挖出后洗凈,曬干。 【原形態】 主根圓柱形,長約20cm,直徑約5mm,干后灰黃色。葉對生,薄紙質;葉柄長2.5-5cm;葉片寬三角狀心形,長4-9cm,寬4-7cm,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葉面深綠色,葉背蒼白色,兩面均被短柔毛,脈上較密。傘形聚傘花序腋生,二歧,有花約20朵;花萼外被柔毛;花冠白色裂片5,長圓狀披針形;副花冠二形,杯狀,上端裂成10個絲狀體,分為2輪;外輪約與花冠裂片等長,內輪略短;花粉塊每室1個,下垂花柱頭先端2裂。蓇葖果雙生或僅有1個發育,細圓柱狀,向端部漸尖,長達11cm,直徑約5mm。種子長圓形先端具白色絹質種毛?;ㄆ?/span>6-8月,果期8-10月。 【性狀】 根呈圓柱形,長約20cm,直徑5-8mm。表面灰黃色,平滑或有細皺紋,栓皮易剝離,剝離處顯灰白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黃色,中空。氣微,味淡。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山坡向陽灌木叢中或路旁、河畔、田梗邊。 資源分布:分布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河南及華東等地。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肝、脾、胃、腎經。 【功效】 為蘿藦科植物鵝絨藤莖中的白色乳汁及根。清熱解毒,消積健胃,利水消腫。 【主治】 用于小兒食積,疳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腎炎水腫及尋常性疣贅。 根:祛風解毒,健胃止痛。治小兒食積,用根5錢,水煎服。 乳汁:治尋常性疣贅。用莖內乳汁涂抹數次,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5g; 外用:取汁涂抹患處。 【處方】 1、《河北中草藥》:“(藤莖漿)外用治尋常性贅疣。” 治尋常性疣贅(刺瘊),取鮮羊奶角角莖漿涂患處。經數次涂抹后,疣贅層層自行脫落。 2、《全國中草藥匯編》:“根:祛風解毒,健胃止痛。治小兒食積。” 3、治母畜產后缺乳方:羊絡蔓角、兔子蔓、王不留行、黨參、當歸、甘草各適量。煎水取汁,拌料喂服(甘肅《中獸醫楊中齊經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