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花15年講完《資治通鑒》 現(xiàn)在已經堅持了6年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和我一起 《資治通鑒》第八十八卷 晉紀十 西晉·晉愍帝建興三年(癸酉,公元315年) 【原文】
【譯文】
【解析】 前兩天看一篇關于鄧公的文章,感嘆鄧公三期三落時的堅韌。 以前有網友問我,讀歷史、讀《資治通鑒》到底讀什么? 我覺得讀歷史最大的意義是研究人,歷史的本質是人構成的。 歷史中形形色色的人,就是我們研究的樣本。 研究這些古人,并不是研究他們怎么做,而是彼時彼刻,他們的心境心態(tài)如何。 我覺得,這才是讀歷史最大的意義。 回到正文。 陶侃,之前文章提到的,能打仗,人也不錯,算是西晉朝廷彼時少有的人杰。 郭德綱有句話說得好,能人背后有人弄。 彼時西晉南方勢力司馬睿信任的王敦,對陶侃既忌憚,又殺不得,于是就把陶侃給邊緣化了,讓他去廣州當刺史。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職場里面,領導對于刺頭下屬,只要不是觸及到核心利益,且如果處置會造成重大風險,一般都是高高掛起邊緣化,事少少的,錢一分不少,只要他不鬧事即可。 畢竟發(fā)的工資又不是領導自己口袋里面掏的。 這要放在官場上,處置的方式方法就更多了,比如你讓去新界守水庫、給你明升暗降、掉到養(yǎng)老部門蹉跎。 總之,想要收拾一個人,不見得一定要踢出局或物理消滅,趕他下桌,收走資源,消耗其時間,都是方法。 人與人的拉開差距的地方也在這里,不是你掉入低谷,而是你在低谷的時候做什么。 是抱怨、是憤怒,還是認命,亦或者等待,甚至掙扎。 陶侃選擇的是,搬磚。
讀歷史有個規(guī)律,你分析一個人做的事情,可以有兩個維度,一個是以結果為目的去分析,另一個是以過程為目的分析。 陶侃搬磚,有什么內涵? 我覺得有三層。 最淺的,就是搬磚鍛煉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司馬懿就是靠著身體好把曹魏的老臣都給熬的差不多。 再進一步,就是穩(wěn)定心智,如陶侃說的。
人閑是非多,倒不如說人一旦閑下來了,精氣神就會迅速流失,你想要再提起來,那可就難了。 陶侃怕自己日子太悠閑、太輕松讓自己喪失了進去的精氣神。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現(xiàn)在熱播電影《長安的荔枝》中的那個唐玄宗,天寶勵精圖治,開元就懈怠,結果就是奢靡享樂,等安史之亂爆發(fā),倉惶跑路哪有當年那個英姿勃發(fā)的李隆基? 我記得李雪健、張豐毅演的《荊軻刺秦王》,里面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橋段。 李雪健演的嬴政,每天都要被一個宦官問:嬴政,你忘了一統(tǒng)天下的大任嗎? 然后李雪健,撕心裂肺的吼道:嬴政,一刻也不敢忘啊! 這就是嬴政保持精氣神的方法。 具體的方法有很多,這里不去提。 而陶侃搬磚還有第三層含義。 陶侃雖然出身寒門,但他精通士族的玩法。 以前士族做官舉孝廉,后來舉孝廉也卷起來了,含金量降低。 于是士族又開始用輿論造名聲來玩,這就有點像4+4,因為你這樣玩要極強的家族人脈資源來托舉。 陶侃肯定是不想窩在廣州蹉跎,他想施展抱負,他也知道王敦不可能一直得勢,只要王敦熄火了,那么陶侃將來也就有機會了,而且北伐也必定是大勢所趨。 但關鍵的問題就在于,你怎么確保將來王敦下臺,新上來的能想得起你陶侃呢? 搬磚的最深刻意義就在此。 用一種類似行為藝術的方式,來給自己制造熱度名聲,讓在建康的那些老爺們知道有陶侃這號人,心心念念想北伐。 以前的單位,有個前輩很照顧我。 他早年間是下井礦工,他不想一輩子都如此,但他學歷也不行,你讓他去搞技術他搞不來,去搞管理他也不行,但是他知道,想要脫離這個環(huán)境,必須要讓上面的領導看到。 你覺得,他一個小礦工怎么讓上面的領導看到? 那個時候是90年代初,下礦的都是大老粗,你讓他們干事都是一把好手,但你讓他們寫文章、寫報告、寫報道,這些人就不行了。 于是我這個前輩,就在寫文章這塊下了狠功夫,后來真的給礦上的領導看中調入宣傳口,后來坐了辦公室,最后也走上了領導管理崗位。 而他當時的同時,依然在井下。 所以,要我說,陶侃搬磚的第三層含義,也是最重要的,讓人看到自己。 【閑扯】 你是不是相信是金子就會發(fā)光。 道理是沒錯,但你要搞明白,人們?yōu)槭裁茨茉谏暗[中找到金子? 因為金子率先展示出了自己的不一樣,讓人看到,而不是如大多數(shù)人認為的伯樂相馬一樣,等著伯樂發(fā)現(xiàn)。 現(xiàn)實生活,無論做生意、混職場官場,你想往上,你就必須要先讓別人看到你,知道你存在才行。 永遠、千萬不要有等別人來發(fā)掘你的想法,因為你等不起。 退一步來說,對于那些上位者、手握資源的人來說,你以為他們所認知的好苗子、可造之材,真一定是要有什么天賦異稟? 狗屁! 現(xiàn)實社會就是,資源風口機會之上,隨便放誰都能飛起來,在上位者手握資源者中,他們對于是誰、選誰,并沒有什么非誰不可。 職場里,你和說領導想進步,就是比那些等領導找談話的,更容易升。 娛樂圈,你敢晚上去敲導演的門,就是比那些矜持高傲的有更多出境和機會。 自媒體,你愿意露臉搞直播,就是比我這樣只碼字的賺的更多。 背后的邏輯是什么? 你能讓別人看到你,這就是一個亮點。 至于這個亮點是什么? 不是你的能力,也不是你做出了什么,而是你表露出了你想、你愿意、你要。 你會問,別人也是如此,為什么是我?或憑什么是我? 你克服了人性中的“我執(zhí)”,你把自己異化為某個目標的一部分,你不再如大多數(shù)普通人一樣,受到自己情緒、感覺而干擾。 或者說,因為你有“我執(zhí)”存在,有七情六欲,有個人情緒,你這個人復雜,不夠純粹。 可當你克服了我執(zhí),你反而簡單了,更為純粹。 這點才是最關鍵的。 推薦一個非常棒的深度歷史類公眾號,我也經常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