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今天咱們來聊聊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話題——五運六氣。別被這名字嚇住,其實它就是古人通過觀察天體運行,總結出來的一套關于天氣、健康和生活的規律。 跟五運六氣有關系的詞,有“運氣”,比如:我們常說的運氣好不好? 還有“走運”,就是走在五運六氣的規律上了,順勢之下,什么都好得。 還有更神奇的,就是人出生時的五運六氣的規律會影響人的一生,也算是天命的一種吧。 正是基于此,老祖宗會像我們看天氣預報知道明天會不會下雨一樣,他們用五運六氣來預測一年的氣候和健康趨勢。今年(2025年)是乙巳年,咱們邊講邊說,還能順道聊聊中國古代那些厲害的天文學知識! 一、五運六氣是什么?古代天文的落地應用 五運六氣,簡單來說,就是古人觀察天體運行怎么影響地球的氣候、植物生長還有我們人的健康。 為什么古人要觀察天體運行呢?其實是他們在尋找“大道”。而天體的運行是古人認為跟“大道”最接近的一個事物。請注意是最接近,但還不是哦。 而我們現在所說來源于《黃帝內經》,是因為天文學以前都是帝王掌握的,一般人不能掌握。而唐代五冰把五運六氣知識編到了《黃帝內經》里,而這部分天文學內容得以借醫學知識的身份留存了下來。 內經里面說“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意思就是五運六氣是宇宙陰陽法則的具體表現,是萬物生長死亡的規律。 天文背景大揭秘 古人可不是拍腦袋想出這套理論的!他們通過長期觀測天象,發現木星(歲星)繞太陽轉一圈大約需要12年,土星則需要30年。當木星和土星在天空中會合時,剛好每20年一次,這和咱們的“十天干”周期(10年)形成了奇妙呼應。就像2025年是乙巳年,乙屬金,但因為是“金運不及”,所以今年肺和皮膚容易受影響,得提前養養肺。 二、五運:五行的年度變化與天體密碼 五運,就是木、火、土、金、水這五種物質(想說的通俗點,也找不到更好的詞語表述,就先用著吧。)在一年中的強弱變化。每種物質管一年,我們叫它“中運”,也叫“主運”。比如,2023年是火運年,那這一年就可能比較熱;而2025年則是“金運不及”,金對應肺,所以今年呼吸系統可能更脆弱,容易咳嗽、鼻炎。 干支紀年:天文觀測的結晶 古人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化運,確定每年的五運屬性。這十天干可不是隨便定的,它們反映了日月五星的運行對地球的影響。比如2023年癸卯年,癸屬火,所以全年火氣偏盛;2025年乙巳年,乙屬金,但因為是“不及”,所以金的力量弱,對應的肺和皮膚容易受影響。 三、六氣:六種氣候的輪流值班與星宿關聯 六氣,就是風、熱、火、濕、燥、寒這六種“氣”。它們一年到頭輪流來,每種“氣”管四個月,我們叫它“主氣”。但是,每年還有一種“客氣”會變,引起一些異常的氣候。比如今年,上半年是“厥陰風木司天”,所以春天風特別大;下半年是“少陽相火在泉”,夏天會更熱,冬天可能是暖冬。 北斗七星:古代的“天氣預報員” 古人發現,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和季節變化直接相關!《鹖冠子》里說“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就是夏天,西指是秋天,北指是冬天。通過觀測斗柄的位置,古人不僅能定四季,還能細化到二十四節氣。比如《夏小正》就是以斗柄指向確定正月起始的,這可比現代日歷還早幾千年! 四、運氣交雜:天氣、人和疾病的關系 五運和六氣怎么影響我們呢?它們之間有生克關系。比如,運生氣,氣候就比較平和,人就不容易生病;運克氣,氣候就變化大,人就容易得急病;氣克運,就可能有局部災害,慢性病就多。 二十八宿:古代的“天氣預測圖” 古人把天空分成二十八宿,就像把黃道分成二十八個“星宿小區”。每個小區對應不同的天氣特征,比如“虛危室壁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通過觀測這些星宿的位置,古人能預測接下來的天氣變化。今年春天如果看到奎宿高掛,就說明要出太陽啦! 五、順運養生:跟著天體節奏來 知道了五運六氣,我們怎么養生呢? 看歲運定基調 今年是金運不及,濕可能不重,但燥氣盛,所以得防肺燥和肝火。平時可以泡點麥冬、百合喝,每周吃兩三次銀耳羹,潤潤肺。 看六氣調季節 初之氣(1月20日-3月19日):風寒交加,容易右脅冷痛、咳喘、鼻炎。這時候別急著脫棉衣,早上可以搓搓風池穴(后脖子),或者用點牛蒡子泡水喝,驅驅寒。 三之氣(5月21日-7月21日):風火相煽,熱得人心煩,容易心肺上火。這時候別熬夜,中午睡個午覺,可以泡點紫菀、菊花茶,清清肝火。 四之氣(7月22日-9月22日):濕熱交蒸,容易黃疸、浮腫。這時候多吃點薏仁、冬瓜,或者用澤瀉、山梔煮水喝,利利濕。 終之氣(11月22日-1月19日):暖冬氣候,容易溫疫流行。這時候別總待在暖氣房,多喝點梨湯、百合粥,潤潤燥,少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 重點人群特別提醒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今年肺虛,出門戴好口罩,家里可以放個加濕器,別讓空氣太干。 肝膽失調人群:風木旺,容易著急上火,每天散散步、練練八段錦,保持心情平和。 心血管疾病患者:夏天熱,冬天暖,都得注意清熱,可以泡點蓮子心茶,別吃太咸太油。 六、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智慧:五運六氣的底層邏輯 古人為了觀測天體,發明了好多厲害的工具!比如圭表,通過測量日影長度定節氣;渾儀,能精確測出星星的位置。這些儀器幫古人發現了天體運行的規律,最終總結出了五運六氣理論。 圭表:古代的“日歷制造機” 圭表由一根直立的“表”和一把水平的“圭”組成。正午時,表影投在圭上,古人發現夏至影最短,冬至影最長,于是定出了節氣。這可比現在的電子日歷環保多了! 渾儀:天體的“GPS定位儀” 渾儀能測出星星的經緯度,幫古人畫出了天體運行的軌跡。通過長期觀測,古人發現木星12年繞一圈,土星30年繞一圈,這些數據都融入了五運六氣的計算中。 結語:在宇宙節奏中安身立命 五運六氣不是玄學,它是古人通過觀測天體運行,總結出的生存智慧。就像《內經》里說的,“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意思就是養生治病要先看年份的氣候,不要違背自然的規律。今年金運不及,風木又旺,咱們就多潤肺、少生氣,跟著天地的節奏走,健康自然來! 希望大家都能像古人一樣,抬頭看看星星,低頭順順自然,過上健康又快樂的日子! 文中藥方、食療方、健身方均為交流討論使用, 如有身體有情況需要調理的, 一定要在專業醫生的辨證指導下應用, 切勿去擅自服用,以免耽誤病情! 我們建立了一個“易道醫武研修”的IMA知識庫,它是騰訊生態的軟件,可以有電腦版、APP版,還有微信小程序版。 可以看資料,也可以在知識庫里問中醫知識, IMA能夠調用混元大模型和DEEPSEEK大模型 在知識庫里的資料里查找答案。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掃下面的二維碼加入知識庫,共同學習研修。 大學通知書到手,這5+1件事必須立刻辦!別再傻等開學(家長必讀) 50歲才懂:那些掛在嘴邊的“笨道理”,藏著普通人最穩的破局路 三伏將至,能把身體寒氣排出來的30天!牢記“6做”“6不做”,遠離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