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納每日電訊7月24日訊:據路透社消息,加納土地與自然資源部部長埃曼紐爾·阿爾瑪·科菲·布阿(Emmanuel Armah Kofi Buah)周三在首都阿克拉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該國正推進20年來最大規模的礦業法律改革,核心內容包括縮短采礦許可期限、強制礦業公司與礦區社區直接分享收益,并廢除飽受爭議的"發展協議"制度。這一改革被視為西非國家提升資源主權浪潮的最新舉措。 布阿表示,此次改革覆蓋《礦產與采礦法》及礦業政策的85%內容,歷經多輪利益相關方磋商后最終成型。改革重點包括: 其一,許可證期限“縮短”。未來新簽采礦租約的最長期限將從30年大幅縮短,具體年限由政府與企業協商確定;勘探許可證將告別“無限期持有”模式,轉為限時許可。同時,企業若未履行環境、社會責任或未達生產要求,將失去自動續期資格。 其二,社區收益“直通車”。最具突破性的調整是廢除現行“開發協議”——此前,礦業公司將部分資金統一上繳中央政府,再由政府統籌分配;新規要求企業直接簽署協議,承諾將礦產銷售總收入按固定比例直接用于當地發展項目。“社區長期抱怨'礦業繁榮看不見’,這次要讓收益'看得見、摸得著’。”布阿強調。 其三,礦業權利“分層級”。擬引入“中型采礦許可”新類別,填補跨國大型礦企與手工小礦之間的空白,推動礦業結構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加納此次改革明確“不溯及既往,尊重既有協議”。布阿指出:“在加納,法律不溯及既往是底線。現有礦業協議受法律保護,政府將嚴格履行。”這與馬里、布基納法索等西非國家形成對比——后者近期通過軍事主導的政權更迭,推行了溯及既往的礦業改革。 此外,針對大型投資者的“穩定協議”也將調整。現行制度下,大型礦企可享受最長15年的稅收與監管保護期;新規擬將其限制為“重大投資的資本回收期”,避免政策紅利長期固化。 作為非洲最大黃金生產國(今年預計產金510萬盎司),加納礦業對其經濟至關重要。目前該國主要礦業巨頭包括紐蒙特、金田、安格魯阿散蒂、紫金礦業、阿散蒂黃金及珀修斯礦業,除黃金外,還出口鋁土礦、錳礦,并計劃啟動鋰礦開發。 此次改革的深層邏輯,是加納試圖扭轉“資源出口國”單一角色,通過提升礦業收益本地留存率,推動經濟多元化。布阿說:“礦業不能只是'挖走資源、留下破壞’,我們要讓每一塊礦石的價值都反哺本土發展。” 目前,改革法案已進入立法程序,預計將在完成最終審議后正式實施。對于全球礦業投資者而言,這一西非資源國的政策轉向,既是挑戰亦是機遇——如何在合規框架下平衡商業利益與社區責任,將成為未來布局加納的關鍵。 請您關注加納每日電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