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實用心理《5分鐘心理學》 ![]() 配合下方音頻閱讀,體驗更佳。 檸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圖源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困擾: 明明道理都懂,但是處理關系時,遇到一些小摩擦,就會控制不住情緒,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不值得的事吵架,事后又特別后悔。 沒關系,接下來我會分享3個心理暗示方法,可能無法解決所有關系問題,但絕對能讓你在面對沖突時更有掌控感,從而更加游刃有余地經營好關系。 1 方法一:暫停暗示法 你們是不是會這樣: 一吵架就會說各種傷人的話,然后發展成翻舊賬,最后兩敗俱傷? 下次如果你感到情緒即將失控了,做一個特定的手勢—— 右手握拳,左手大拇指指向自己的胸口。 這個動作就是提醒自己:“此刻我需要暫停”。 從神經科學角度看,當我們情緒激動時,大腦前額葉(負責理性思考)的功能會被抑制。 而一個特定的肢體動作可以激活大腦其他區域,幫助我們重新獲得理性控制。 這個暗示技巧的神奇之處就是在于,給自己一個情緒管理的緩沖時間,你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情緒就能避免很多沖突。 具體怎么使用呢?可以按4個步驟來: 1、先和伴侶協商好這個“暫停信號”的意義 2、約定當任何一方做出這個手勢時,雙方立即停止爭吵 3、給自己15分鐘冷靜時間(可以散步、喝水或深呼吸) 4、等情緒平復后再繼續溝通。 也許你就會發現,那些讓人后悔的話說的少了,爭吵的時間變短了。 2 方法二:情緒翻譯暗示法 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生氣了,明明也表達了,但對方就是不明白你真正在意的點。 比如: 伴侶很晚回家,你生氣地說:“就知道工作!你從來不考慮我的感受!” 對方可能會回你:“我怎么不考慮了?工作忙是沒辦法的啊!難道你要我不工作?” 事實上,你生氣的點,可能是因為: 對方晚歸讓你感到擔心和被忽視,而不是工作本身。 但是你的表達很容易造成誤解,對方只能感受到你的憤怒和指責,看不到你隱藏在憤怒之下的不安、恐懼或受傷感。 可能你自己也沒察覺出來想要什么,那對方更難滿足你了。 所以,你要學會把自己的情緒翻譯出來。 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你感到很生氣,不妨先深呼吸三次,然后問問自己:“在這憤怒之下,我真正感受到的是什么?”再用“我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向對方表達你的感受, 千萬不要使用“你總是、你從不”等絕對化用詞。 當對方知道你生氣時真正在意的是什么,往往就明白該給你什么了。 3 方法三:美好重溫暗示法 每段關系都有艱難的時期,這時侯我們需要刻意重溫美好的記憶。 心理學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研究表明: 對美好關系的積極回憶能夠提升當下對關系的滿意度,并且增加未來的關系韌性。 就像有一對夫妻找我咨詢,當時我讓他們做了這樣的練習: 每天睡前,花3分鐘回憶一個兩人相處的小確幸時刻——可能是對方為自己煮的一碗面,或是兩個人一起看過的某個夕陽。 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兩個人的關系好了很多,因為每次冷戰時,就不由自主想起對方對自己的好,氣就消了一半。 現在開始,給你們的關系建立一個“美好時刻相冊”,包括真實的或心里的,等到關系進入平淡期或者有了沖突,就去刻意重溫這些片段,和你的伴侶一起分享這些回憶。 這些心理暗示方法看似簡單,但一定要持續地練習,就像健身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心理技巧也需要反復實踐才能運用自如,這樣你才能看到變化,收獲驚喜。 如果你有其他情感困擾,可以找老師幫你分析哦。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