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書上說到,崇禎是明朝的最后一個皇帝。所以,小時候在看《懷玉公主》的時候,我一直覺得很混亂,始終都理不清楚南明永歷帝又是誰。 后來高中修了歷史,才算把這段歷史看明白了。可是,終究也是歷史書上的一筆帶過。而今天,看到了洪兵老師的這本《南明十八年》,總算是把那十八年的空白給補齊了。只能說,南明政權的建立,原本是有著逆襲的機會的,奈何最終我們是輸在自己人手里。 內斗,逃亡,外族入關,屠城,最終直至清王朝的建立,短短十八年的時間里,在南方這一片土地上,出現了好幾個政權,可最終誰也沒能接過朱元璋的大旗,東山再起。 十八年的時間,注定是動蕩的,民不聊生的。漢族的人民面對外族的到來,肯定是有反抗的。然而,這一切最終都敵不過自己的內訌。所以,最終,與其說我們是被外族打敗了,還不如直面現實,我們就是敗在自己人的爭斗里。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那時候的歷史人物,都覺得自己很行,所以都想當老大,卻從來不認真思考自己的能力,直到最后,誰也沒有成為那個民族英雄。他們身上缺少的,始終是一份敬畏心,那一份對萬事萬物的敬畏心。 ![]() 01 對于工作,我們要有盡職的敬畏心 說起明末的歷史,我們印象最深的便是皇帝更換很頻繁,而且還是一些不想當皇帝的人當皇帝。所以,便出現了他們的不務正業。 皇帝不務正業了,那國家怎么辦呢?所以,官員,內臣,外戚便紛紛登場了,誰都想來排憂解難,誰都想大權在握,所以這些爭斗便無休止了。 試想一下,明朝的每一個皇帝都如他們的祖先那般,勤勤懇懇,長得根正苗紅,能力各方面都按照一個合格的管理者來培養,長大后順利接過他的職務,好好地管理國家。 用他的學識,能力選拔能人,讓這些能人發揮他們的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治理和管理,那么,何來后來的多方爭斗呢? 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各司其職是職場人最好的安排。也唯有如此,所有的事務才能正常運轉,那么就不會出什么大問題了。 當管理者是英明的人,底下的人肯定也不敢含糊,他們也會勤勤懇懇地,確保自己的飯碗還在。為了贏得升遷,他們還會努力地工作,爭取取得更好業績。 可以說,不管是管理者還是職員,當我們正式入職一份職業時,我們便需要對這份工作有一份敬畏心。工作,它是用來實現我們的個人價值的,讓我們在實現價值的時候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的。 工作,它不是你用來爾虞我詐的操作的。 因此,我們會看到,那些充滿生命力,擁有發展潛力的職場,他們的工作分工十分詳細,員工的升遷制度也十分清晰。如果你想爬到某個位置,你可以按照升遷機制的內容去努力。如果你是想躺平的,那么你可以選擇不那么辛苦。 而不像一些人,總是在背后搞這個搞那個,畢竟天底下沒有密不透風的墻,當一個人老是在別人背后搞小動作,有一天被當事人知道了,誰會默默無言。 因此 ,不管是員工還是管理者,這份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的敬畏心還是要有的。 ![]() 02 對于同行,我們要有利他的敬畏心 而對于那些在一起工作的同行,如果你是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或者是一名優秀的領導,那么你首先要有的是利他之心,而不是利己之心。 特別是在今天這個民主平等的社會里,如果有人努力成為一名領導者,他的初衷不是為了服務更多的人,造福更多的人,甚至是實現更加偉大的理想。那么,你注定是無法得償所愿的。 當我們把目光看向明朝的末年間,其實,那時候沒有人才嗎?并不是。而是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被排擠,被陷害,或者寒了心。所以這些人要么成為黨派斗爭的犧牲品,要么喊冤地活著,要么直接選擇歸隱。 看到自己的國家被外族入侵,看到百姓流離失所,如果他們選擇了歸隱,那得是多寒心,畢竟他們寒心,是因為他們曾經投入了自己所有的愛與信仰。 要么就是起來反抗,單純是因為看不慣。然而,這樣的舉動一般叫不醒那些執著于內斗,追求個人利益的人。反而會招來爭斗雙方的聯合抵制。 所以,在職場中,利他敬畏心要有。其實,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只有利他,才能遇見志同道合的人。不然的話,哪怕你把自己變得多優秀,在別人看來,你也不過如此。 當我們把目光看向南明政權時,當皇家正統早已經無人可以繼承皇位的時候,正從旁支中尋找時。在國破家亡的危急時刻到來時,各個黨派之間還在為推選代表他方利益的候選人爭斗時,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再這樣爭下去,真的就沒機會了。 歷史的演變,或許曾經給過南明機會,奈何當時的人格局不大。所以,注定擔不起這個責任。 ![]() 03 對于集體,我們要有團結對外的敬畏心 因為在當時各個黨派之間,他們考慮的利益并不是國家的利益,而是個人的小名小利。試想一下,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哪怕你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那又如何,根本就沒有人和你并肩作戰。 所以,到最后,當他們選到了朱由榔,成為永歷帝,碰到什么事,清兵打過來,永歷帝考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跑”。 朝廷還在,皇帝還在,但是就是底下沒有人叫得動。或許那些讀書人會站在漢族同胞這一邊,認可朝廷的存在。然而當時的這幾任皇帝的作為確實讓人挺失望的。所以,那些有理想,有能力的人,只能寒心然后離開。 直到最后,就是在這些自私的人的連續不停地作之下,把好好的一個朝廷給作沒了。 可見,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當一群人在一個集體中工作,不管私底下因為價值觀有多大的矛盾,當我們開始對外的時候,我們都要有一致對外的敬畏心。 畢竟,我們這個集體,是因為有了這些人才能成為集體。而一旦這些人離開了,或者是重建了,那么肯定不是原來的那些人。而當初你在這個集體或許可以取得這樣或者那樣的成就,還是因為你在這個集體。如果這個集體不在了,那么結局就未知了。 南明朝廷的十八年金戈鐵馬,讀完之后,真的是讓人覺得那段時間里,該有多亂啊。同時也感慨,要是彼此之間有一份敬畏心在,彼此之間在做事的時候,別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把對方往死里整,說不定當時還會有更多的能人出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