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李仙洲,原名守瀛,字仙洲,后以字行。1894年6月17日生于山東省長清縣馬頭村(現屬齊河縣)的一個地主家庭,父李恒欽任本村村長,李仙洲是其最小的兒子。年9歲,其父親為之延請塾師,習讀《四書》、《五經》。14歲,與本縣崔橋村一位22歲的姑娘崔效淑結婚,婚后繼續讀私塾。17歲得子,取名得甲。19歲考入縣立單級教授養成所,三個月修業期滿,由縣勸學所(相當于今縣教育局)分配教了兩年多小學,而后考入濟南鎮守使馬良辦的武術傳習所學習武術,三年畢業。起初在家賦閑,后來又教了一段小學。 1924年春,他的密友孟民言(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委員)突然找上門來說:“孫中山先生在廣州興辦黃埔軍官學校,如果你愿意投考,我可以代為介紹。”李仙洲久慕孫中山先生之名,同時也認為軍界總比教書好,于是滿口答應報考。 當時山東還在北洋軍閥統治下,李仙洲為免給家庭招來麻煩,就不告而別,通過濟南齊魯書社的王樂平(省黨部主任委員)介紹,赴上海參加考試,結果同李玉堂、李延年、刁步云、王叔銘等人一起被錄取。然后乘船到廣州,由王柏齡主持又進行了一次考試,依然順利通過。李仙洲被編在第三隊第一區隊。因為他在軍校學生中年齡最大,且已做了父親,再加上身材高大,所以同學們都稱之為“老大哥”。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于同年12月結業。隨后以這批學生為基礎組建了兩個教導團,李仙洲被編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第一團二營七連,共產黨員郭俊任連長,李仙洲任二排排長,侯鏡如是三排長。1925年,參加了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同年夏升任第七連連長。 陳炯明叛亂平定后,李所在部隊進駐潮州。這時臨近春節,李仙洲離家已近二年,思鄉之情油然而生。他以給兒子得甲完婚為由,向第一縱隊司令何應欽請假探家。于舊歷臘月登程,輾轉回到故鄉。由于軍閥張宗昌禍魯,兵燹迭起,土匪肆虐,災害頻仍,家鄉更加萎頓破壞,家境也日趨衰落,一種悒郁蒼涼之感籠罩在李仙洲心頭。家人時刻擔心發生意外,李仙洲未住滿一個月假期,便匆匆歸隊了。 二 1926年,李仙洲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四團一營少校營長,同年7月參加北伐。9月,李所在部隊在南昌附近一度被孫傳芳精銳謝鴻勛師打得慘敗。10月,北伐軍增調援軍,重整態勢,消滅了謝鴻勛等部。11月初,在南潯路追擊作戰中,李仙洲營奉命在樵舍斷敵交通。 1927年初,李仙洲部編入以何應欽為總指揮、白崇禧為副總指揮的東路軍,從贛東北東進浙江,于3月19日進占杭州,繼經衢州、嘉興,開赴上海,下旬李營進駐上海北站。不久參與了蔣介石發的“四·一二”政變,而后該營調往常熟,擔負長江南岸約近40華里的防務。 1928年4月5日,蔣介石在徐州誓師,繼續北上攻打奉軍。這時李仙洲升任第一集團軍第一教導團團長。30日,北伐軍向盤踞濟南的軍閥張宗昌部發起總攻,午夜以后,張部向黃河以北潰逃,北伐軍進入濟南。李仙洲團第一營是軍總部的警衛部隊,其第二、三營則奉命警衛臨時設在列車上的蔣介石的總司令部。 日本帝國主義為阻止北伐軍,挽救它所豢養的張宗昌等軍閥的滅亡,以護僑為名,于同年4月第二次出兵山東,侵占了濟南老城西面的商埠區。 5月3日上午8時,李仙洲去按察司街南口看在武術傳習所學習時的老上司馬良,同其商議如何收編未隨張宗昌撤退的部隊。忽然有人電話報告:“商埠日軍向中國軍隊開火了。”李仙洲聞訊立即趕回團部部署部隊,接著去駐在原山東督辦公署的第一軍團總部,向總指揮劉峙報告情況。劉命李“加派部隊,維持秩序”。李部官兵從逃出來的大批難民中了解到日寇奸淫擄掠、濫殺無辜的罪行,無不義憤填膺,紛紛要求與侵略者決一死戰。但蔣介石卻命令北伐軍“避免與日軍沖突”。這更助長了日軍的兇焰,僅這一天就慘殺中國軍民3000多人。4日夜,劉峙向李仙洲等軍官出示了蔣介石的手令,大意是命劉峙轉飭所部全體官兵,以十二萬分的忍耐,暫時退出濟南,萬勿中敵阻我北伐,破壞統一全國之奸計。我軍可繞道北伐。軍官們對此憤懣不已,李仙洲向劉峙說:“我們身為軍人,當為國而死。親眼看著大好河山被日軍侵占,老百姓被任意侮辱和殺戮,我們問心有愧呵!我請求讓我到白馬山車站去見總司令匯報我全體官兵與敵人血戰到底的決心!”劉峙說:“倘若留下來抵抗引起國際爭端,貽誤戰機,影響北伐,你能擔當起這個責任嗎?”李只得作罷。5月奉命撤離,全團官兵聽說后痛哭失聲。李經泰安撤到徐州,不久升任劉峙部第一師第一旅副旅長。 1929年春天的一個周末,蔣介石發現駐蘇州的第三師營以上主官全部去上海玩樂,盛怒之下,將該師調往徐州,并撤換了全部師、旅、團長,李仙洲在這時被蔣調任該師第九旅第十三團團長。蔣了解李不染嫖賭,特命他去“整頓這個腐敗的隊伍。” 1930年夏,李仙洲所在師編入第二集團軍第一軍,參加中原大戰。5月中旬,李部在隴海路馬牧集至柳河一線先后與馮玉祥軍萬選才部、晉軍楊效歐部作戰。下旬至6月參加對豫東段隴海鐵路沿線之閻、馮軍作戰。對方憑堅固守,李部及其所在師“傷亡頗巨”,“疲勞殊甚”。8月,在河南歸德、太康一帶參加對孫連仲、宋哲元等部作戰。9月下旬,轉入平漢線,進攻張維璽等部。戰后,李部先后調駐鄭州、華陰、洛陽等地。 1932年至1936年,李仙洲奉命率部在鄂豫皖、江西、山西晉城等地同紅軍作戰。1936年秋,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中國共產黨呼吁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全國形成抗日救亡高潮。李仙洲在時代大潮的影響下,他產生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強烈愿望。他面見蔣介石,請求允許其率部北上抗敵。“西安事變”發生后,李仙洲部便從“剿共”前線退駐黃河沿岸。這時,李仙洲任二十一師師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