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7月10日,民革聊城市委會來臨開展“緬懷革命先烈 賡續奮斗精神”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活動,聊城市政協副主席、民革聊城市委會主委唐明貴等出席。筆者作了關于抗戰歷史的專題講座,現據友朋錄音整理如下,請方家指正。今天很高興與會,本來是來聽馬亮寬主席的輔導報告和唐明貴主席的重要講話。我也是聊城市政協委員,親身地感受到政協,特別是民革智力密集、人才薈萃。所以我是抱著來學習的想法,很榮幸參加這個會。 剛才,我們觀看了范筑先將軍、張自忠將軍的專題紀錄片。上周六,我陪同中央級媒體《經濟日報》采訪組到了張自忠將軍紀念館和唐園鎮衛東縣黨史陳列館,進行了采訪;同時我也接受了央媒的采訪。所以,參加這個會很有些感觸。就是說,到了唐園鎮張自忠將軍的家鄉,到了營子村(衛東縣黨史陳列館)。再向南就是八岔路鎮,那兒有個塔頭村,抗戰時期有過民兵抗擊日偽軍的壯舉。沿著衛運河西南行40公里,就到了河北省館陶縣南彥寺,現在叫壽山村,那就是民族英領范筑先將軍出生的地方。為什么將南彥寺村改為壽山村?因為這個村兒出了一個抗日村長張壽山,堅決不給日偽軍交公糧,被日偽軍殺害??谷照蛯⒛蠌┧麓甯拿麨閴凵酱澹约o念張壽山先生。 范筑先將軍的秘書叫張維翰,張維翰和范筑先出生地是一個村(1936年11月在聊城任山東省第六區專員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的秘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解放軍軍事體育學校副校長、國家體委陸上運動司司長等職)。壽山村的北面有個息元村,原來也不叫息元村,是為了紀念抗日犧牲的鄉紳董息元,改名叫息元村。息元村的旁邊還有八義莊,也是抗戰的時候八名民兵和日偽軍進行抵抗被殺害之后,村子才改名叫八義莊。所以說,衛河兩岸、運河兒女,在抗戰期間,英雄輩出,事跡感人。比如,范筑先將軍堅持魯西北抗戰,“裂眥北視,決不南渡”,慷慨激烈。張自忠將軍遺書云“我死則國生”。他們都出生在衛河兩岸,在他們身上產生這種精神也不是偶然的。 我總結,這種抗戰精神,魯西的抗戰精神有這么幾個內涵: 一個是愛國。齊魯儒家文化對我們這兩位國民黨的高級將領——范筑先、張自忠有著深刻的影響。館陶縣明清時期屬于東昌府,也是山東管轄的地方。所以說儒家文化的熏陶、對他們的感染,使這種愛國精神是發自于他們內心的。張自忠以忠義、愛國自勵,最終抗戰殉國,成為民族英雄。 第二個精神就是一種剛烈的精神。衛河兩岸,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氣,山東臨清地處冀魯交界,還是武術之鄉,包括唐園有肘捶這個拳種。這一帶的民風就是豪爽仗義,所以出英雄豪杰。范筑先、張自忠將軍就是魯西北忠義豪爽的代表。除了他們之外,抗戰時期轉戰于這一帶的共產黨人也是如此。夏全亮抗戰犧牲于衛東縣,就這一塊兒,也是共產黨方面的一個典型。八路軍在河西抗日,在冀南抗戰很困難。雖然冀南比太行山山區要富一些,但是因為日偽軍的細菌戰(1943),日偽軍的清剿,就需要開辟衛東就是衛河東岸的地方,那么他們就來到館陶縣衛河東邊的兩個區(現在劃歸了臨清和冠縣),開辟衛東根據地,建立衛東縣。這一塊的歷史很值得挖掘,所以我們建了一個衛東縣抗戰陳列館。這個英勇抗戰,國民黨人、共產黨人都在這兒和日偽軍作拼死的斗爭,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這種剛烈之氣體現得最充分。周恩來同志在《悼張自忠將軍》一文中講,張自忠將軍之英勇堅毅,足為全國軍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國一役。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所以說這種精神也是有淵源的。 第三個精神就是合作(抗戰)。衛河兩岸的合作,大體上就是河西的八路軍和河東的范筑先的國民黨部隊有這么一個很好的合作??箲鸬臅r候,國共合作體現的最充分的就是魯西北抗戰,這是全國的典范。當時的山東省政府主席曾經講“1938年,山東紅了半個天。” “山東紅了半個天”,主要是以聊城范筑先為主導的國民黨第六專屬所轄的十幾個縣和以臨清為中心的國民黨四專署的抗日局面。共產黨在這兒和國民黨政權結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日。大家剛才看了紀錄片,也去參觀了范筑先將軍的紀念館。紀念館的那塊碑是由鄧小平同志題寫的。鄧小平領導的129師是由紅四方面軍為主改編的。1937年,他們從陜西渡黃河到了山西進行抗戰,先在太行山扎下根,再分散開來發展。129師是以涉縣,就是現在的邯鄲地區涉縣為抗日的根據地。但山區窮,窮不養兵,他們又來到冀南,到河北的南部,邯鄲、邢臺的南宮等平原縣,包括129師的東進縱隊司令部,就在南宮、威縣這一帶。他們和范筑先部的結合,給了共產黨的部隊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們對范筑先將軍很有好感。所以鄧小平后來給范筑先紀念館題詞也有發自內心的動力。 除了六專署,以臨清為中心,還有一個四專署。民國時期,臨清和聊城是兩個平行的專署級單位。臨清是四專署駐地,聊城六專署駐地。四專署所轄的范圍,大體上上東到齊河,向北到德州的幾個縣。四專署這13個縣,國民黨的專員叫趙仁泉,沒有范筑先這樣的氣節,他遵從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的命令攜槍南逃。四專署這13個縣的區域就成了真空地帶,土匪、民團,各自為王。鄧小平領導的八路軍129師部隊,搶占了以臨清為中心的山東省國民黨四專署。趙仁泉攜槍南逃之后,國民黨的山東省政府派了一個叫韓多峰來擔任專員。韓多峰也是西北軍的將領,和范筑先都是馮玉祥將軍的部下,也很傾向于合作抗日。在這樣的背景下,臨清四專署和六專署,加上河西的八路軍,形成了四(專署)、六(專署)、八(路軍)聯合抗日的局面。 當時中國共產黨鑒于這樣的有利局面,“山東紅了半個天”,1938年,就將原來的中共魯西北特委進行了拆分,原來的魯西北特委改名叫魯西特委,另行成立以臨清為中心的魯西北特委。魯西北特委舊址現位于現先鋒辦事處桃園街張八口巷西,原系民國時期著名回族人士沙明遠舊宅。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部的舊址也在附近,都在清真北寺旁邊。黑伯理同志曾擔任魯西北特委的統戰部長。高唐人韓寧夫是宣傳部部長。魯西北特委書記是張承先。張承先同志是北大畢業生,建國后擔任過教育部的副部長。魯西北這一帶的抗戰遺存、紀念設施很多,除了范筑先將軍殉國紀念館、張自忠將軍紀念館,我們還有有待挖掘的八路軍東進縱隊臨清司令部舊址、八路軍129師臨清聯絡處舊址,魯西北特委舊址。抗戰期間,特別是1937年、1938年,“山東紅了半個天”,主要是四專署和六專署,換言之就是臨清和聊城為中心的這兩個區域、這兩個城市所帶動的轟轟烈烈的抗日局面。 當時,很多建國后的革命家年輕時期都在這兒工作戰斗。比如說文化部的部長齊燕銘,副部長朱穆之。高唐縣的韓寧夫,建國后當到了湖北省的省長,臨清的黑伯理當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冠縣這幾個縣的1938年入黨的那些老干部,王化云當到了水利部副部長、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副主任;焦善民曾任國家人事部的部長。冠縣還有七大女婿,都是抗戰時期戰斗在這兒的黨和國家一些部委的領導人在這兒找的對象,以后當到了很大級別(省級)的干部。包括當時的四專署和六專署,這是國民黨的機構。共產黨方面的機構,魯西特委、魯西北特委的總聯絡人叫張霖之,建國后擔任過煤炭工業部的部長,在臨清結婚,他的愛人是抗戰時期臨清市的婦女主任,叫李蘊華。他們對臨清都很有感情。這些革命家的第二代,特別是黑伯理同志的兒子黑良杰,經?;乩霞遥o老家做一些事情。 總之,我們魯西北抗戰精神就是三個方面的特征,一個是愛國的,一個是剛烈,第三個就是協作。這三種精神,使魯西北的抗戰,在1937年和1938年,成了全國的一個典型,用俗話說叫山東紅了半天。那么到了39年之后,日偽軍加強了對平原根據地的圍剿,環境日益惡化,范筑先將軍壯烈殉國。之后中國共產黨繼續打出了范筑先的旗號,將范筑先的16支隊改名為筑先縱隊,繼續馳騁在衛河兩岸,堅持抗日。特別是在1942年429反掃蕩之后,我們開辟衛東,從河西岸的八路開辟衛東,建立了衛東縣,原來叫臨南縣。所以說一直在不屈不撓的進行抗爭,直到抗戰勝利。那么這種抗戰的精神是我們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繼承和弘揚。 為什么會有抗日戰爭,為什么我們的國防前線到了湖北宜城,都是因為中國當時積貧積弱。張自忠將軍出生在臨清,犧牲在湖北宜城,埋葬在重慶的北碚,這三個地方我都去過,我參加過湖北宜城的十年前的紀念張自忠將軍殉國75周年的活動,當時我就寫過四句詩:“七五年前炮聲隆,三軍慟哭隕元戎。而今齊悼張上將,馬革裹尸真英雄”。那么我在北碚也寫了一首詩《憑吊北碚張自忠將軍陵園有感》:“將星出齊魯,忠義自在身。慷慨赴國難,剛烈貫長空。捐軀長山地,埋骨北碚城。英雄長眠處,處處芳草生。”我想,在張自忠將軍、范筑先將軍,共產黨的夏全亮和肖永智將軍的身上,都體現了團結合作共御外侮的一種精神。他們的風范,他們的氣節值得我們在新時代繼承和發揚,所以說,我們要繼承學習他們這種忠義之志、剛烈之氣,化作報國的無限的熱情和動力,為建設六個新聊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