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魅力科學君,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科學家近日在俄羅斯北極地區的威爾切克島(Wilczek Island)上,發現了一片遠古鯨魚“墓地”,其中可見大量鯨骨。 根據介紹,此次發現來自俄羅斯南北極研究所(AARI)近期的一次北極科考行動,科學家原本是為了研究多年凍土的變化而前往該島,卻意外發現了一片原本隱藏在冰雪之下的鯨魚“墓地”。 他們發現,大量鯨魚骨骼散落在剛剛從冰蓋下解凍的土地上,其狀況各不相同,清晰地記錄了它們暴露在外的時間長短,在距離海岸線較近、解凍時間更久的區域,骨骼大多已經風化、碎裂,被時間和自然的力量侵蝕得很厲害,而越靠近那道仍在緩慢后退的冰蓋邊緣,骨骼保存狀況就越好。 科學家推測,這些鯨魚應該是死于北極地區曾經發生過的一次快速海平面變化,在這次劇變中,一些淺灣在短時間內被隔斷成封閉水域,進而使原本暢通無阻的遷徙路線變為“死亡陷阱”。 而這些鯨魚或許就是在遷徙途中被困在這種“死亡陷阱”之中,最終因無法逃脫而群體死亡,在此之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遺骸逐漸被雪層和凍土覆蓋,并被“封存”了數千年的時間,直到現在,它們才“重見天日”。 此次發現雖然在古生物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也引發了科學家的擔憂。科學家指出,這些鯨魚遺骸之所以能存在數千年的時間,其實是得益于北極地區長期穩定的多年凍土和冰蓋環境,而如今它們的“重見天日”,正是全球變暖的趨勢所造成的后果。 科學家通過衛星圖像對比發現,威爾切克島的冰蓋在近20年里一直在“縮水”,以至于現在它已經直接斷裂為兩部分,在這兩部分之間,則形成了數平方公里的裸露地面,而這片遠古鯨魚“墓地”,正是位于這里。 對于地球系統而言,20年可以說是極為短暫的,然而就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就讓原本被封存了數千年的鯨骨大量“重見天日”,這就非常直觀地表明了,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地球上那些此前被長期冰封的土地正在“解凍”,并且速度相當快。 對人類來講,這顯然不是好消息。首先來講,地球上的冰雪表面擁有很高的反照率,能有效反射太陽輻射、調節地球溫度,而一旦冰雪表面縮小,裸露出的深色地表就將吸收更多熱量,造成地表進一步升溫,這會加速剩余冰雪的融化,從而形成一種的正反饋機制。 另一方面,冰蓋的融化正在推動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威脅著世界上大量沿海城市和低洼地區的生存基礎,即使只是部分冰蓋融化,海平面的變化也足以嚴重影響到全球數以億計的人類。 更深層的風險則來自于永凍土的解凍,全球的永凍土層中,冰封著巨量的、富含碳元素的遠古動植物遺骸(此次發現的遠古鯨魚“墓地”其實就是其中的一員),根據科學家的估算,全球永凍土層中的碳儲量,至少是當今整個地球大氣層中碳含量的兩倍。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它們一直被安穩地凍結著,可一旦永凍土解凍,這些遠古動植物的遺骸就會暴露在空氣中,它們被微生物分解之后,就會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如此一來,就會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的趨勢。 除此之外,永凍土層解凍后,還可能釋放出沉睡數萬年甚至更久遠的微生物,從而給人類帶來不可預測的生物安全風險。 可以看到,科學家的擔憂是很有道理的。不過我們也不必為此太過沮喪,畢竟地球上那些冰封之地并不會突然全部解凍,地球的氣溫也不會在一夜之間就上升到難以接受的程度,相對來說,我們人類還有比較充足的時間來應對。 所以對于這片遠古鯨魚“墓地”,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警示,它似乎在提醒我們:是時候為地球的未來做點什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