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手壺友選紫砂壺,把出水孔也作為一個重要的考量項目,覺得一把紫砂壺的出水好不好,是由出水孔決定的,網孔數越大,出水越好,獨孔的絕不考慮,因為不能過濾茶葉,三孔、五孔也直接pass,七孔、九孔還不錯,十四孔那就太好了,可是還有球孔、內推孔,甚至還有異形孔,這可犯了難,到底該怎么選? ![]() 一件事我們看到的往往其實是它的結果,現象,我們去往前推,看它的源頭。 明清時期因為工具的限制,獨孔紫砂壺比較常見,獨孔能提供最大水流通道,但是容易帶出細小的茶葉,影響喝茶體驗。 ![]() 獨孔古樸自然,適合小容量壺,深受尚古壺友的喜愛,現在多是在出水口加一個不銹鋼濾網來改善實用性。 后來隨著工具和制作水平的提升,網孔出現了,能有效地攔截茶葉碎片,不同數量的網孔(如七孔、九孔)適應各種過濾需求。 ![]() 相比于獨孔,網孔設計大大減少了堵塞的可能性,因為茶葉更難進入出水口,當然出水效果相比于獨孔來說是不及的。 70年代因為出口日本,出現了球孔,適合那些壺嘴比較小或根部比較窄的壺型,還有三彎嘴,因為結構上的限制,容易出水不暢,而球孔能比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讓水流更加順暢。 ![]() 因為早期多為出口日本的批量生產,工藝和材質不如高端壺講究,而且球孔設計比較現代一些,不容易被傳統愛好者所接受,有些人覺得球孔紫砂壺是低端壺。 與之相對的就是高端壺的代表,內推孔。 內推孔是陶手通過輕輕敲打壺口外壁,用不銹鋼丸棒從外向內推進,形成獨特的“內推孔”,是近些年實力派陶手創造的,最早出現在高端紫砂壺上。 ![]() 內推孔把出水口稍微往壺里面移了一點,形成一個小緩沖區,這樣水流更平穩,不容易堵塞,還能保持茶湯的溫度。 其實哪種出水孔都有各自的優缺點,所謂低端壺、高端壺,看的是壺的具體做工,即便是內推孔,如果做工粗糙,它也算不上高端壺,如果球孔做得精巧細致,與壺整體相得益彰,那么它也不能被歸為低端壺。 異形孔如馬槽孔、金錢孔、界十字孔等等,更多的是制壺師傅表達自己創意的方式,買壺人選擇它們往往是因為覺得有感覺,能打動自己,更像是找到一件能表達個性和情感的特別物件。 ![]() 出水效果未必更好,主要是看個人喜好了。 一把紫砂壺是一個整體,出水好不好,并不完全由出水孔的大小或形制決定的。 壺型對出水效果的影響很大。如果壺嘴根部太高或壺壁太厚,也會讓出水不順暢。比如,子冶石瓢壺因為出水角度接近90度,被認為是出水最好的壺型之一。 ![]() 出水的力度與水壓氣壓也有關系。倒水時,水壓取決于壺內水面和壺嘴之間的高度差,和出水孔總面積和壺嘴面積的比例。 氣壓則受壺鈕位置的氣孔影響,如果氣孔太小,空氣進不來,就會影響出水,比如說鳳鳴壺。 出水還與壺流的彎曲程度和內壁是否光滑有關。壺嘴越直、出水孔越大且與壺嘴截面比例合適,出水就越順暢。 所以選紫砂壺時,如果注重出水,只看出水孔是不太準確的,當然最好的辦法就是倒水一試,疑問自解。 (文中圖片引用公開資料,侵刪) 這里是當家小吳聊紫砂,我們下期接著聊。 如果你也喜歡紫砂壺,喜歡清茶一杯的慢生活,我有好壺好茶,邀你共賞! |
|
來自: 培訓班背包 > 《茶道 瓷器 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