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痣” ,聽起來好嚇人的,到底是什么東東?你留意過沒,就是身上那些紅紅的像個血泡一樣的痣!中醫把它們叫做血痣。一般是高出皮面,壓一下會退色,而且容易破容易出血。就像下圖里的這些東西。 ![]() 血痣有大有小,小的就是一個小紅點,大的有小紅豆那么大,手上、腿上、胸前、背后、肚子上都有可能會長。 中醫認為,身上長血痣意味著肝經淤堵、脂肪痰濕的積滯,中醫名著《外科心法要訣》里記載: '血痣初起似痣形,漸大如豆其色紅,揩破外皮流鮮血,肝經怒火郁血成。” ![]() 血痣的治療 1、治血痣1 癥狀標簽:血痣,翻花腫硬出血,動則癥重,脈數 額顱血痣翻花,上及囟門,下至眼胞,肉翻崢崚,振動出血。脈數細,左弦。陰傷,心肝火旺,宜犀角地黃湯治之: 犀角(現大量水牛角代替)、 鮮生地 、連翹 、赤芍 、玄參 、粉甘 ![]() 【制法】螺肉切片,同白砒共碾為細末,加硇砂、冰片再碾,小罐密收。 【功能主治】主瘰疬日久,堅核不消,或服消藥不效者,用本方點落疬核。又治癭瘤患大而蒂小,及諸般高突、異形,難以描述者。 【用法用量】用時先用艾炷灸瘰癘核上七壯,灸瘡起泡,以小針挑破,取藥末0.03~0.06克,津唾調成餅狀,貼灸頂上,綿紙封貼瘰疬核,勿使移動泄氣。七日后,四邊裂縫;再七日,其核自落;再搽玉紅膏,內服補藥,助其收口。 ![]() 2、治血痣2 血痣初起,其形如痣,漸大如豆,觸破時長流血水。此由肝經怒火、郁血凝聚而成。內服丹梔逍遙散及涼血地黃湯。 觸破流血者,用花蕊石散糝之。血止后用田螺散枯其本痣,另用生肌藥收口。未觸破、未流血者,古無治法,吾擬用虻蟲為末,姜醋調搽,郁金、三棱磨醋搽,真琥珀擦熱,每日數次。內服之藥如上。 丹梔逍遙散 【處方】逍遙散加丹皮、山梔。 【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健脾和營,兼清郁熱。主肝郁化火,潮熱顴紅,月經不調,少腹脹痛,經行乳脹,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分2次服,日服1劑。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花蕊石散 【處方】硫黃(上色明凈者.搗為粗末)四兩,花蕊石(搗為粗末)一兩。 【炮制】上二味相拌令勻,先用紙筋和膠泥固濟瓦罐子一個,內可容藥,候泥干入藥內,密泥封口了,焙籠內焙干,令透熱,便安在四方磚上,磚 ![]() 白皮,用生麻縷亦得,并不得封裹瘡口,恐作膿血。如瘡干,以津液潤之,然后擇藥。 ![]() 涼血地黃湯 涼血地黃湯黃連 當歸甘草山梔全 加上玄參效更添 無辜出血即安然 治血箭、血痣,內熱甚而逼血妄行,出血如飛者。 1、涼血地黃湯(片玉痘疹) 現代劑量(僅供參考)【處方】黃連、生地、玄參、歸尾、甘草、山梔仁。 【用法用量】:《外科正宗》本方用黃連、當歸梢、生地黃、山梔子、玄 ![]() 內熱甚而迫血妄行,出血如飛者。 ![]() 2、涼血地黃湯(外科正宗) 現代劑量(僅供參考)黃連當歸 生地 山梔 玄參 甘草(各等分) 煎服法:水二盅,煎八分,量病上下服之。 主治:血箭、血痣,內熱甚而逼血妄行,出血如飛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