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中的平仄兩用字 古詩詞中的平仄兩用字,是指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中既可以讀平聲(陰平、陽平),也可以讀仄聲(上、去、入)。常見平仄兩用字舉例如下: 1.看:表示“以視線接觸人或物”時,平仄兩讀,意義無別。同一個意義既可讀平聲,又可讀去聲。比如,“紫荷領(lǐng)客共看花”(平),“陌上偷來為看花”(仄)。 看:平聲(kān):表示守護(hù),比如“看護(hù)、看守”。例如: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 仄聲(kàn):表示注視,比如“看見、觀看”。例如:“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 2.聽:表示“耳朵接收聲音的行為或動作”時,平仄兩讀,意義不變。比如,“故歲愁聽雨”(平),“凄涼秋聽雨”(仄)。 聽:平聲(tīng):用耳感知聲音,比如“聽取”。例如: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 仄聲(tìng)(舊讀):放任,比如“聽任”。例如:“聽君騎馬去,忽到門前時。”(古樂府) 3.望:表示“遠(yuǎn)望、希望或期待的意義”時,平仄兩讀,意義不變。比如,“相望百里嘆離群”(平),“相望何時可合并”(仄)。 4.忘:表示“忘記、遺失記憶的含義”時,平仄兩讀,意義不變。比如,“懷袖相忘去不能”(平),“江湖相忘真魚樂”(仄)。 5.嘆:表示“嘆氣或嘆息的聲音或行為”時,平仄兩讀,意義不變。比如,“悄然懷舊一長嘆”(平),“疲農(nóng)歡喜還長嘆”(仄)。 6.憑:表示“依靠、根據(jù)或證據(jù)”時,平仄兩讀意義不變。比如,“西陵橋上獨憑欄”(平),“清不問輕寒且憑欄”(仄)。 ![]() 7.思:表示“思考、思念”等,作動詞時基本都讀平聲,作名詞時往往可平可仄。比如,“逢君車馬慰秋思”(平),“立盡闌干秋思遠(yuǎn)”(仄)。 思:平聲(sī):動詞,表示思考,例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 仄聲(sì):名詞,愁思,比如“思緒”。例如:“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白居易)” 8.過:表示“經(jīng)過、拜訪”時,平仄兩讀,意義不變。比如,“十年不見忽過門”(平),“杖履春風(fēng)忽過門”(仄)。 過:平聲(guō):姓氏或“經(jīng)過”的舊讀。例如:“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淵明)” 仄聲(guò):經(jīng)過、超過,比如“過去”。例如:“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李煜)” 9.勝:表示“勝過、超過、比……好”時,平仄兩讀,意義不變。比如,“絕勝煙柳滿皇都”(平),“絕勝千騎向南柯”(仄)。 10.教:表示“教導(dǎo)”,平仄兩讀,意義不變。比如,“新教小玉唱伊州”(平),“未教成時已白頭”(仄)。 11.為:平聲(wéi):做、成為,比如,“為人、為難”。例如:“豈能為暴漲而攜之?(《河中石獸》)” 仄聲(wèi):因為、替,比如。例如:“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 12. 不:平聲(fōu):同“否”,表示疑問。例如:“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記》)” 仄聲(bù):否定副詞。例如:“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 ![]() 13.應(yīng):平聲讀“yīng”,表示“應(yīng)當(dāng)”;仄聲讀“yìng”,表示“應(yīng)答”。平仄兩讀、意義有別。 14.令:平聲讀“l(fā)íng”,表示“命令、使、讓”等;仄聲讀“l(fā)ìng”,表示“酒令、法令”等。平仄兩讀、意義有別。 15.吹:平聲讀“chuī”,表示“吹風(fēng)、吹氣”等;仄聲讀“chuì”,表示“樂器、風(fēng),或它們弄出來的動靜、聲響”等。平仄兩讀、意義有別。 16.興:平聲讀“xīng”,表示“興起、興旺”等;仄聲讀“xìng”,表示“興致、興趣”等。平仄兩讀、意義有別。 17.當(dāng):平聲讀“dāng”,表示“當(dāng)時、應(yīng)當(dāng)”等;仄聲讀“dàng”,表示“適當(dāng)、當(dāng)作”等。平仄兩讀、意義有別。 18.濺:平聲讀“jiān”,表示“濺濺,形容水流聲或液體飛濺的聲音”;仄聲讀“jiàn”,表示“飛濺,液體受沖擊向四外射出”。平仄兩讀、意義有別。 19.漸:平聲讀“jiān”,表示“水侵入等”;仄聲讀“jiàn”,表示“逐漸”。平仄兩讀、意義有別。 20.間:平聲讀“jiān”,表示“中間”;仄聲讀“jiàn”,表示“間隔”。平仄兩讀、意義有別。 21.禁:平聲讀“jīn”,表示“不禁”;仄聲讀“jìn”,表示“禁令”。平仄兩讀、意義有別。 判斷平仄兩用字,是平聲還是仄聲,首先可以從詞性區(qū)分,動詞多讀平聲,名詞、副詞多讀仄聲。其次是意義關(guān)聯(lián),本義常為平聲,引申義或特殊用法多為仄聲。還有部分字是古音平仄兩讀,今音統(tǒng)讀仄聲(比如“擁”)。在作詩填詞時,要結(jié)合詩詞格律來判斷多音字的平仄,語境優(yōu)先,也可以通過“搜韻網(wǎng)”,或查閱《平水韻》等詩詞格律工具,進(jìn)行格律驗證。也可以通過上下句的平仄關(guān)系,反推字音。想要掌握平仄兩用字,需多讀經(jīng)典詩詞,結(jié)合詞義和格律,強化記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