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痛起來有多厲害,老話說的好,常思牙痛苦,方知身體健康才是福。無論男女老少,無論春夏秋冬,都會有牙痛出現,但治法并非千篇一律,牙痛也要分虛實,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如何區(qū)分? 大家記住一句話,暴病多實,久病多虛。實證一般是比較急的,突然之間爆發(fā)的;虛證一般是比較久的,纏纏綿綿,久不愈的。 暴痛屬實,久痛屬虛。痛起來讓人暴跳如雷,快速而又猛烈的,要瀉火;痛起來綿綿不休,隱隱作痛,摸上去還很舒服的,要補虛。 中醫(yī)治牙痛,那是拿手好戲。早在800多年前,金元名醫(yī)李東垣在《蘭室秘藏》里就記載了一個方子,叫清胃散。李氏的方子里“升陽散火”的思想比較多,所以首先你要明白,這個方子是治療實火牙痛的。 清胃散:生地黃、當歸身各6g,牡丹皮9g、黃連6g、升麻9g。 既然是治療實火牙痛,首先就要搞明白火從哪里來。 ![]() 古人講,六經實熱,總清陽明。陽明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陽明胃,一個是陽明大腸。就說一個人感覺渾身上下火燒火燎、熱氣騰騰的,一定要先清空腸胃,腸胃清空了,通路就打開了,火熱之氣自然就往下降。 再來看牙齒,牙齒是骨之余氣所化,是長在牙齦肉周圍上,足陽明胃經循鼻子入上齒中,手陽明大腸經從腮幫子入下齒中,所以牙齦肉乃陽明經所主,陽明胃腸又主肌肉,所以肌肉紅腫熱痛的,總離不開陽明積熱。 比如,前一晚燒烤煎炸吃多了,身體又沒有辦法充分代謝掉,這些大熱的食物郁在腸胃里就會化熱,火性炎上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就說火是往上走的,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燒柴火的灶,你丟一捆干柴進去,熊熊火焰立馬往上冒出來。于是,第二天一早起來,就發(fā)現牙包腫的像氣球一樣。 也就是說牙齦腫痛是胃腸積熱循經上攻所致,也就是說它跟胃腸關系最大。牙齦腫痛只是標,胃腸積熱才是本。像這種急火上攻的,一旦釜底抽薪,把下面的積熱一撤,上面的火氣很快就熄滅下去。 釜底抽薪用哪味藥?黃連。 黃連大苦大寒,苦能降,它就能把人體里的敗濁從上往下給它打出去,黃連清火的力量特別強,就像大炮打蚊子,一擊必中。所以要注意這里一定得是實火,不能是虛火,否則你用黃連這把鐵榔頭反反復復地往下錘,很容易錘傷脾胃,脾胃受傷了,就更容易生虛火。這就是為什么有些朋友一上火就吃清火藥,剛開始可能管用,到最后卻陷入了反復上火的死胡同。 升麻宣發(fā)外透,可以把牙包里頭的痛熱給它散掉,取的是“火郁發(fā)之”之意,胃腸之火上攻,火發(fā)不出來,悶在牙齦處就疼痛,這個時候就得從上面給它散出去。好比一個屋子本來只能容納三個人,結果來了三百個人,三百個人同時擠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是不是會讓人有悶熱難忍的感受?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門打開,把多余的人請出去。升麻就是幫你打開門的那一味藥。 清胃散妙就妙在它有升麻,升麻升清,配合苦降的黃連,使得整個方子有升有降,升降有序,充分體現了李東垣的理法思路:升散郁火,降泄?jié)釤帷?/p> 生地,《湯液本草》認為它“涼血補血,補腎水真陰不足。”陰分少,血液會沸騰,生地涼血補血,可以給燥熱的血液降溫,并且及時把新鮮血液補充進來,以此來達到清火的目的。 丹皮是牡丹的根皮,丹皮帶點涼性,它的作用跟生地一樣,也是涼血的。一個人陰虛血熱的時候,很容易煩躁,睡不好覺,這個時候常常會用上點丹皮,丹皮是直入血脈的,它可以清血分郁熱,而且是一邊清,一邊流通,它這個流通的特性可以導引氣血恢復周流,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它會郁滯在那里。 當歸在這里呢,是和血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牙痛的同時是不是經常會伴有牙齦出血?前面說了,郁熱郁火悶在牙齦處就疼痛,身體想要自救,只能通過出血來瀉熱。 當歸有調和的作用,能令血脈得歸,讓它乖乖待在該待的地方,不亂跑。 最后再來總結一下,這牙部腫痛,就像爐灶上燒開的滾水一樣,牙齦肉雖然在上面,而熱卻是從下面陽明胃腸經蒸上來的。 要讓這鍋水快速涼下來,第一通過黃連這類清解的藥物把胃腸的敗濁化下去,相當于把鍋底的柴火給它拿走了。第二,用生地、當歸、丹皮來涼血,好比往這鍋沸騰的水中添點涼水進去,水足了火熱就會消退。第三,想要一鍋水涼的快,是不是就得把鍋蓋打開,否則只會越燜越熱。升麻升散郁火,幫你把蓋子打開,使熱氣往外發(fā)散。 開蓋加水跟撤火,三管齊下,那鍋中鼎沸的水啊,佷快就轉為清涼。 前段時間突犯牙痛,想著許是辛熱之物吃多了,人又跟著犯懶不愛動,就到樓下的藥房抓了三劑清胃散,結果一劑吃完,疼痛難耐的牙火就好過來了。 |
|
來自: 天地人和00ksak > 《牙疼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