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 ——羅曼·羅蘭 1934年12月1日,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列寧格勒州委書記基洛夫在州機關所在地斯莫爾尼宮遇刺身亡。 基洛夫在蘇共黨內的地位很高,甚至一度被公認為是斯大林的接班人。 這樣位高權重的人竟然在戒備森嚴的辦公大樓被近距離刺殺,這事要說沒有蹊蹺,估計連門口修自行車的老大爺都不會相信。 如果您想了解這件離奇遇刺案的背后,可以看看《1934年,基洛夫遇刺案兇手尼古拉耶夫,在斯大林提審后被迅速處決》這篇文章。 由于真相隱藏在重重迷霧之下,我們現在已經無法蓋棺定論說背后的指使者是誰,但就歷史的發展而言,最大的獲益者是斯大林無疑。 基洛夫遇刺后,斯大林便在蘇聯統治高層掀起了駭人聽聞的大清洗運動,隨著肅反運動的擴大化,這場政治運動很快席卷全國,甚至將一向不參與政治紛爭的軍方也拉下了水。 1935年,在大清洗浪潮愈演愈烈之際,蘇聯首次授銜了五位元帥,他們盡皆是軍方手握重權的人物,可隨后不久,斯大林便將矛頭對準了他們。 1938年,五位元帥中的圖哈切夫斯基和布柳赫爾已經被送上了斷頭臺,伏羅希洛夫為求自保,簽署了185份死刑執行文件。 革命先鋒1881年2月4日,克利緬特·葉夫列莫維奇·伏羅希洛夫出生于葉卡捷琳諾斯拉夫省上巴赫穆特縣的一個鐵路工人家庭。 童年時期,他的家庭生活十分貧困,在艱難的家庭環境中,他甚至有時候連肚子都吃不飽。 在他13歲那年,進入了一所鄉村學校的補習班,這便是他生平中所獲得最高學歷。 在鄉村學校畢業后,他在很多行業都做過工人,只是即便他再努力,依然還是生活在殘酷的剝削中。 他恨透了沙皇政府。 1898年,伏羅希洛夫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并加入了當地的社會主義民主小組,自此立志要推翻沙皇的統治。 革命需要信仰,但前提是得先填飽肚子,為此,伏羅希洛夫又前往加爾特曼機車制造廠糊口,進而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 1906年,伏羅希洛夫在斯德哥爾摩參加第四次代表大會時,第一次見到了列寧,并結識了斯大林,此后便與他們并肩作戰。 十月革命勝利后,伏羅希洛夫投身軍旅,正式開啟軍隊生涯,而他好似是一位天生的打仗能手,在1918年時,他已經被任命為了蘇聯紅軍第5集團軍司令。 軍之統帥伏羅希洛夫帶兵打仗確實有一手,不過身為紅軍之父的托洛茨基對他卻一直不滿,因為托洛茨基覺得伏羅希洛夫品行有問題。 1918年10月,托洛茨基親自給列寧發去電報,直言伏羅希洛夫不堪重任: 伏羅希洛夫可以指揮一個團,但絕不能指揮五萬人的部隊。 此外,托洛茨基還威脅伏羅希洛夫如果不聽指揮,就撤銷他的職務,讓他卷鋪蓋走人,于是在伏羅希洛夫心中種下了怨恨托洛茨基的種子。 只是他絕對想不到,這顆種子將來會救他的命。 1923年,在列寧病重之際,斯大林等三駕馬車以加強對武裝部隊的領導為由,全然不顧托洛茨基的反對,將伏羅希洛夫納入革命軍事委員會高層。 列寧去世后,斯大林等人瘋狂打擊托洛茨基,并撤銷了他在紅軍中的一切職務,由伏龍芝接任陸海軍人民委員和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而伏羅希洛夫則擔任他的副手。 不過十個月后,伏龍芝因手術失誤離世,伏羅希洛夫則搖身一變,成了紅軍最高統帥。 國之元帥1925年,身為紅軍最高統帥的伏羅希洛夫已經看清楚了斯大林瘋狂膨脹的權力欲望。 他自認為沒有能力與斯大林抗衡,便乖乖當起了小弟,唯斯大林馬首是瞻。 而斯大林當時一門心思要將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等政治對手踩在腳下,有了伏羅希洛夫統率的紅軍力量支持,斯大林也著實有了資本。 更為關鍵的是,伏羅希洛夫一直與托洛茨基有矛盾,斯大林完全不用擔心伏羅希洛夫倒戈。 隨著斯大林對政治對手的無限度打壓,他完全掌控了蘇聯的最高領導權后,便開始擴大肅清范圍,直到將大清洗運動推上高潮。 1935年,蘇聯首次授銜五位元帥,身為斯大林親信的伏羅希洛夫自然身處其中。 不過隨著大清洗的擴大化,恐怖浪潮已經席卷軍隊,甚至有兩位元帥都相繼死于政治斗爭。 戰戰兢兢的伏羅希洛夫只能向斯大林表示忠誠,就差把心窩子掏給他看了。 可即便如此,斯大林依然還是總是用懷疑的眼光打量他。 無奈之下伏羅希洛夫積極投身大清洗運動中,將自己完全化身為斯大林的劊子手,親自簽署了185份死刑執行文件,將與他并肩作戰過的戰友,一個個送上了斷頭臺,這才得以在大清洗的浪潮中活下去…… 參考資料:《蘇聯真相》、《蘇聯史叢書》等。 |
|
來自: 昵稱21405352 > 《蘇聯、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