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十年前,賈志敏老師應邀在上海一所小學執教五年級的《我的發現》一課。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賈老師圍繞“發”字展開教學: 師:用它組成的詞可多了,如,發明: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發生: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大地震。發達:日前,巴黎連續發生了爆炸案,英國、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都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還有嗎? 生:發現。 生:發誓。 師:對了,我們發誓一定要學好母語。 生:發掘。 師:近年來,四川這個“天府之國”,發掘出許多文物。 生:發財。 師:發財,是人們都希望的。但是,一定要用正當的手段發財。 生:發表、發起。 師:好吧,就說到這兒。剛才有一個學生說到“發現”,(板書:發現)一起念,發現。(生齊讀)什么叫“發現”? 生:“發現”就是觀察到的事物。 師:觀察到的事物就是“發現”嗎? 生:別人沒有觀察到的事物,我觀察到了就是“發現”。 師:對了,比之前的學生說得準確。 用“發”進行組詞,這是很常規的教學,但針對學生組出的詞語,賈老師看似無心,實則有意地進行巧妙點撥,如“我們發誓要學好母語”“一定要用正當的手段發財”,是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學習品質、修養道德的教育,課堂不僅是在教知識,也是在教做人,把語文學習與學生成長無痕地融合在了一起。這是賈老師課堂的高明之處。接下來,賈老師由“發現”一詞,讓學生進行口頭造句,出現了更為精彩的課堂教學場面: 生:我發現了一只螞蟻。 師:當然可以這么說,那是小小的發現。還有嗎? 生:我發現了寫作的新方法。 師:學習寫作唯一的方法就是多讀、多思、多寫,沒有什么新方法,所以這不算你的發現。 生:我發現教我們的賈老師今天很帥。 師:你的意思是說我以前不帥嘍?其實,我一直很帥呀! 生:(連忙更正)我發現教我們的賈老師今天更帥了?。ㄕ坡暎?/span> 師:我以前帥,今天更帥。你腦袋瓜反應挺快!這么一改,我就找不到漏洞了。謝謝你對我的夸獎,不過你這個句子還是有點問題,就是用詞不當?!皫洝边@個詞是英俊瀟灑的年輕男士的專利,用來形容我這個快80歲的人,是不是不太合適?想一想,用哪些詞語形容我更恰當呢? 生:我發現賈老師身子骨很硬朗。(掌聲) 生:我發現賈老師精神矍鑠。 生:我發現賈老師思維敏捷,根本不像快80歲的人。(掌聲) 師:(高興地)硬朗呀,思維敏捷呀,精神矍鑠呀,用這些詞來形容我,就恰如其分了。我發現你們的思維更敏捷,語文學得比我好。 這個教學環節在課堂上只有幾分鐘,卻上出了精彩,真正體現出一名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優秀的語文素養。我們來看,學生表揚老師很帥,而且也符合用“發現”進行的口頭造句,好像沒有毛病啊,可是,賈老師一說“你的意思是說我以前不帥?”學生方才發覺其中存在的問題,老師輕輕一點撥,學生馬上在今天后加了一個“更”字,用句子表達更妥帖。可賈老師并不滿意,又拋出這句話一個更大的問題——用詞不當,對于年輕人可以用“帥”,對于年近80歲的人用“帥”怎么恰當?燈不點不亮,學生思維得以進一步激活,馬上運用恰當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發現,看到了學生在課堂上的點燃,語言實踐真實扎實,學生的表現精彩紛呈。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是需要有一些看家本領的。就像在賈老師的這堂課上,能根據學生的組詞適時地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四兩撥千斤,及時生成,恰到好處;能根據學生的發言,善于捕捉其中表達的問題,讓全體學生向正確的語言實踐方向邁進。賈老師在語文課堂上的這些看家本領,讓他的每堂課都格外精彩,令人擊節叫好。所以,具備語文老師應有的看家本領,才能讓我們走進課堂時心中有底氣,手中有方法,腳下有力量。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曾經在一篇文章里指出,一位語文老師的看家本領有:聽能得要領,說能得人心,讀能得真諦,寫能得佳文,書能得好字。為了能擁有這一身過硬的看家本領,于永正老師說:“幾十年來,我努力練朗讀,力求讓我的朗讀有感染力;我努力練書法,力求讓板書成為學生的字帖,讓學生讀懂什么叫'認真’,什么叫'一絲不茍’;我努力讀書,力求把自己這本書寫厚,把自己的'缸’裝滿;努力寫好'下水文’,力求成為學生的習作例文……” 正因擁有這樣的看家本領,我們在賈志敏老師的課上才能看到賈老師的揮灑自如,游刃有余,把課堂引導者這一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我們也才能在于永正老師的課堂上看到于老師氣定神閑,對每一個學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上出了語文課最語文的味道。而這,也啟發著我們,在信息化時代,在AI撲面而來的同時,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努力修煉好自己的“看家本領”,這是上好一堂課的根基之所在。打鐵首先自身硬,如果不具備這些“看家本領”,我們的教學只會是銀槍镴槍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只不過是一句空話罷了。 |
|
來自: 新用戶5345BAE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