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銅器上的紋飾是按照為禮器服務的思想不斷發展,商代的許多紋飾在西周時期仍然在使用,如商代晚期獸面紋的變化的形式“環柱角形、牛角形、外卷角形、羊角形、內卷角形、曲折角形、雙龍角形、長頸鹿角形、虎頭形、熊頭形獸面紋”等紋飾,在西周早期仍在使用。而在西周中后期形成了西周時期特有的紋飾特征:如西周中后期,主要流行環帶紋、竊曲紋、重環紋、垂鱗紋、波曲紋、鳳鳥紋、瓦紋等,另外還出現了許多無紋飾的素器,在這些素器當中有的也有飾幾道紋的。西周時期的青銅器有時候用雷紋為地,這實際上是延續了青銅禮器化的進程,可以想象以雷紋為地的青銅器上存在的各種紋飾多是天上的神靈,或是能上天入地的神物,因為它可以在云雷紋之上生活,但西周時期的青銅器上的云雷紋沒有商代普遍,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在西周時期人們崇拜的對象,逐漸從天上回到了人間。但我們應明白,商代和西周時期雖然在紋飾的種類上不同,但這些紋飾的本質和功能沒有變,仍然是為了增強青銅器的神秘性,加強了其禮器的地位。西周中后期,獸面紋很少,商代的夔龍和鳥紋在西周時期也少見。西周時期人們崇拜的對象發生了改變,生產力的提高,人們對許多自然界中存在的動物不再恐懼,不再崇拜。銘文是西周器的重要特征。西周鑄銘多具系年記事性質,成為編年分期研究西周銅器的重要依據。西周時期青銅器的銘文篇長幾百字。其中以毛公鼎的497~499字為最多。其內容上包括:族徽、用器者、做器者、重要的事件、祖先的功績、買賣交易情況、周王的告誡等等。書體上也從早期較為松散自由,到中后期嚴謹的“玉箸體”。對于了解中國早期歷史有重要意義,也對研究早期書法藝術有很大價值,并且對古代文學研究也有一定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