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企業多元化,為何失敗?如何成功? 10年前,當時的萬達如日中天,他們準備在貴州丹寨開展茶葉項目,為此專門組建了團隊,并通過朋友找到我們。 當時,我提出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其一,使用什么品牌;其二,目標是什么。 他們表示,第一,老板已經確定品牌為“萬達”;第二,基本目標是第一年實現4億的銷售額。 聽聞此言,我深感詫異,隨即給出了一個重要建議:建議他們放棄茶葉項目。他們同樣十分驚訝,詢問原因。 我指出,這其中存在兩個關鍵問題。第一,從品牌角度而言,不能僅關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要考量其與項目的關聯度和信任度。 萬達雖影響力巨大,但與茶葉的關聯度幾乎為零,更遑論信任度。而茶葉在中國是高度競爭的行業,若品牌一上來就缺乏關聯度和信任度,將難以開展業務。 第二,關于4億的目標。他們稱,其中1億可通過內部消化,畢竟萬達擁有數萬員工和眾多供應商,對此我并不懷疑。但另外3億要從市場獲取,我坦率地告訴他們,即便投入4億,也很難實現4億的銷售額。 在中國,許多看似規模龐大、知名度頗高的茶葉企業,能否突破1億銷售額都是一道重要門檻。這是因為中國茶葉市場品類和品種繁多,消費地區和消費習慣差異巨大,真正能突破1億銷售額已屬不易,這絕非小目標。 這背后反映出萬達高層對茶葉行業的本質和屬性并不了解,他們認為只要有錢、有知名度、有影響力,就一定能將項目做起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茶葉行業高度分散,對企業的戰略之根和品牌靈魂有著極高的要求。 兩個月后,他們致電告知我們,已放棄該茶葉項目。后來,他們在丹寨打造了一個旅游小鎮,據說做得風生水起,這恰恰契合萬達的基因和優勢,即擅長開發和運營。 由此可見,即便是財大氣粗的萬達,在涉足茶葉產品時,也會出現認知偏差和盲目上線的問題。幸虧他們及時止損,否則,這無疑將是一場小災難。 當然,我也十分欽佩萬達老板王健林知錯就改的作風,如今亦是如此,他已將萬達廣場、萬達影院等核心資產的控股權出售,只為斷臂求生。 我認為,這個小事件也體現了萬達一貫的作風。在此,我們祝愿萬達早日走出低谷,王者歸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