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頭圖使用即夢AI生成;提示詞:一位剪輯師背對鏡頭,坐在電腦前專注創作,周圍是充滿影視創作氛圍的工作室,燈光昏暗且帶有霓虹色彩 作者 | 石瀨 編輯 | 張潔 經過AI改造后的抖音,確實大不一樣了。 當月活突破10億的超級App,遇上當下最火熱的前沿科技,只要你還在上網,就一定不會錯過以下三大生物學奇跡:小貓開口說話、小孩一夜長大、真人一秒變蜜蜂,看得網友既上頭又下頭,覺得好怪但又想多看幾眼。 ![]() 這些風靡抖音的AI特效視頻,下方通常都標注著“拍同款”或“剪同款”。點擊進入后,你可以使用現成的模板,導入自己的素材,輕松一鍵實現同款效果。 哪怕你對AI一竅不通,通過這種傻瓜式的操作,只需把自家小貓的圖片套入模板,配上魔性的音樂和念白,便成功打造了一條點贊超60萬的爆款視頻。 無論是讓小貓開口說話,還是讓萌娃戴上眼鏡扮演都市精英,在沒有模板的情況下,用戶需要自行完成一整套復雜操作:找到合適的AI視頻工具,撰寫有效提示詞,最后還要配上魔性有梗的音樂或轉場。對于普通UGC用戶來說,這樣一條鏈路實在太長。 而真正將各種AI視頻玩法帶給普羅大眾的,是字節跳動旗下的剪映,及其成熟的創作者生態。 剪映所在的視頻生產工具賽道,曾一度被視為大廠在短視頻之外的第二戰場。如今,在AIGC浪潮的推動下,剪映成了字節逐浪AI時代的一張王牌,而它培養的模版創作者們,正是互聯網上諸多爆款AI玩法背后的真正推手。 風靡全網的AI特效,都是怎么做出來的?樂導的本職工作是一名短視頻編導,每天下班后,他會花半小時到兩小時制作剪映模版。據他介紹,剪映目前已分化出不同賽道包括:傳統的卡點、轉場模板,服務于商業宣傳的行業模板,以及去年迅速崛起的AI賽道。 從去年5月起,他明顯感知到平臺在大力扶持AI內容,這讓他決定從原本自己并不占“先發優勢”的行業模版賽道,轉向更有創新空間的AIGC模版制作。 最近還在被網友們瘋玩的“貓貓模仿萌娃說話”模版,就源自于樂導的一個洞察:“如果是真人,何必多此一舉用AI對口型呢?”基于這個想法,他在去年年底制作了一系列AI萌寵對口型爆款模板。在他看來,讓動物開口說話,遠比讓人說話更具趣味性和可玩性。 ![]() 具體制作上,他會先在網上挑選一段熱門的親子對話音頻,再利用剪映內置的AI對口型功能,上傳一張萌寵照片,便能讓萌寵開口說話。 但他很快發現,這樣制作出的視頻,在邏輯上會顯得非常奇怪和不自然。因為萌寵會把對話中兩個人的臺詞都說出來。 為了讓視頻不呆板,他對音頻進了二次處理:首先是將原始音頻中媽媽的聲音從音軌中刪除;接著讓AI模型專門依據保留下來的萌娃聲音生成對口型動畫;最后,再將媽媽的聲音作為畫外音合成回去。 最終呈現的效果是:原本媽媽的聲音成了旁白,而萌娃的聲音和臺詞則被AI嫁接到了萌寵身上。“我一下就找到了流量的密碼,那段時間我一個月將近發布了近200個類似的模版,其中兩三個百萬爆款,還有很多幾十萬級別的小爆款。”樂導表示。 談及創作工具,樂導介紹說剪映會為創作者提供特定的版本,提供最新的AI功能,“打開剪映的制作欄,底部會有一個窗口,直接提供'對口型’這類AI功能。點擊進入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創作。” 他進一步解釋,這些功能大多與剪映旗下另一款AI應用即夢AI同步。“當即夢上線了某種新類型的AI創作功能,剪映也會很快跟進。” ![]() 剪映創作者界面 受訪者供圖 從去年的AI濾鏡,到今年的AI視頻特效,可以說抖音上流行的AIGC玩法與字節跳動底層模型的更新迭代息息相關。在這之中,剪映模版師作為“中間人”,能夠幫助平臺第一時間將AI轉化為具體的、可被消費的內容。 除了緊跟平臺動向,剪映模板師們還會主動在抖音、小紅書等平臺上尋找有“低粉爆款”特質的潛力內容,并將其快速改編成AIGC玩法模板。 這些AI模板往往不僅限于抖音流行,還會快速擴散至小紅書、B站等平臺,甚至在國內外平臺(如抖音與TikTok)之間前后形成一個跨平臺熱門趨勢,如早前在TikTok風靡一時的“貓貓中文說唱”便是一個典型例子。 和短視頻創作者面臨的競爭一樣,AI模版的熱點同樣迭代速度極快,一個梗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幾天到一周。只有比平臺熱點跑得更快,剪映模版師們才有可能快速做到賽道頭部,實現更高的投入產出比。 潑天流量之下,做AI特效模版賺錢嗎?從事剪映模版制作三年以來,樂導基本保持著“有靈感就多做點,沒靈感就少做點”的每日產出習慣。雖然這只是一項副業,但他從中獲得的收入已經是主職的兩倍。 尤其是在AIGC興起之后,他制作剪映模版獲得的收入相較之前翻了十倍。據他介紹,一個大致的標準是:一個模板作品使用量達到十萬級,可獲上千元收入;達到百萬級,則能進賬上萬元。 收入的大幅增長,與樂導制作出了多個爆款AI模板、躋身賽道頭部密切相關。據他觀察,目前剪映AI賽道能稱得上頭部的創作者不到10人。 平臺分成與模板的導出量直接掛鉤,即實際使用模版的人越多,創作分成越高。此外,分成也與通過模板引流開通剪映會員的用戶數量有關。樂導透露,行情最好時他的單月收入曾超過6萬元,但他也強調,這種高收入并不穩定。 少數頭部創作者或小型工作室,憑借專業能力和資源,能夠接到品牌或明星的商業推廣訂單,為其定制專屬玩法模版。例如,剪映最近在畢業季和王源合作的“AI熱融化了”模版就是一個例子。 ![]() 樂導表示,自己偶爾也會接到此類商單,一單報價在2萬到5萬左右,雖然商單變現效率高,但機會相對有限,并且對創意和制作精細度要求也更高。 而實際上在剪映創作者生態中,大多數模板創作者并非像樂導那樣擁有專業影視制作背景,而是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僅我們了解到的就有批發酸奶的個體戶、全職媽媽等。 他們或因為興趣、或許是為了“多一份收入”的實際需求,而剪映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機會。 這些模板師構成了字節“工具(剪映)-內容(AIGC模板)-平臺(抖音)”生態閉環中的關鍵連接點。一個爆款模板的誕生,就意味著撬動了平臺上百萬甚至千萬的UGC用戶參與二次創作。 這一模式同樣被復制到字節旗下其他產品上。例如,抖音近年在大力招募特效師,而即夢AI也頻繁通過各種活動和創作者計劃來盤活生態。 ![]() 抖音特效師創作平臺“像塑” 雖然同屬字節,這三個應用的創作者生態卻并不互通。據樂導觀察,抖音和即夢AI都從剪映吸納了部分創作者過去,還有小部分頭部創作者被分流到了CapCut(剪映海外版)。 “抖音特效師是去年下半年開始大規模招募的,我從剪映轉過去收入反而會變得不穩定。”樂導解釋道,“抖音和即夢目前主要靠參加官方活動、產出優質作品拿獎金。那些不是頭部、收入較低的創作者更愿意去試試。”在他看來,定位視頻剪輯工具的剪映功能更全面,整體創作質量與生態成熟度更高。 當問到“既然副業收入是主業的兩倍,為什么還要堅持上班?”時,樂導坦言,自己曾經離職過,試圖在家專職做剪映模版,卻發現“缺少了固定工作的節奏后,反而失去了創作的動力”。 如今,他選擇回歸職場,是抱著“做點好玩的東西”的心態把制作剪映模版當一個業余樂趣,不求堆量更看重質量,追求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益。 抖音吞噬一切AIGC玩法 如果說著名投資人馬克·安德森以“軟件正在吞噬世界”定義了上一個十年的互聯網浪潮,那么今天,類似的故事正在重新上演:以抖音為代表的超級流量入口,試圖通過其強大的平臺生態,吞噬、定義并主導一切AIGC的玩法。 這種“吞噬”讓很多AI初創公司陷入了一個怪圈:它們夢想成為AI時代的抖音,但現實中卻又必須圍繞這個巨大的“流量黑洞”來做產品運營和增長。 背后的邏輯,正如頭部AI產品增長負責人提子提到過的那樣,很多AI視頻產品的主要增長路徑在于“二創魅力無限”,即由相對專業的內容創作者打樣爆款玩法或模版,吸引大量UGC用戶自發傳播,才容易打造出爆火產品。 而這,恰恰是字節最擅長的游戲:把一個復雜的AI功能,通過模版師、特效師等角色來進行創意玩法開發,一旦玩法被驗證,平臺便可以通過算法和運營手段,將其精準地推送給海量UGC用戶。 在這里,平臺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提供工具,還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運營手段引導、篩選和放大內容趨勢,深度參與了整個生態的構建。 由此,一個“熱點發掘-AI模版(熱點再開發)-全民爆款”的平臺內循環就此形成。這個在平臺生態加持下的增長飛輪,恰恰是外部AI創業公司最難以企及的核心壁壘,也讓抖音最終成為了名副其實的AIGC內容爆款制造機。 |
|
來自: 拈花微笑圖書館 > 《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