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稷王廟位于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太趙村。它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唯一一座北宋廡殿頂木構古建筑。萬榮稷王廟因其正殿通長無大梁承托(俗稱“無梁殿”)而被宋代建筑學百科全書《營造法式》收錄。20世紀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曾多次來山西探尋古建,都未能找到這座稷王廟。 萬榮稷王廟大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門 稷王廟建筑布局坐北朝南,目前僅存一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為戲臺和正殿。 一般戲臺都是從兩側上下,而元代戲臺的特色就是從后面上下。 戲臺后方寫著“陽春”、“白雪” 戲臺始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 1271年),現存建筑為 1921 年重建。平面呈“凸”字形,屋頂為硬山頂“勾連搭”歇山頂。 戲臺由南北兩部分組成, 南側建筑面闊三間, 進深一間, 單檐硬山頂。 北側建筑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歇山頂。 戲臺的木雕精美華麗 南北兩部分建筑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部分斗拱用材大,布局舒朗,屋頂舉折平緩,有金元建筑特征。 稷王廟的正殿建于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坐北朝南,建于一長方形臺基之上。 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建筑面積252平方米,單檐廡殿頂。廡殿頂是古代級別最高的建筑形制,通常只有皇宮和廟宇才允許采用。 殿頂筒板瓦覆蓋,脊剎、吻獸完好無損,而且兩個吻獸都是龍。 殿前有一根雕龍石柱,據說是唐代留下來的。為何只是一根而不是兩根,有專家解釋是因為真龍只有一個,所以僅立一根石柱。 看看細節 稷王廟是奉祀農業始后稷(俗稱稷王)的廟宇 殿外有一口古鐘 兩方石碑 由于太趙村歷史上村名曾更改過,且縣志里沒記載這座大殿,所以當年梁思成三次來到山西考察都沒能找到。 殿內有中柱一列,直通平梁以下,大梁分前后兩段、穿插相構,無通長梁袱,當地稱為“無梁殿”。 換個角度看 大殿前檐東西兩側有兩塊角石,平面呈方形,它是宋式建筑臺基的主要石材構件之一,在《營造法式》中有記載。 其頂部異獸相傳為“虺”, 南朝《述異記》中記載 “水虺五百年化為蛟, 蛟千年化為龍, 龍五百年為角龍,千年為應龍”。角石起到指示方位、避火守殿的作用。 大殿四周連廊全部用斗拱承托 大殿坡度很大,屋檐好似一把大傘向外撐著。 大殿的脊剎和吻獸精雕細琢 稷王廟主殿外形優美,雍容大度,真是難得一見的古建筑精品![贊] 部分文字介紹摘自景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