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段關系中,讓人感到最無力的時刻,往往不是爭吵之后。 而是,當我坦誠地向對方表達了最真實的自己,對方卻只是簡單地回應,卻沒有任何的接納、確認和靠近。 兩個人看似是在溝通,實際上一方卻不想回應另一方的情感需求。 看似的回應也不過是在回避對方渴望被看見、被理解的那一部分。 很多關系的破裂就是這樣發生的。 關系的破裂并非是表面上的爭吵和沖突。而是,當我每一次試圖想要靠近你的時候,你卻從來沒有看見我,從未給予真正的回應。 由此,積攢了太多的失望。最后,轉身離開。 成熟的溝通,是從看見對方開始的,更是一種安頓彼此情緒的能力。 ![]() 很多人以為,有效的溝通就是及時回復,言語得體以及情緒穩定。 但是,在一段真實的關系中,做到這些并不是意味著兩個人的溝通就是有效的。 一個人在回復對方的信息時,可以很快地回應“恩”,“好的”,“知道了”。 也可以保持一整天都在線,但是,卻從來沒有和對方產生真正的情緒連接。 因為真正的回應是對一段關系負起責任,而不是用簡單的言語去回避兩個人之間的情感連接。 就在溝通的此時此刻,兩個人是否能相互感知彼此的情緒狀態,看見彼此的情感需要,理解彼此的內心世界。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溝通》中提到: “當我們真誠地傾聽對方,試圖理解他們的感受和需求時,我們就在為溝通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你回應的不再是信息的表面意思,而是信息背后的情緒和需求,彼此的情感連接才真正地開始。 因為你回應的是一個需要被看見、被理解的人。 ![]() 所謂的回應,其實不需要對每一條信息都有著完美的回復,而是去感知對方此刻的情緒狀態。 當對方鼓起勇氣向你發出一條信息時,他并不一定需要你來幫助他解決問題。 他可能更需要的是你能看見并理解他的情緒,或者,他想確認的是,無論發生再糟糕的事情,你一直都在。 有時候,甚至不需要馬上給出完美的答復,只需要讓對方知道,你在,你從來沒有回避,你很在意你們之間的這段關系。 這樣的回應,不需要快,不需要理性,也不需要完美,但一定是帶著自己的真誠去靠近對方。 在回應對方時,先試著停下來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哪怕只是簡單的共情,也比任何道理、事實和建議更為重要。 當你接住了對方的情緒,他感受到的是信任和安全感。這更能讓他感受到,在你的面前,他可以脆弱。 ![]() 當然,每個人都有混亂的時候。 在回應關系的同時,更需要優先照顧好自己的感受。 這時,你需要讓對方知道,我現在無法回應你,是因為我現在處于混亂的狀態,并不是不在意兩個人之間的關系。 你只需要誠實地向對方表達出自己的狀態。 這并不是回避,而是兩個人的情感連接中建立自己的邊界。 讓對方知道,我們之間可以有彼此的邊界,但是并不影響我們可以相互靠近,彼此信任。 因為真誠地回應,不需要犧牲自我,只需要足夠地坦誠。 在尊重自己感受的同時,也要保留彼此的空間。 一段好的關系,需要真誠地靠近,更需要看見彼此的情緒。 成熟的溝通,不在于對話的完美,而在于讓彼此的關系更加穩固。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