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醫案/醫話/學中醫學臨床的參考文章 ![]() 近期,基孔肯雅熱病例增多,這種病由蚊子叮咬傳播,癥狀包括高燒、關節劇痛、皮疹等,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慢性關節炎。應對基孔肯雅熱,“防大于治”顯得尤為關鍵。 眾所周知,蚊子和蒼蠅可以傳播多種傳染病,如登革熱、瘧疾、乙型腦炎、痢疾、霍亂、傷寒等。個別體質敏感的人還會發生蟲咬皮炎、感染甚至休克。 自古以來,中草藥在防蚊蟲方面應用頗為廣泛,值得發掘利用。 ![]() ![]() 1、浮萍驅蚊 李時珍《本草綱目》引孫思邈驗方:五月取浮萍陰干,燒煙可以驅蚊。 宋代《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干,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雄黃是一味有毒的廣譜驅蟲藥,也能驅蚊蟲。浮萍中略加一點雄黃驅蚊效果更好。但需要注意的是,雄黃焚燒出來煙氣味不好聞,對氣味敏感者慎用。 《衛生易簡方》記載:“浮萍、羌活為末,焚之,蚊自絕。” 《外治壽世方》記載“取池中浮萍曬干,晚間與蒼術、白芷同焚,蚊感其氣,悉化為水”。這里羌活、蒼術、白芷等中藥都是辛香開竅、化濕辟穢之品,特別適用于長夏濕熱交蒸之季使用。 2、艾草驅蚊 艾葉燃燒后形成的煙霧中富含揮發油,帶有極強的芳香氣味,具有殺滅或抑制細菌、真菌的作用。 陸游有詩曰:“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快。”至今我國北方人民夏日仍喜用艾草熏煙驅蚊,艾葉也是制作香囊和香薰制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現代研究也表明,熏艾草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驅蚊功效,但在操作時應注意安全,且時間不宜過久,煙熏后要及時開窗通風。另外,在使用艾草時需注意,嬰幼兒、孕婦、過敏體質者慎用。 3、苦楝花驅蚊 《衛生易簡方》記載“用苦楝花、柏子、菖蒲各一兩,為末。慢火燒,聞氣自去”。這是將苦楝花和柏子仁、石菖蒲配伍在一起做成香篆使用。還記載:“夜明砂與海金砂二味同和苦楝花,每到黃昏燒一捻,蚊蟲飛去別人家。” 夜明砂為蝙蝠的糞便,蝙蝠以蚊為食,是蚊子的克星,故而取用。苦楝子為極苦寒的藥物,臨床上是一味功效良好的殺蟲藥。苦楝花是氣味清香之品,較少作為藥用,常用于香薰療法,兼有驅蚊作用。 4、薺菜花驅蚊 薺菜為十字花科植物,是早春的一種常見野菜,百姓喜食。人們皆知薺菜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卻不知薺菜還能驅蚊。《衛生易簡方》記載“清明日,日未出時,采薺菜花枝,候干。夏間做挑燈杖,能祛蚊。及取花,陰干,暑月置近燈燭,令蚊蛾不侵,故名護生草。” 薺菜的枝葉和花被燈火熏烤時能夠散發出具有驅蚊效果的香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將薺菜陰干,懸掛于墻角,或者作為插花,在美化室內環境的同時還可收驅蚊之效。 5、藁本驅蠅 《外治壽世方》中記載“用藁本煎湯,浸抹布,拭酒器并桌子,(蠅)自不來。”這個方法簡便可取。 藁本具有濃烈香氣,臨床常用來發散風寒,治療太陽發熱頭痛,取其水煎液外擦餐具餐桌,有消毒防蠅之效。蒼蠅生于穢濁之地,而藁本具有芳香辟穢之力。 6、迷迭香驅蚊 迷迭香為唇形科植物迷迭香的全草,全草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海藥本草》記載:“迷迭香,味平,不治疾。燒之祛鬼氣,合羌活為丸散,夜燒之,辟蚊蚋。” 羌活是一味具有芳香之氣的升清辟穢藥物。迷迭香配伍羌活做成藥散做香篆使用,也可以加入蜂蜜作成香丸,置炭火之上熏香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迷迭香芳香走竄之性較強,用量不宜過大,且應遠離孕婦。 ![]() 黃連3克、大黃5克、鮮銀花10克、重樓10克、鮮薄荷10克、芒硝2克、苦參3克。用75%酒精500毫升,浸泡7天,過濾后去渣,再加入清水100毫升,裝入小噴壺備用。 如遇蚊蟲叮咬,不要搔抓,取此藥酒噴于患處。輕者一次即可止癢消腫,重者數次即愈,且無留痕之憂。亦可用于蜜蜂螫傷,刺毛蟲螫傷甚至蜈蚣咬傷,涂抹數次即愈。 配方1:艾葉30克、浮萍6克、白芷12克、藁本10克、石菖蒲10克、迷迭香6克,雄黃3克,共研粗面,取適量裝入無紡布袋內做成香囊,帶在身上或掛與床頭,既有祛濕之效,又有驅蚊之功。 配方2:艾葉10克、藿香10克、蒼術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共研粗面,取適量裝入無紡布袋內做成香囊。香囊可戴在身上或掛于床頭,既有保健之效,又有驅蚊之功。 需要注意的是,中藥香囊雖好,但孕婦忌用,對本方中藥過敏者禁用。另外,中藥香囊的香氣一般可維持一個月左右,一旦香味消失,驅蚊效果就消失了,此時需要更換新的香囊。 浮萍10克、蒼術6克、白芷6克、迷迭香3克、榆樹皮40克,共研極細面,冷水調成膏,然后用擠香器做成線香,陰干。使用時點燃,可熏香驅蚊。 ![]() 蚊蟲叮咬引起的過敏可以采取一般治療、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能夠有效促進恢復。 一般治療 蚊蟲叮咬之后可能會導致局部出現紅腫或是瘙癢,如果不是特別的嚴重,可以外用清熱解毒的中草藥膏,同時要做好皮膚護理措施,注意個人衛生。 物理治療 如果出現了明顯紅腫或者是有疼痛等癥狀,可以采取冷敷方式緩解,能夠收縮局部毛細血管,減輕癥狀。 藥物治療 如果癥狀比較嚴重,采取以上方式治療并沒有得到改善,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是由過敏引起的,需要明確過敏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抗過敏藥物緩解癥狀。建議平時穿寬松純棉衣服,避免皮膚受到摩擦,影響恢復。■來源:本文綜合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作者:河北大學中醫學院 孫世輝、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 顧媛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