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薦兩本文徵明的行書字帖,一本滕王閣序經折裝,一本滕王閣序近距離臨摹字卡放大版,喜歡文徵明行書的書友可以看看。 這幅行書,于2025年5月25日,在保利拍賣二十周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藝林藻鑒——古代書畫”專場,以230萬元成交,如此之高的成交價,充分體現了市場對這件作品藝術價值的肯定,也展現出人們對文徵明行書作品的喜愛。 ![]() 這幅《西山詩十二首》創作于嘉靖癸未年(1523年),是文徵明54歲時的作品。從作品的題款“右詩嘉靖癸未年作,去今丁巳三十五年矣。思憶舊游恍如夢覺,八月廿又八日偶閱舊稿重書一過”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對舊游之地的眷戀,時光流轉,那些曾經的游歷仿佛如夢般遙遠,卻又如此清晰地浮現在眼前。 ![]() 關于文徵明,小編前面介紹過很多次了,這里稍微介紹一下。文徵明(1470年-1559年),初名壁,字徵明,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文徵明從26歲到53歲十次應舉均落第。直到54歲時,才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以貢生進京,經過吏部考核,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是故又稱“文待詔”。四年后,辭官回到蘇州定居,潛心詩文書畫,以戲墨弄翰自遣。 ![]() 在詩文上,文徵明與祝允明、唐寅、徐楨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他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書法方面,隸、楷、行、草各有造詣,與祝允明、王寵并稱為“吳中三家”,是“吳門書派”巔峰期的領袖。他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堪稱“四絕”全才。 ![]() 這幅作品,記錄了十二首七言詩。“早出阜城馬上作”中“春風掇直下承明。清時自得閑官味,勝日難能樂事并。馬首年光新柳色,煙中蘭若遠鐘聲”,詩人在春風中騎馬出行,感受著新柳的生機,聽聞遠處寺廟的鐘聲,在清閑的官職中體會著生活的樂趣,讓我們仿佛能看到詩人悠然自得的神態,也能感受到他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 “登香山”里的“滿地落花啼鳥寂,倚欄斜日亂山低”,描繪出一幅寧靜而悠遠的畫面:滿地的落花,寂靜的啼鳥,詩人倚欄而立,看著夕陽西下,遠處的山巒漸漸低沉。這兩句詩不僅展現了香山的美麗景色,更傳達出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淡泊。 ![]() 整幅作品,筆法清新勁利,起筆多輕盈,收筆利落,線條自然流暢,富有彈性;結體圓潤流暢,字間相互呼應,顧盼生輝,整體端莊秀麗,流暢自然。縱觀整幅作品,氣質溫文儒雅,充滿了文人氣息,筆筆自然流淌,一氣呵成。不管是整體來看,還是單行、單字來看,這幅4米多的長卷都非常漂亮。 ![]() 在當今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傳統文化的傳承顯得尤為重要。文徵明的行書《西山詩十二首》作為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它不僅是一件書法作品,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期待更多人關注和熱愛中國傳統書法藝術,讓這門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望各位書友動動手指,關注、點贊、分享一下,讓更多人看到傳統書法之美。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圖片來源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核實處理 |
|